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進入「後COP26時代」,企業落實ESG、追求低碳永續的目標已在眼前。然而到底該如何開始,已成為企業的集體焦慮。繼去年11月《遠見》攜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教育中心(SEED)推出「ESG企業領袖講堂」後,今年4月,《遠見》將再度攜手國內在ESG研究與實務領域具領先地位的國立臺北大學,推出「ESG 從觀念到實踐」的企業領袖講堂。
這一次課程除了講述國際趨勢、觀念外,更著重如何實踐、落地,期望企業領袖們一上完課就知道如何啟動ESG進行式!
率先於政府,《遠見》於2005年創華人媒體之先,在台灣首創「企業社會責任獎」(CSR獎),今年即將舉辦第18屆的評審,是國內第一個投入ESG評選的媒體單位。
舉辦評鑑至今18年來,《遠見》一路見證臺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腳步,從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到今日強調永續發展、與ESG議題。《遠見》2021年秉持「傳播進步觀念」的使命,啟動與大學合辦「企業領袖講堂」的系列計畫,期許扮演企業ESG的最佳學習平台。
募集中!立即報名? 臺北大學 X 遠見:ESG企業領袖講堂__從觀念到實踐
強強合作》遠見 X 臺北大學:媒體與學術的ESG評鑑先行者
而長期投入企業永續教學與產官學研究的國立臺北大學,亦堪稱是國內學術機構投入ESG評鑑的先行者。
北大創立的「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已獨創推出「台灣永續評鑑系統」(SEED),以社會(S)、經濟(E)、環境(E)與揭露(D)四大構面,加上產業及跨產業比較,結合重大性事件評估機制,並納入企業爭議事件與負面影響,多方面評鑑上市櫃企業的整體永續表現。
不僅如此,北大還與國內金融業產學合作,推出接軌國際的本土ESG研究報告,扮演國內投資機構與上市櫃企業間的溝通橋樑。
2020年起,北大研究團隊每年發布的《臺灣永續投資調查》,也成為了解臺灣永續投資現況的重要基礎。
觀念+實戰》解析國際新知與國內發展現況
2022年,有感於ESG必須從觀念、趨勢,走向實踐與實務,《遠見》攜手國內學界投入ESG教學與研究有成的國立臺北大學,推出「臺北大學X遠見ESG企業領袖講堂──ESG從觀念到實踐」課程,訂於2022年4月29、30日以及5月6、7日授課。
首日(4月29日)上午的開學典禮,主辦雙方、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與《遠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將親臨致詞,提出他們對台灣落實ESG落實的願景。
緊接著,四位重量級講者接連登場: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黃天牧、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及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簡立忠。他們將各自發表30分鐘的重要演講。
總計為期四天的課程,除了上述的4場專題演講,還有13場融合觀念解析、搭配企業實戰分享的精彩內容,最後輔以互動學習的學員交流座談。
四天課程共有20位產學研界所組成的專家師資團,將由「後COP26時代」的企業角色出發,盤點國內公司治理與綠色金融推動現況,與國際綠色新政趨勢分析,了解ESG如何驅動資本市場與全球經貿的遊戲規則,並特邀專家剖析企業如何實踐科學目標減碳。
課程重點》如何回應ESG議題、2050淨零目標?
本次課程將探討目前ESG各項關鍵問題。例如近來最受國際矚目的是如何達成2050年的零碳經濟目標,正是本次重點。
面對氣候變遷的嚴峻衝擊,國際間推動各項因應政策的步伐愈來愈快,台灣政府也在2021年4月跟上國際潮流,喊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
台灣眾所關注的「減碳路徑圖在哪?」在2022年1月有了最新進展。金管會在今年1月13日的新春記者會,揭露多項2022年施政重點,其中一項正是「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
金管會規劃,預計自2023年起,按實收資本額分階段推動上市櫃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作業。不僅要在2027年完成全體上市櫃公司的碳盤查,更會在2029年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的碳盤查,需完成第三方機構查證。相關辦法預計2月召開公聽會,3月正式發布。
到底該如何看這個減碳新規定?又該如何落實?本次課程將詳細闡述。
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院長陳宥杉表示,北大商學院是台灣學術界投入ESG評鑑的先驅,以獨創的SEED企業永續評鑑架構,與臺灣指數公司合作編製「臺灣永續價值指數」與「臺灣友善環境指數」。期望種下善的種子,使資本市場能同時兼顧ESG,保護地球。他相信本次4天課程,一定能讓學員掌握最新觀念,並進一步學習實踐ESG的祕訣。
《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則強調,有別於坊間其他課程招生對象,多以基礎知識和企業內部第一線執行者為主,遠見的ESG企業領袖講堂系列,鎖定的是企業負責人與企業內負責ESG的中高階主管。她強調,唯有領導人思維改變,並親自帶領變革,才能落實ESG。
要讓ESG落地,不只要想法,更需要方法。「臺北大學X遠見ESG企業領袖講堂─ESG從觀念到實踐」已是引領企業邁向永續、ESG轉型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