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下半年景氣恐冷颼颼,「這類職缺」卻熱到缺人!五大重點報你知

不景氣之中,卻有一類工作逆勢上揚、持續吸引企業搶才,那就是因應淨零轉型浪潮而興起的「綠領人才」。shutterstock

|

在全球景氣放緩、產業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年輕人該如何在不確定中找到未來職涯方向?不景氣之中,卻有一類工作逆勢上揚、持續吸引企業搶才,那就是因應淨零轉型浪潮而興起的「綠領人才」。從英國到台灣,綠色就業成為穩定職涯的新解方。

受到下半年美國對等關稅衝擊浮現、上半年急單拉貨效應逐漸消退,全球各大機構無不保守看待今年下半年景氣,如台灣綜合研究院就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無法保三,而且全球經濟放緩風險持續升高。在此背景下,對正在求職的社會新鮮人而言,哪一條職涯道路,才是對抗不景氣的好選擇?

眾多可能的答案之一,便是綠領人才。世界經濟論壇《2025未來職業報告》指出,為了應對氣候變遷與永續趨勢,綠色轉型成為當前影響職場的重大力量之一,而像是再生能源工程師、環境工程師等綠領職缺,位居前15大增長職類之一。

路透社也指出,英國淨零經濟成長,是整體經濟的三倍,創造近百萬個高薪工作,就業效應也在地方擴散。而在德國,即便整體經濟面臨衰退,綠領職缺已從2019年的21萬5000個,成長到2024年的37萬2500個,但雇主卻面對人才短缺挑戰。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在台灣,綠領人才的就業前景又是如何?環境部日前和104人力銀行共同發布的《2025年上半年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就顯示,台灣在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過程中,綠領人才扮演關鍵角色。

重點一:綠領工作機會數量,逆勢創近八年同期新高

該報告指出,即便整體徵才市場在2025年上半年較為疲弱,而且美國關稅影響才剛開始,但今年1~4月平均每月仍有超過4000家企業招募綠領人才,釋出近2萬2000個綠領工作機會,比2024年同期增加9%。這創下近八年同期新高,八年內總需求量更強勢成長270%,顯示企業對綠領人才的需求強度穩定高於整體市場。

重點二:綠領產業、職務分布集中,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占逾兩成

圖/綠領產業、職務分佈集中,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佔逾兩成。shutterstock

此外,77%的綠領工作集中在五大產業,包括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一般製造業/建築營造/不動產、批發/零售/傳直銷、醫療保健/環境衛生業、法律/會計/顧問/研發/設計業。其中,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因為規模龐大、技術密集度高,成為綠領人才需求最大的產業,占比約22%。

在職務方面,48%的綠領工作集中在五大職務:環境安全衛生類人員、業務銷售人員、工程研發人員、維修/技術服務類人員、操作/技術類人員。值得注意的是,業務銷售人員已經取代過往職缺排名,顯示企業淨零轉型已從內部實踐擴展到銷售服務層面。

重點三:資源循環零廢棄為綠領人才需求之首,但比例正在下降

如果以需求來看,在台灣2050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戰略中,「資源循環零廢棄」連續八年穩居綠領人才最大需求,占總需求28%,綠色金融、運具電動化與無碳化分占20%和19%。

該報告分析,儘管「資源循環零廢棄」仍是榜首,但最近三年(2023~2025年)和前五年相比,已減少十個百分點,顯示企業對綠領人才的需求,已從產線製程的淨零排放,延伸至前端的綠色研發和金融服務。

重點四:AI占綠領工作總數比例,創八年來新高

圖/綠領與AI的結合,已成必然趨勢,綠領AI的產業和職務需求也更加多元。示意圖。取自Nvidia Newsroom

另一方面,在AI浪潮席捲全球之際,對綠領人才需求又有哪些影響?該報告指出,今年平均每月有4301個綠領AI工作機會,八年內成長398%,占綠領工作總數的比例,也從2018年的14.7%上升到19.8%,創八年新高。

這顯示,綠領與AI的結合,已成必然趨勢,綠領AI的產業和職務需求也更加多元,尤其是法律、會計、顧問、研發、設計業、軟體、工程、工程研發、行銷職務的需求顯著提升。而淨零轉型也像是AI發展的整體趨勢,正從「做AI」逐步擴散到「用AI」。

重點五:環境部攜手各部會、大會開課,補足企業綠領戰力

為了因應綠領人才的龐大需求,環境部也大力推動培育課程,如和經濟部合作的「節能培訓班」、與內政部合作的「淨零建築」課程、和成功大學合作的「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課程」,以及針對大型醫療院所人員的「綠色醫療專班」。

同時,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也將和資源循環署合作開設「資源循環專班」,而環境部也已經透過全國32所大學開設「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協助員工提升綠領戰力。

環境部長彭啓明建議,企業可採四種方法獲得綠領人才:

一、破圈:從其他產業或職務挖角綠領人才。

二、促動:邀請沒有求職意願的被動求職者加入。

三、升級:培育現有員工轉型,使他們具備綠領技能。

四、共舞:善用公部門資源,並啟動產學合作,例如環境部與32所大學合作的「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課程」,就是很好的平台。

不景氣不可怕,怕的是錯過轉型的時機!綠領職缺不只創造就業,更引領企業與社會邁向永續未來。

圖/環境部3月時成立「淨零綠領人才培育聯盟」,盼透過政策提高綠領人才的數量與專業度。取自環境部官網

延伸閱讀:微波夾鏈袋恐釋毒?一場訴訟揭開塑膠安全爭議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