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氣候炸彈倒數中,熱浪恐奪走數百萬條性命

最新IPCC AR6報告指出,當地球升溫過1.5度門檻後,人類離災難性暖化的臨界點也不遠。達志影像

|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但你可曾對最近忽冷忽熱又缺水的極端氣候有所警覺?近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CC)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6th Assessment Report,簡稱AR6)。這份有史以來最權威的報告指出,當地球升溫過1.5度門檻後,熱浪與飢荒恐會奪走數百萬人性命,全人類離災難性暖化的臨界點不遠。

自1961年起,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制訂每年3月23日為「世界氣象日」,氣象日關切的焦點過去多在於氣象預測技術與應用,如今,隨著氣候危機加劇,延伸到整體環境變遷。在2023年的氣候日,跟著IPCC公布的最新報告,氣候變遷又成全球重要議題。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在致辭中稱IPCC今年第六次評估報告報告為「拆除氣候定時炸彈的指南」「人類的生存指南」,因為未來1年內,全球升溫幅度可能就會超過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制定的目標,也就是本世紀結束前,盡力控制氣溫,不比工業化前高超過攝氏1.5度。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Flickr by UNclimatechange
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Flickr by UNclimatechange

不平等、不永續的能源和土地使用方式,導致全球氣溫迄今已上升攝氏1.1度,眼看控溫目標愈來愈難達成,科學家們建議,人類應該做好應對極端氣候的準備,因為一旦過了1.5度的門檻,地球基本組成將產生不可逆轉的改變,到了本世紀末,全球升溫達3度都很有可能,到時,熱浪、飢荒和傳染病可能會奪走數百萬人的生命。

延伸閱讀:全球炙熱化!IPCC報告籲立即行動,台灣2030減量不夠

危機進逼,行動方向更清晰

IPCC似乎也了解,僅是一味的威嚇、強調嚴重性,難以促成改變,因此AR6報告中,也提出三大減碳具體方針,包括了:溫室氣體排放大力減少;扶弱精神與負碳排。

首先,報告指出,如果要在2030年前將排放量減少近一半,那麼溫室氣體的排放現在就需要大幅減少,成功的關鍵是把氣候變遷應對政策與減排行動結合,以擴大效益。

例如:使用清潔能源和低碳電氣化、促進零碳和低碳運輸、改善空氣品質等,這些措施能夠同時促進人們的健康與經濟發展,可謂一石二鳥。

另外,報告撰寫者之一的特里索斯(Christopher Trisos)也強調減碳行動中,扶弱精神的重要性:「針對低收入或邊緣族群,尤其是生活條件低落者,優先採取降低氣候風險的措施,可能產生最顯著的效果。」特里索斯也表示,加速氣候行動的同時,資金不可少,目前氣候資金不足、不均,嚴重阻礙進展,在這方面,政府與企業擁有最高的行動力。

特里索斯(Christopher Trisos)。UCT官網
圖/特里索斯(Christopher Trisos)。UCT官網

IPCC主席李會晟(Hoesung Lee)強調氣候行動中,講求所有人的團結:「有意義的變革需要各方的相互信任、共同努力,視降低風險為首要目標,並公平地分攤損益。」政府能利用補助計畫向投資者釋放明確信號,並擴大執行經證實有效的減排政策;而食品、電力、運輸、工業、建築和土地管理單位也需要順勢做出改變。李會晟強調,只要人們持續懷抱實現目標的野心、立刻行動,仍有望打造宜居的環境。

IPCC主席李會晟(Hoesung Lee)。Flickr by UNclimatechange
圖/IPCC主席李會晟(Hoesung Lee)。Flickr by UNclimatechange

古特雷斯可謂推動氣候變革的最有力領導者,他向二十國集團提出《氣候團結契約》,要求所有排放大國實現更大的減排量,而富裕國家要提供財政和技術資源支持新興經濟體。此外,他也拍板制定《加速計畫》,以更快達成團結契約內容,依照計畫,已開發國家領導人必須承諾在2040前實現碳淨零;新興經濟體則是2050年前實現。

所有發達經濟體就此面臨更宏大的減排目標,不到十年的時限內要實現淨零發電,並停止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的開發許可、資金和儲備量。古特雷斯表示,各國還必須保護最弱勢的族群,增加其應對氣候災損資金和能力;同時促進改革,確保銀行提供其更多贈款、優惠貸款。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將在11月30日於杜拜召開,古特雷斯期待2023年G20大國領導者們都能更主動提出減排的目標和承諾。

人工除碳已成必要?專家不樂見

AR6報告中還有另一個吸睛之處:負碳排,也就是採取人工方式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其採取的技術包含直接從空氣中析出二氧化碳,以及能捕捉、儲存碳的生物技術。

在危機緊逼之際,光是控制排放量可能不夠,曼徹斯特大學氣候社會學教授貝拉美(Rob Bellamy)表示,「吸碳」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要,然而,他也警告,除碳技術也會給人類和環境帶來重大風險。

許多科學家憂心大規模除碳的可行性,雖然技術上未有太大問題,但成本門檻高,勢必為各國帶來負擔;另一方面,過度依賴人工除碳,也可能為各界提供不減排的藉口。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