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電價調漲的調漲的時代,看懂功率單位顯得格外重要。示意圖。unsplash by moralis
電費單上的kWh、能源新聞中的GW、MW是什麼意思?功率與能量有什麼不同?在電價調漲、再生能源轉型的時代,搞懂電力單位,不只是看懂電費單,更是成為永續公民的基本功。
【目錄】
● 功率、能量是什麼?常見單位有哪些?
● 常見單位換算、誤解
● 日常生活中的功率範例
● 「一度電」、電費帳單怎麼看?
● 台灣2025年夏季住宅用電分級價格
● 裝置容量與容量因數——看懂再生能源發電量
功率、能量是什麼?常見單位有哪些?
功率(Power)
功率是指電器或電力設備在某一瞬間能輸出的能量速率,簡單來說就是「電力的瞬時能力」。功率的單位是瓦特(W),常用於描述電器在某時刻的用電速率。值得注意的是,瓩的讀音為「千瓦」,一瓩等於1000瓦。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常見功率單位有:
- 瓦特(W)
- 千瓦(kW)= 1,000 瓦
- 百萬瓦(MW)= 1,000 千瓦
- 十億瓦(GW)= 1,000 百萬瓦
生活中的比喻:
想像水龍頭開的水流速度,水流愈大代表功率愈高;同理,功率愈大表示單位時間內使用或產生的電能愈多。
能量(Energy)
能量則是指電器在一段時間內累積使用的總電量,也就是「累積電力」。用電量通常以瓦時(Wh)為單位,更常見的日常用語是「度電」,即千瓦時(kWh)。
常見能量單位有:
- 瓦時(Wh)
- 千瓦時(kWh,1度電)= 1,000 瓦時
- 兆瓦時(MWh)= 1,000 千瓦時
- 吉瓦時(GWh)= 1,000 兆瓦時
- 太瓦時(TWh)= 1,000 吉瓦時
生活中的比喻:
能量就像用水桶接水,水桶裡的水量代表累積的能量。
常見單位換算
單位縮寫 | 中文名稱 | 換算關係 |
---|---|---|
W | 瓦特 | 最基本單位 |
kW | 千瓦 | 1 kW = 1,000 W |
MW | 百萬瓦 | 1 MW = 1,000 kW |
GW | 十億瓦or百萬瓩(讀音千瓦) | 1 GW = 1,000 MW = 1,000,000 kW |
常見錯誤案例
媒體或報告常錯誤報導,像是「2GW 等於 20 萬瓩」,事實上,2GW 應為 200 萬瓩(1GW = 100 萬瓩)。
中文「瓩」的使用容易混淆,特別是「萬瓩」並非等同於 1MW(百萬瓦),而是 10,000 kW。因此,建議直接使用 kW、MW 等國際標準單位以避免誤解。
日常生活中的功率範例
電器名稱 | 功率範圍 | 備註 |
---|---|---|
LED燈泡 | 10~20 W | 非常省電 |
吹風機 | 1,000~2,000 W | 約 1~2 kW,高速檔最耗電 |
冰箱 | 100~300 W | 持續運作,全年用電較高 |
冷氣機 | 800~2,500 W | 一小時約耗 1~2.5 度電 |
電熱水器 | 2,000~5,000 W | 使用 1 小時約耗 2~5 度電 |
電磁爐 | 1,200~2,000 W | 頗為耗電 |
計算方式說明:
電器功率(kW)乘以使用時間(小時)即為該電器實際耗電量(kWh),也就是電費單上顯示的用電度數。
「一度電」、電費帳單怎麼看?
1 度電 = 1 kWh = 1,000 Wh
這表示一台 1,000 瓦的電器運轉 1 小時,或是 500 瓦的電器運轉 2 小時,所使用的電量都是一度電。
舉例說明:
- 1000W 的電暖爐運轉 1 小時用 1 度電
- 500W 的電扇運轉 2 小時用 1 度電
台灣2025年夏季住宅用電分級價格
用電度數級距 | 每度電價(新台幣) |
---|---|
120 度以下 | 1.68 |
121~330 度 | 2.45 |
331~500 度 | 3.70 |
501~700 度 | 5.04 |
701~1000 度 | 6.24 |
1001 度以上 | 8.46 |
注意:台灣電費帳單多為雙月合併計算,例如雙月用 700 度,平均每月約 350 度,實際電費依分級計價表計算。
裝置容量與容量因數——看懂再生能源發電量
裝置容量(Installed Capacity)
裝置容量指的是電廠或再生能源設備理論上的最大功率,也就是理論上最高可達到的發電能力。但這不代表全天候、全年都能持續發出這個功率。
容量因數(Capacity Factor)
容量因數是評估發電設備「實際發電量」與「理論最大發電量」的比例,能幫助了解設備運行效率與真實產能。
計算方式如下:
容量因數 = 實際年發電量 ÷(裝置容量 × 8760 小時)
不同發電方式的容量因數範圍
發電方式 | 平均容量因數 |
---|---|
核能/燃煤 | 70%~95% |
天然氣 | 40%~70% |
太陽能 | 台灣約 12%~18% |
陸域風電 | 約 25%~45% |
離岸風電 | 約 35%~60% |
舉例說明:
一個裝置容量為 10 kW 的太陽能系統,全年理論發電量為 10 kW × 8760 小時(一年總時數) = 87,600 kWh。如果容量因數是 15%,則實際發電量約為 87,600 × 15% = 13,140 kWh。
從電費帳單上的每一度電、家中電器的瓦數,到能源政策中的GW與容量因數,這些看似冷僻的專業名詞,其實與每一個人的生活與荷包密切相關。
隨著電價調漲、再生能源轉型與能源稅等政策上路,能否理解這些基本概念,不只是掌握家庭用電成本的關鍵,更是作為一個具備能源素養與永續意識公民的基本功。希望藉由本文的解析,能助您成為更懂能源的聰明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