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珍古德享耆壽91歲!非典型生態研究,啟發世人「行動才有希望」

珍・古德博士10/2辭世,享耆壽91歲。取自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臉書

|

珍・古德溫,一位顛覆科學研究方式的傳奇女性,用愛與信念深入黑猩猩的世界,用耐心觀察牠們的情感與行為,證明人類並非唯一懂得思考與使用工具的生物。如今已走下人生舞台、享耆壽91歲的她,如何用一生,啟發無數人為環境議題挺身而出?

165公分高的嶙峋身軀下,國際知名生態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的眼神總蘊藏著一股沉靜而強大的力量,即便在她口中,地球正處於一場巨大的滅絕危機中,依然散發穩健、平靜的氣質,但畢生幫助動物的使命,卻在91年人生中未曾動搖過。

這種「安靜的力量」背後的溫柔與堅定,正是她一輩子能帶給世人黑猩猩生態突破性發現的源頭。研究伙伴觀察,在坦尚尼亞的貢貝河(Gombe Stream)雨林保護區中,她曾經花大量時間,只為觀察一隻正在覓食的雄性黑猩猩。

一開始,黑猩猩們都躲著她。「牠們沒見過像我一樣白色的猿類,」珍古德有些搞笑說道。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用愛化解黑猩猩的陌生與敵意

但當她遇到一隻年長黑猩猩後,一切都改變了。珍古德在牠面前毫無懼色,就像朋友一樣陪著牠穿越森林,還順手給了牠一顆棕櫚果。

「牠接過果實,把它放下,但非常溫柔地握了握我的手指,」珍古德回憶,黑猩猩就是這樣相互安慰的。也正是此情此景,讓珍古德認定,雙方已經用一種早於人類語言的方式進行交流。

建立互信後,珍古德更觀察到,黑猩猩拿了一根小樹枝,將其彎曲、剝去葉子,再將它插入白蟻窩中,而後牠就用這根剝掉葉子的彎曲樹枝,把白蟻舀進嘴裡。BBC指出,這項珍古德在1960年提出的觀察,挑戰只有人類才會製造、使用工具的刻板印象。

另外,她還發現,黑猩猩具有牢固的家庭關係,甚至會為了捍衛領土而發動戰爭,和人類相當類似。

圖/珍古德透過愛,化解黑猩猩的陌生與敵意。取自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臉書

然而,這種和研究的動物如此親近,甚至為牠們命名,還稱牠們是「我的朋友」的方式,不只使珍古德在當時男性主導的科學界不受歡迎,還一直遭受冷嘲熱諷和性別歧視,只因她沒有接受過正統的科學訓練。

在眾聲質疑中,所幸還有劍橋大學人類學家里奇(Louis Leakey)的支持。珍古德是里奇為了理解人類演化,而挑出三位在自然棲息地研究靈長類動物的女性之一,另外兩位還包括研究大猩猩的佛西(Dian Fossey)、研究紅毛猩猩的加爾迪卡斯(Birutė Galdikas)。

李奇告訴珍古德,「我想要一個思維沒有被科學家態度干預的人。」她就此繼續堅持這種「非典型方法」,跌碎傳統學究們的一堆眼鏡。

母親教會她的溫柔與堅定

而對珍古德影響更大的,可能是母親的身教。「一個不同類型的母親,可能會扼殺我的那份好奇心——我也可能不會成就今天的我,」她強調。

珍古德的童年大部份在戶外度過。她喜歡爬到她最喜歡的樹頂,在她的「私人世界」中,幻想與泰山在森林裡生活的場景。

家境普通的她,童年時,母親送給她一隻玩具黑猩猩Jubilee,就成為支撐她一輩子志業的北極星。

圖/珍古德的童年在大自然中度過,他認為母親的身教是使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X by @JaneGoodallInst

「每個人都嘲笑我,因為我只是一個女孩,我們家沒有錢,而且二次世界大戰正在肆虐,哪裡還有時間、金錢、心力投注在黑猩猩研究,」一談到孩提時期場景,她仍記憶猶新。但也是這份母親賦予她溫柔而堅定的心志,仍她即便踽踽獨行,也要在這條路走下去。

1962年,28歲卻沒有學士學位的她,直接被劍橋大學錄取為博士研究生,並在四年後順利取得動物行為學博士學位,逐漸在動物研究領域站穩腳步。

一場會議,讓她變身行動者

後來,珍古德在1986年參加一場關於非洲保育的會議後,開始把努力重心轉向環境保護。「整個非洲,無論哪裡有黑猩猩被研究,森林都在消失,」珍古德告訴CNN,「我以科學家的身份參加會議,離開時卻成為一名行動家。」

正因如此,她創立的國際珍古德協會(Jane Goodall Institute),如今大部份努力都投入到野生動物保育中,與貢貝國家公園周圍的社區密切合作,以改善人類前景,並保護自然寶藏。

而且隨著時代進展,珍古德也懂得導入科技,讓研究更全面也更精準。2017年協會就和Google Earth合作,運用最新的衛星技術,密切監測黑猩猩與其棲息地。

即便年過八旬,珍古德也沒有放慢腳步的跡象,每年約有300天在旅行,與世界領袖、各地智庫會面討論氣候變遷、保育,並把她推行的「根與芽」、青年環境計畫推展到各國。

圖/珍古德即便年過八旬,仍舊致力於演講與會議,希望透過旅行將氣候變遷、保育等理念傳到全世界。取自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臉書

2020年疫情爆發,縱然使珍古德旅行停擺,但仍繼續透過線上方式傳播理念。當時她接受CNN知名主持人安德森・古柏(Anderson Cooper)專訪時就強調,「我們與市場上的野生動物,或是那些供人娛樂的動物間的關係,已經釋放新病毒的恐懼與痛苦。」

生前持續為全球生態、暖化奮戰

去年,高齡90歲的她接受採訪時,仍大力宣傳協會在非洲烏干達開展的植樹與棲息地恢復計畫。「我們仍有一線希望減緩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但是這扇門正在關閉當中,」她語氣堅定說道。

生前,她接受另一位CNN主播貝琪・安德森(Becky Anderson)專訪,被問到希望自己留給世人什麼遺產,她以一貫冷靜語氣說道,「給年輕人希望,和一種賦能感。」

曾與珍古德共事的佛羅里達國際大學(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探勘與科學傳播主任梅爾(Mireya Mayor)形容,「她最偉大的天賦之一,就是讓所有年齡的人,都感覺到自己有能力改變世界。」

像是在她2025年6月最後一次訪台時,依然神采奕奕鼓勵大家,「每一個人、每一天,都能做出改變!」一席話讓現場不少人都深受鼓舞。

珍古德以其畢生經歷,向世人證明真正的力量,不是學歷,也不是家庭背景,而是一顆充滿同理、好奇與堅持不懈的心。

圖/珍古德以畢生經歷,證明真正的力量,是來自於一顆充滿同理、好奇與努力不懈的心。取自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臉書

珍古德與台灣淵源深
1998年台灣珍古德協會正式成立,與超過1000所學校合作推動「根與芽」行動,讓環境與人道教育在台扎根。
2014年與長榮大學展開長期合作,創建環境教育國際實驗學校、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讓「根與芽」行動參與者從一開始的學齡兒童、青少年,擴大到大學生。
2020年在台北成立珍古德實驗教育機構,是全球第一所落實珍古德「根與芽」理念的小學。

珍古德小檔案
學歷: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學士)、劍橋大學達爾文學院(碩士、博士)
知名成就:黑猩猩研究、保育運動、動物福利
曾獲獎項:京都獎(1990年)、赫巴德獎章(1995年)、泰勒環境成就獎(1997年)、大英帝國勳章女爵士司令勳章(2004年)、唐獎(2020年)、鄧普頓獎(2021年)、總統自由勳章(2025年)
座右銘: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

延伸閱讀:珍古德19度訪台,強調「行動中的希望」:別低估你能帶來的改變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