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疫情,遞延一年的東京奧運,正如火如荼進行賽事。而今年東奧也催動三大綠色投資,台灣能及早卡位商機嗎?
近年,地球暖化全球釀災,就在奧運揭幕前夕,中國河南鄭州爆發駭人千年洪災,水淹鄭州,人車滅頂的驚悚畫面,震驚全球。凸顯氣候變遷下,全球「氣候難民」暴增,各國減碳之急迫,也讓定調為「綠色奧運」的東京奧運,將端出什麼綠色新技術,更引人關注。
東京奧運開幕前,備受全球關注的火炬傳遞,已「處處皆綠」。不僅奧運聖火首次使用不排碳的氫作為燃料;火炬的鋁製手把,也全從2011年福島核災避難所使用的建材中提煉而來;甚至,火炬手的制服,也是取材自飲料大廠可口可樂所收集的再生塑料製作而成,
再看典禮頒獎舞台,則來自海洋塑料垃圾與家庭回收塑料,且奧運結束後,日用品大廠寶僑(P&G)還會回收再利用,做成新寶特瓶。
甚至,就連這次奧運預計頒發的5000多枚獎牌,都取材自廢棄電子產品。東京奧運主辦單位自2017年就啟動「獎牌專位」,向民間募集廢棄手機與平版等數位電子商品,從中提煉出貴金屬,包括32公斤的金,3500公斤的銀,與2200公斤的銅,來製作奧運獎牌。
此外,東京奧運從場館到選手村,全面採用可再生能源、太陽或氫發電,並以「碳交易」輔助,來讓整個奧運活動能順利達到「淨零排放」。
瑞士銀行觀察,這次東京奧運已指出三大綠色投資方向,值得投資人關注。
一、清潔能源:奧運聖火首次使用氫作為燃料,奧運村也全面採用可再生能源。瑞銀推估,未來潔淨能源與減碳相關投資之盈利年增長約5%至10%。
二、廢物管理:東京奧運所採購物品中,99%來自可重複使用或回收材料所再製,例如從廢手機提煉金屬做成的獎牌。瑞銀觀察,隨著電子產品生命周期愈來愈短,刺激廢料管理商機與供應鏈需求。
三、綠色出行:東京奧運中的2654輛汽車中,90%為電動車,奧運村亦設有氫能充電站為車隊「加油」。瑞銀推估,2020至2030年,亞洲電動車銷售複合年成長率將達36%,明顯高於歐洲的23%,與美國的17%,將驅動電池、晶片等等需求增長。
事實上,這次東京奧運,除了從舞台硬體,到軟體交通服務全採用綠色解方或產品之外,之所以能達到淨零碳排,最後手段,也是最關鍵的一塊拼圖,就是「碳交易」。
6月4日,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開心宣布,透過「碳交易」,東京奧運主辦東京都和埼玉縣無償提供的438萬噸碳排配額,成功抵銷物資運輸與空調造成的273萬噸碳排,這也是奧運史上第一次。
隨著歐盟即將開徵碳關稅,各國一面積極減碳,也同時部署「碳權交易」,以補綠電缺口。反觀台灣,行政院主責的淨零路徑工作啟動至今逾半年,4月22日總統蔡英文也已宣誓台灣邁向淨零轉型,但至今,仍未見政府提出任何具體行動。
綠色和平直批,環保署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不但過時,更缺乏有效的碳定價政策。立委洪申翰呼籲,溫管法修法與碳定價已是台灣急需的「氣候疫苗」。
立委謝衣鳳指出,碳定價已是國際公認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減碳方式之一,世界銀行、OECD都將其視為對抗氣候變遷最重要的經濟工具,反觀台灣,正在失去部署先機。
根據綠色和平最新民調,有八成多的民眾支持蔡英文422宣誓2050淨零碳排,七成五民眾認為每噸要收500元以上,近九成民眾認為應該向排碳大戶收取碳價。
立委蔡壁如則以倫敦政經學院(LSE)對台碳定價建議,每噸碳若課徵300元,每月電費約增加45元,相當於一杯珍珠奶茶價格。
蔡壁如表示,與其繳納碳關稅給他國,不如台灣自己課,把錢留在國內減碳幫助產業轉型。但前提得先建立完整碳價制度,「台灣只剩一年半的時間,行政院與相關單位,一定要更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