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CSD Taiwan偕同永豐金控、永豐銀行於10月15日發布循環經濟觀點報告(圖/BCSD Taiwan提供)。
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與資源耗竭的雙重挑戰,為了實現淨零排放,「循環經濟」透過重新設計、優化製程、延長資源使用壽命及最大化回收再利用,被公認為是邁向淨零永續的「最實質且重要的解方」。
日前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 Taiwan)偕同永豐金控、永豐銀行正式發佈循環經濟觀點報告《邁向全球循環願景:GCP 架構與台灣產業循環實踐之路》。在發佈論壇中結合金融與電子、紡織、化學不同產業,討論循環經濟的推動與面臨之挑戰。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在致詞中強調,資源循環是國家淨零轉型路徑中極其關鍵的一環,政府、產業與金融三方協作促進產業之法規調適與資源串聯,是加速轉型的必要條件。
金融業是轉型關鍵,永豐金攜手產業邁向循環實踐
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表示,淨零永續關乎人類生存與地球生命,而循環經濟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資源消耗的關鍵策略。她強調,金融業作為資金的擁有者,不僅提供金融資源,更應成為企業循環轉型的加速器與後盾,協助企業專注於循環轉型的實質工作。

永豐金控除了積極支持全球循環經濟倡議,更重視在地實踐,本次與BCSD Taiwan攜手合作,舉行電子、化學、紡織三大產業議合工作坊,並將討論結果集結彙整於《邁向全球循環願景 – GCP架構與台灣產業 循環實踐之路》觀點報告中,展現永豐金控在推動永續、循環經濟的具體支持。
永豐金控自 2022 年起即將「引領綠色商機,實踐永續承諾」納入三年策略主軸之一,2025年起更進一步深化永續策略主軸為「深耕永續金融,開創永續新商機」,提供企業循環轉型的金融支持即為當中的重點工作,董事會並通過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具體行動包括設定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提升綠電使用比率,聚焦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並積極打造綠能金融生態圈,包括推動綠能融資、扮演綠電自由交易的重要推手、承銷永續債券、以及協助綠能環保企業籌資等等。
全球循環議定書(GCP):協助台灣產業提升循環度與競爭力
循環經濟的加速實踐,最大的挑戰在於缺乏一套全球公認、科學依據的衡量標準與報告架構。為了解決這一關鍵痛點,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與One Planet Network(OPN)於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中,共同啟動開發全球循環議定書(Global Circular Protocol,GCP)的系列工作,希望破解全球循環經濟擴展的關鍵難題。
本論壇中發布的《邁向全球循環願景:GCP架構與台灣產業循環實踐之路》觀點報告,為台灣產業提供了與國際接軌的實務指南。BCSD Taiwan秘書長莫冬立表示,這份報告將企業循環實踐劃分為不同的成熟度等級,企業得以清晰評估自身在產品設計、商業模式、供應鏈管理、資源效率等各面向的循環表現,進而去設定具體、可量化的進階目標。這對於肩負全球供應鏈角色的台灣產業來說,能更有效地向國際品牌客戶、投資人及利害關係人揭露其循環績效,將「循環度」轉化為提升競爭力的籌碼。
觀點報告中亦強調,金融業是循環經濟轉型中的關鍵一環,可以透過多種創新的金融工具,包含新型融資評估模型、支持綠色創新與研發、以及提供平台與保險服務,助力加速企業的循環實踐。這份觀點報告不僅為台灣產業提供了循環實踐的參考依據,更使金融機構了解可透過資本配置實現社會與環境效益最大化,讓循環轉型從「成本」轉變為「投資」和「機遇」。
此循環經濟觀點報告之發佈不僅為台灣產業帶來了GCP的衡量與實踐工具,更透過各產業的實戰經驗分享,為台灣的淨零永續之路描繪出更明確的「循環實踐藍圖」,有助於企業檢視循環績效,期待未來台灣產業在全球循環經濟的浪潮中保持領先地位。
《邁向全球循環願景:GCP架構與台灣產業循環實踐之路》報告書下載,請點選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