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ESG國際快訊》COP30恐成「排他峰會」!亞馬遜地區住宿天價翻倍惹爭議

COP30主辦城市貝倫的飯店房間短缺、住宿價格飆升。示意圖。shutterstock

|

▋COP30恐成「排他峰會」!亞馬遜地區住宿天價翻倍惹爭議
▋全球塑膠公約卡關!石化大國阻撓,環團怒斥人類健康遭出賣
▋比環球影城更擁擠!大阪世博高溫壓力逼出防暑極限
▋海平面上升威脅生存!台灣前邦交國推「黃金護照」自救
▋省下5000億美元的功臣要消失?美國「能源之星」陷存亡拉鋸戰

COP30恐成「排他峰會」!亞馬遜地區住宿天價翻倍惹爭議

今年11月在巴西舉行的第30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原本計劃把世界各國領袖、外交官和約5萬名與會者帶到亞馬遜雨林心臟地帶,以創造歷史。但彭博社指出,這場盛會正淪為一場迫在眉睫的災難。

距離峰會不到100天,由於主辦城市貝倫(Belém)的飯店房間短缺、住宿價格飆升,巴西正受到各國抨擊。原本8月14日主辦單位將召開住宿會議,卻因不明原因而延期,新日期尚未公布。

主辦單位表示,截至8月8日為止,貝倫與周遭地區共5萬3000個床位,其中飯店有1萬4547個,兩艘郵輪上有6000個,房地產公司的度假租賃房有1萬個,以及Airbnb平台上的2萬2452個。巴西政府聲稱,官方預訂平台BNetwork、Qualitours將會新增更多選擇。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不只一房難求,貝倫住宿價格也飆漲到比里約熱內盧的豪華飯店更貴。彭博社記者在Booking.com平台上預訂貝倫一間名為Doce Lar的單人床房,在峰會期間住宿11天,費用高達驚人的140萬巴西里亞爾(約合新台幣778萬元)。相較之下,里約熱內盧知名的科帕卡巴納皇宮飯店(Copacabana Palace Hotel),一間海景特大床房,同時間住宿費用只要9萬6223巴西里亞爾(約合新台幣53萬5258元)。

人們愈來愈擔心,這樣的天價會嚇跑想與會的貧窮國家。主辦方表示,已經為來自小島、貧窮國家代表團爭取到「優惠套裝方案」,每個代表團將獲得15間個人房,每晚價格介於100~200美元,其餘國家代表團則保證每團10間個人房,每晚價格約200~600美元。

圖/COP30將近,舉辦城市貝倫住宿一房難求、價標飆漲,遭抨擊與「包容的峰會」等理念背道而馳。示意圖。shutterstock

巴西政府的答覆,至今未能讓與會者感到安心。環團氣候觀察站(Observatório do Clima)國際政策協調師安傑洛(Claudio Angelo)抨擊,像這樣的後勤危機,與「人民的峰會」、「包容的峰會」理念背道而馳,「這場峰會恐怕成為聯合國氣候公約史上最排他的一次。」

面對各方批評不斷,巴西總統魯拉(Lula da Silva)拒絕讓步,強調「在貝倫舉辦氣候峰會,是為了讓大家能親眼看看亞馬遜的真實面貌。」

在種種基礎設施挑戰之下,巴西政府已決定分流COP30日程。前兩天領袖峰會,將提前到11月5日舉行,而官方談判則延後到11月11日開始,將可以緩解各國元首及團隊的住宿壓力。

全球塑膠公約卡關!石化大國阻撓,環團怒斥人類健康遭出賣

希望能解決全球塑膠污染的塑膠公約談判,8月15日在瑞士日內瓦結束,但各國未能達成任何協議。各國意見分歧的爭議點在於,公約是否要限制塑膠產量的指數型成長,以及是否要針對製造塑膠所使用的有毒化學品施加具有強制約束力的全球管制措施。

支持限制塑膠產量成長的法國生態轉型部長帕尼耶—呂納歇(Agnès Pannier-Runacher)難掩失望與憤怒,「一小撮國家為了短期經濟利益,而不是國民健康和經濟永續,阻撓塑膠公約通過,但科學和醫學證據已經告訴我們,『塑膠會殺人!』它毒害我們的海洋、土壤,最終也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反對方、石化產品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則表示,兩份爭議草案都缺乏平衡,過於偏重其他國家觀點,並把原本應該不屬於公約的塑膠生產納入範疇。

「很明顯,我們沒有達成想要達到的目標。」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負責人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即便面臨嚴峻挑戰,但還是取得顯著進展,體現在各國在討論中釐清各自底線。

圖/全球塑膠公約各國意見分歧。示意圖。shutterstock

《歐洲新聞》(Euro News)指出,要讓任何提案納入公約,必須得到所有國家同意。印度、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越南等塑膠生產大國都表示,共識對一份有效的公約至關重要,但部份國家希望改變此流程,必要時可以透過投票來做出決定。

國際環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健康計畫主任兼代表團團長阿祖雷(David Azoulay)表示,如果無法找出解決方案、改變現有流程,談判將再次失敗。

「我們需要的是重新啟動,而非重蹈覆轍。」阿祖雷建議,希望公約達成協議的國家必須離開現有進程,組成「意願聯盟」,這個聯盟必須納入投票選項,以杜絕這次公約談判過程中的「共識暴政」。

比環球影城更擁擠!大阪世博高溫壓力逼出防暑極限

正在日本大阪如火如荼舉辦的世博會(World Expo),主題是「為我們的生活設計未來」,但在全球氣候變遷導致熱浪日益嚴重,並不斷把日本氣溫推向新高之際,世博會面臨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設計一個能適應現在氣候的場地。

在走進熱門的法國館前,大片空地如今多了不少帳篷,排隊等候的遊客們擠在內部,尋求片刻喘息。製冷風扇對著行人吹出冰冷水霧,吸引許多人駐足。停在路邊,改裝成「降溫站」的空調巴士,一次能吸引數十位被熱浪擊垮的遊客上車。《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指出,這些基礎設施的升級,顯示世博會已經認真應對這項挑戰,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傳出中暑病例激增的重大事件。

《日本時報》統計,世博會截至8月6日為止,短短四個月已經吸引超過1500萬人次遊客,但日本遊客最多的主題樂園環球影城,2023年一整年也不過吸引1600萬人次遊客。人潮愈多,尋找涼快地點的競爭也就愈激烈,中暑的潛在風險也愈高。

因此,本屆大阪世博早在4月開展前,就設想多項避暑與創新方案。像是在6月,主辦單位就在場地周圍設置300把大型遮陽傘、增加陰涼處,以及30台噴霧風扇、60台局部空調、多輛空調巴士。工作人員也在東門入口發放陽傘,原因是這裡每天都因為安檢、驗票而出現壅塞。

此外,日本空調大廠大金(Daikin)也提供一項極具創意的降溫方案,在約70平方公尺的小屋內,利用夜間電力製冰,再透過冰塊維持小屋的日間涼爽。它由太陽能供電,遊客不只體感溫度降低,看到冰塊也可增加視覺上的清涼效果。

主辦單位能超前部署,其實和過去幾年來酷暑對日本社會造成的衝擊有關。根據厚生勞動省數據,去年因為酷暑而緊急送醫人數達到9萬7578人,死亡人數則高達2033人,和2015年因中暑死亡的人數489人相比,足足成長三倍多。

到目前為止,大阪世博會在防止中暑上表現可圈可點,今年7月約有30例疑似或確診中暑病例。相較之下,2005年的愛知世博會舉辦期間,中暑病例卻高達313例。《日本時報》認為,這顯示人們對極高溫的危險有了更深認識。

圖/大阪世博為因應高溫氣候,設置多項避暑設施,以降低遊客中暑風險。wikimedia commoms by Aporon999

但只要全球暖化趨勢持續下去,這些夏季活動的形式可能都會被迫改變。8月中在兵庫縣甲子園球場舉辦的全國高中棒球錦標賽,110年來第一次把開幕儀式改在傍晚舉行,以避免隊伍在一天中最熱的時段比賽。

早稻田大學體育科學系副教授、中暑專家細川由梨表示,隨著氣候變遷趨勢持續,極端高溫變得更極端,未來某些活動在夏季根本不可能舉辦。

海平面上升威脅生存!台灣前邦交國推「黃金護照」自救

面對全球暖化持續、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該如何自救?曾是台灣邦交國的諾魯(Nauru)給出的答案是「賣護照」。諾魯的「氣候韌性公民計畫」預計在實施的第一年透過出售66本「黃金護照」募集超過500萬美元資金,每本平均售價約10萬5000美元。

諾魯位在人煙稀少的南太平洋,國土面積只有21平方公里,比台北市的1/10更小。但這裡曾經蘊藏純度極高的磷酸鹽礦藏,一度使諾魯成為全球人均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不過,這些礦藏如今早已枯竭,而且諾魯國土有八成因為過度採礦變得不適合居住。

更慘的是,諾魯僅剩的少數土地,還受到潮汐入侵威脅。科學家測量到,諾魯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1.5倍。為了籌措資源對抗逆境,諾魯政府才推出「氣候韌性公民計畫」。

該計畫自今年2月啟動以來,近半年期間,共批准6份申請案,包括2個家庭、4名個人。負責諾魯護照計畫的克拉克(Edward Clark)向法新社表示,到目前為止的批准數量,其實並沒有反映出實際的詢問熱度。

克拉克透露,第一批獲得批准的申請者中,有一組是居住在杜拜,由4個人所組成的德國家庭。「有鑒於當前全球局勢的不確定性,他們正在尋求第二本護照,為自己提供一個『備援方案』,」他說。

持有諾魯護照,可以免簽證進入逾80國。然而,萬那杜、薩摩亞、東加等太平洋島國都曾嘗試過出售護照,卻有被濫用的案例。諾魯曾在2003年嘗試出售護照,但卻有恐怖組織蓋達成員前來申請,這些人後來遭到逮捕。

克拉克強調,諾魯將持續審查、完善調查流程,保護諾魯聲譽與計畫完整性。因此,一份申請在官員進行背景調查時,發現「負面結果」後,已經主動撤回。在氣候威脅與生存壓力下,這場護照實驗或許將成為諾魯未來命運的關鍵考驗。

圖/諾魯以「賣護照」募集超過500萬美元資金。shutterstock

省下5000億美元的功臣要消失?美國「能源之星」陷存亡拉鋸戰

美國聯邦政府的「能源之星」(Energy Star)計畫,正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該計畫是由美國環保署授予最具能源效率的家電產品標章,自1992年成立以來,已為美國人節省超過5000億美元的能源成本,現在卻成為川普政府改革的目標。

環保署長澤爾汀(Lee Zeldin)在5月的一場國會聽證會表示,「我很樂意,也很急切想知道,他們過去是如何計算出這個數字,因為我認為他們有點過譽。」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詢問環保署,澤爾汀是否調查過此問題,得到的回覆是,「目前還不清楚『能源之星』產生的經濟活動,與沒有這項計畫的情況下會產生的經濟活動有何區別。」

共和黨智庫傳統基金會,是支持把「能源之星」私有化的推手之一。該會能源、氣候與環境中心主任佛克特洛特—羅絲(Diana Furchtgott-Roth)表示,如果聯邦政府退出該計畫,市場將會出現空白,其他公司會進來提供這項服務。

澤爾汀也支持把「能源之星」私有化。目前能將該計畫轉變為商業模式的選項之一,就是向參與公司收費,而目前相關費用則由政府支付。

然而,專家警告,若將「能源之星」拱手交給市場主導,恐怕會削弱其公信力與國家層級的節能效益。美國政府究竟是要堅守替全民省下數千億美元的公共計畫,還是冒險放手,將決定未來數十年的能源效率與氣候戰略成敗。

圖/美國聯邦政府的「能源之星」計畫,正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示意圖。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COP30談判桌外的另一戰場:氣候訴訟全球興起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