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不只南海海槽!美國「這條」地震帶50年內規模8強震機率曝

卡斯卡迪亞隱沒帶。X by @USGS

|

近期研究指出,美國太平洋西北部卡斯卡迪亞隱沒帶未來50年內有15%機率發生強震,震央距離北美外海約160公里,將引發大範圍地形變動與海嘯。而日本除了南海海槽地震外,專家還指出,東北地區平均每兩年便會發生一次規模7的地震。面對這些地震威脅,日本政府已提出哪些應對機制來減少未來災情的影響呢?

近期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美國太平洋西北部未來 50 年內有約 15% 機率發生規模 8.0 以上強震,震央可能位於距離北美外海約 160 公里的「卡斯卡迪亞隱沒帶」(Cascadia Subduction Zone)。這條長達 600 英里的海底斷層一旦活動,將不只是局部災害,更可能引發橫跨加州北部至加拿大溫哥華的大範圍地形變動與海嘯威脅。

研究估算,一旦發生強震,沿岸最大下沉深度恐達 1.8 公尺,淹沒數百平方公里土地。洪災高風險區域將擴大至 116 平方英里(約等於五個曼哈頓),居住於洪泛區的人口可能從 8,000 人激增至 22,000 人,受威脅建築也將倍增至 3.6 萬棟。橋樑、電網等關鍵基礎設施恐面臨全面癱瘓的風險。

事實上,這項預測並非毫無前例。1700 年,一場規模 9 的強震曾摧毀加拿大部分海岸線,根據原住民口述歷史與「死亡森林」等遺跡佐證,當時整片村莊在地震與海嘯中沉沒,600 名居民中僅 1 人倖存。如今,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也警告,卡斯卡迪亞斷層南段(包含加州與奧勒岡州)50 年內發生強震的機率高達 37% 至 42%,且至 2060 年,整體風險將倍增。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這類跨區域、大規模地震的風險引起全球各地防災單位高度警戒。以日本為例,面對預估規模可達 9 的「南海海槽大地震」,日本政府早在 2014 年就制定《南海海槽地震防災對策推進基本計畫》,並持續更新。最新報告指出,若能推動感震斷電器普及與全面提升住宅耐震化率,最壞情境下的 235 萬棟倒塌建築有望減少七成,強震引發的火災損失也可對半下降。

除了南海海槽,北海道與三陸近海的地震預警也逐漸受到重視。東北大學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教授今村文彥指出,東北地區平均每兩年就會發生一次規模 7 的地震,呼籲民眾必須時刻保持警覺。

日本氣象廳自 2022 年起啟動「北海道・三陸沖後發地震注意資訊」機制,當北日本發生規模 7.0 以上地震時即時發布警報。這一制度源自 2011 年 311 大地震的教訓:強震發生前兩天,三陸近海曾出現規模 7.3 地震,卻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導致最終海嘯奪走近 2 萬條人命。

不過,日本防災大臣坂井學坦言,該預警制度目前社會認知度仍偏低,已要求相關單位評估是否更名,以提升民眾警覺與反應效率。

無論是美國西岸的卡斯卡迪亞斷層、日本的南海海槽,或東北太平洋沿岸,每一條地震帶都代表著潛在的巨大災害風險。除了科學預測與技術監測,政府政策與民眾意識也將決定一場強震是否會成為無可挽回的悲劇。在天災難以避免的前提下,提前準備仍是最實際的解方。

延伸閱讀:日本南海海槽地震估計奪30萬命!報告書:這地區恐災情慘重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