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淨零排放勢在必行,「綠領工作」成為重要推力。綠色和平發布最新研究報告,台灣青年有四成不清楚綠領工作、七成擔憂專業不適用,且現行政策無法提供足夠知識及技能培訓。綠領工作夯,人才卻好慌,該怎麼辦?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國際勞工組織(ILO)定義,綠領工作(green jobs)泛指「對於環境保護或永續生活有貢獻的職業」,包括進行環境監控的環境工程師、光電工程師、規劃減碳策略的永續專員、碳管理師,或倡議生態保育的環團、NGO代表等。
在台灣,又以半導體、電子業、上市櫃公司和建築營造業的綠領人才需求最高。
綠色和平19日發布《邁向淨零:扭轉臺灣綠領人才「慌」》研究報告,共回收2000份針對18至40歲青年的問卷分析。結果發現,台灣青年雖對綠領工作有高度興趣,卻有將近七成(68.4%)青年擔心自己沒有綠領專業,成為台灣淨零發展的人才隱憂。
近一步分析台灣「綠領」工作面臨的困境,綠色和平主任秦書淮歸納出「三慌」:第一、青年知識與技能不足;第二、企業綠領職位培訓需求日增;第三、台灣綠領培訓落後國際。
第一慌〉每月2000筆綠領職缺,青年學用落差大
台灣有近七成青年認為自己不具備綠色職能,台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文培表示,既有綠領職缺大多需要理工背景及跨領域人才,縱使青年有志投入相關產業,仍擔心科系專業與職務需求不符、學校提供相關學習資源不足,導致難以接軌產業人才需求。
據1111人力銀行公關經理黃楷元觀察,每月刊登在1111人力銀行上的綠領職缺超過2000筆,六成以上企業徵才設定「無經驗可」,平均薪資介在每月新台幣3萬元至4萬元。研究報告揭示,過去3年市場上,企業聘用的綠領人才有65%是無經驗的初階職位,導致青年入職後不符職務需求。
黃楷元分享,曾有企業開設「綠色供應鏈管理師」職缺,徵求具有三年供應鏈管理經驗者。而錄取職員雖工作經歷符合,但過去僅需負責採購工作,到任後被指派規劃整個綠色供應鏈,造成取用落差。
第二慌〉綠領工作=「奢侈人力」?中小企業觀念需翻轉
台灣已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碳盤查、碳費開徵及碳關稅如重兵壓境向企業襲來。大企業因應國際供應鏈壓力,多數已聘雇綠領人才,相較之下,中小企業ESG重要性認知不足,缺乏企業內的培訓課程,甚至將綠領人才視為「奢侈人力」。
台灣產業結構95%為中小企業,然而中小企業因資源不足、國際接軌較少,在法規未強制要求下,企業內部推動ESG有如溫水煮青蛙。黃楷元說明,人力資源需要資金投入,對於規模不到100人的中小企業主而言,並不真正清楚ESG要做什麼,綠領顧問、永續長容易被當作「額外需負擔的成本」。
他建議,中小企業主應破除迷思,將綠領人才視為有潛力且能締造收益的投資;再者,應將綠領思維融入企業DNA,可從工作流程的小細節做起,舉凡建立一套用水、用電、用紙的節能SOP做、選用小農生產的咖啡豆、彈性工時、工作空間減半等都是。
第三慌〉ESG課程琳瑯滿目,籲建立課程認證標準
研究報告顯示,台灣有高達九成(93.45%)青年對綠領工作有興趣,也有意願參與「由政府或企業提的綠領工作職能培訓」,惟台灣政府現有的綠領培訓計畫,皆無為在學學生提供任何培訓,欠缺就業媒合機制。
秦書淮補充,在學或在職青年就算有意投入淨零產業,亦面臨政府課程缺乏國際認證標準。而坊間ESG課程五花八門,在沒有官方認證標準下,民眾更難以判別課程是否符合國際標準和框架,青年容易淪為民間綠領培訓良莠不齊的犧牲品。對此,她呼籲政府建立具體的課程認證規範,以確保培訓課程品質。
綠色和平研究國際綠領工作政策發現,若需有效培訓綠領人才,須將綠領技能結合現有教育及技職體系,提供獎學金及培訓補助,並協助人才與企業進行媒合。黃楷元也建議有興趣進入綠領工作的年輕人,在培訓課程選擇上留意其國際接軌程度,盡可能以目前較多企業採用的認證為主,會是較好的進修策略。
綠領政策是解決青年淨零人才荒的關鍵,至今卻沒有任何總統候選人提估相關青年政策。2024總統大選將至,綠色和平除了呼籲政府加強培訓,也期盼總統參選人在10月21日的首場總統氣候辯論會上提出具體政策,回應人才缺口、解決青年投入綠領就業市場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