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ESG每週必讀》「方向對,速度錯!」COP30第一週有何進展?關台灣何事?五焦點看懂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缺席,但COP30第一週仍有不少重要議程推進。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

在巴西亞馬遜雨林門戶「貝倫」,一場事關人類存亡的氣候峰會熱鬧開展中。COP30第一週到底有哪些進展?關台灣什麼事?《遠見》帶您一探究竟。

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本週在巴西貝倫展開。儘管在美國總統川普缺席,以及30年來頭一遭美國聯邦政府沒有派遣任何中央層級高官與會下,現場氣氛不若往年熱絡,但第一週仍有不少重要議程推進。

焦點一》警報!升溫1.55℃創新高,資金缺口竟達15倍

首先,在投入氣候調適行動的資金方面,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執行官斯提爾(Simon Stiell)在開幕式致詞時表示,《巴黎協定》已經帶來真實進展,證明全球合作機制有效,並把升溫壓在3℃以內,但現有努力仍不足以達到1.5℃目標,全球行動必須加速,且更具企圖心,而資金正是氣候轉型的核心加速器。

斯提爾呼籲各方根據「巴庫到貝倫1.3兆美元路徑」(Baku to Belem Roadmap to 1.3 trillion)倡議,加速氣候融資規模,從每年3000億美元增加到2035年的1.3兆美元。

而聯合國環境署(UNEP)也指出,調適資金缺口持續擴大,開發中國家需求到2030年將達3100億至3650億美元,與公共調適資金間存在12~15倍的巨大落差。

因此,多邊開發銀行(MDBs)必須扮演關鍵角色,放大資金效益,加速行動落地。該行承諾,擴大對中低收入國家融資規模,計劃提升至1300億美元,強化財政韌性,並推動韌性債券、災害保險等金融創新。

同時,COP30第一週,各國代表團也探討把《巴黎協定》第六條碳市場轉化為調適融資的催化劑。各方強調,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制度設計必須確保資源流向最脆弱群體,應透過強制提撥、調適回饋、直接獲取模式(Direct Access)確保資金來源具有可預測性,穩定且公平。

圖/COP30第一週,各國代表團也探討把《巴黎協定》第六條碳市場轉化為調適融資的催化劑。示意圖。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焦點二》亞馬遜門戶政治宣言:魯拉怒批「方向對了,速度錯了!」

除了資金議題備受注目外,COP30舉辦地貝倫,位於亞馬遜雨林門戶,也別具政治象徵意義。巴西總統魯拉(Lula da Silva)在開幕式強調,選擇在貝倫舉行COP30,是希望亞馬遜雨林成為全球氣候解決方案的重要一環。

因此,他也提出三項COP30談判與行動的支柱:

一、各國應落實到目前為止已承諾的氣候責任。

二、強化全球治理架構。

三、讓人民位於氣候相關決策核心。

魯拉強調,「我們正朝著正確方向前進,但速度錯誤。」目前行動與落實並不足以應對危機的急迫性。他建議創立「全球氣候委員會」(Global Climate Council),並連結至聯合國大會,提升協調能力與政治責任,因此本屆COP30必須成為「真相COP」,意思是真切面對當前全球氣候危機。

焦點三》科學的最後通牒,誰來幫忙窮國減碳?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斯基(Jim Skea)警告,氣候變遷對人類與自然系統威脅日益急迫。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MO)資料,2024年是地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平均溫度已經比工業化前上升1.55℃。

但IPCC報告也顯示,如果各國可以立即大幅、持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結合碳移除技術(CCUS),仍有可能在本世紀末將升溫拉回1.5℃以下。

聯合國環境署在COP30公布的報告也顯示,就算各國實踐目前所提出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仍將使全球升溫達2.5℃,因此未來十年必須成為行動的十年。多數《巴黎協定》締約國已經開始落實減碳、調適行動,透明度有所提升,但數據可得性、能力建構,仍是開發中國家減碳的主要瓶頸。

焦點四》農業恐受創最慘,各國探討新解決方案

在全球升溫趨勢不變下,農業恐怕是受創最嚴重的產業之一。COP30第一週中有不少活動聚焦在農業系統韌性,包括低甲烷牧草、耐旱玉米、水稻節水系統等技術創新,各國也分享如何透過數位諮詢、碳市場機制等,強化在地化執行與抗災能力。

圖/COP30第一週中許多活動聚焦在農業系統韌性。示意圖。unsplash by Declan Sun

焦點五》生存戰!小島國前線呼喚台灣科技,打破國際僵局

對受限於國際處境,無法成為締約國的台灣而言,除了自主落實減碳,也能透過COP30彰顯台灣力量。早在COP30正式開幕前,幾個邦交國元首就在元首峰會(Leaders Summit)中為台灣仗義執言。

史瓦帝尼王國總理戴羅素(Russell Mmiso Diamini)表示,「不遺漏任何人」的原則不應該只是口號,而是身體力行的承諾。「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因應人類史上最艱鉅的挑戰之一,並接納國際社會成員,尤其是中華民國(台灣)仍被排除在參與程序以外。」

身為受到極端氣候衝擊海嘯第一排的加勒比海島國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環境部長柯拉克(Joyelle Clarke)更指出,台灣所具備的科技實力,是打開全球目前僵局的關鍵鑰匙。「我們小島嶼發展中國家(SIDS)需要發展伙伴,在中華民國(台灣)的科技支持下,我們才能將電網現代化,並升級傳輸系統,因應極端氣候威脅,」他強調。

而環境部長彭啓明也指出,台灣今年持續秉持「專業、務實、貢獻」原則參與國際氣候行動,除了掌握全球氣候談判動態,爭取機會參與政府間國際組織,也結合教育部「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公開遴選青年代表至COP30現場,實際參與智庫、NGO、企業周邊活動。

圖/環境部長彭啓明。張智傑攝

但專家建議,台灣其實能做的事還很多。例如,運用《巴黎協定》第6條機制,積極與東南亞、印度等原本經貿關係就很密切的伙伴建立綠色合作網路,而且除了提前應對歐盟等地碳邊境機制、市場規範,更可尋求在區域標準中發聲機會。

COP30 再次證明,全球氣候行動已從「應不應該做」的辯論,轉為「怎麼做才夠快」的生存戰。

當科學警鐘響徹貝倫,世界需要的不再是華麗而蒼白的承諾,而是具體、公正、大規模的資金與科技部署。這場決定人類未來的戰役,所有國家,無論大小都必須行動起來,刻不容緩。

延伸閱讀:COP30前進亞馬遜!趙恭岳:恰逢巴黎協定十週年,將檢視各國減碳進度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