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ESG調查

農業經濟新模式 共創環保與營生雙贏

農業經濟新模式 共創環保與營生雙贏

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左二)帶領團隊從學徒開始學養蜂。

| 攝影 蘇義傑

屏東科技大學在《遠見》第一屆大學USR傑出方案評選中,是唯一一所「雙料奪牌」大學,分別以「蜂起雲湧.青年當歸—與森林共存的里山林下經濟計畫」和「農民好福鷹—以猛禽作為友善農業的指標」拿下「生活共榮組」與「生態共好組」雙楷模,是本屆最大贏家之一。 

「早在USR這個名詞出現前,屏科大就持續推動大學與地方的連結,」屏科大校長戴昌賢說,屏科大有知名的「五保」科系:植保(植物醫學系)、動保(野生動物保育中心)、水保(水土保持系)、幼保(幼兒保育系)及環保(環境工程系),而動物、植物、土地,以及幼兒,不是不會說話,就是沒有投票權,都是社會中最弱勢的一群。戴昌賢說,學校成立初衷之一,就是要替這些即使受害也沒有聲音的族群,好好發聲、提供支援。

很多人提到保育,都以為最好的做法是禁止,沒有開發,就沒有傷害;但戴昌賢強調,真正的保育不是有你無我,而是共生共榮。如果能透過大學的力量,幫在地人找到一個可利用山林但不傷害山林,還能創造持續收益的新商業模式;當山林水土變成他們的生財工具,怎麼可能會破壞!

屏科大今年獲獎的兩個專案特色,就是為居民找出與環境共存共榮的新商業模式。

林下養蜂、種菇,創造工作機會

由森林系教授陳惠美推動的「里山林下經濟」,完全體現這個精神。2008年,看見不少部落居民因為經濟問題而離鄉,導致文化消失,陳惠美帶著團隊上山,希望幫部落找到永續營生之道;沒想到第二年發生莫拉克風災,讓更多居民流離失所。

陳惠美不斷思索,有哪些產業可以在不破壞原有脆弱山林土地的狀況下,回到原鄉也能經營,甚至創造在地特色,打造成觀光品牌。

最後,陳惠美找到養蜂,和學生從三箱蜂巢開始,在校園內建立養蜂基地。起初他們一竅不通,把三箱蜜蜂養死到僅剩最後三片蜂巢時,終於找到兩位即將退休的老蜂農。陳惠美和學生從學徒做起,由老蜂農指導蜜蜂習性、飲食、溫度,認識不同季節蜜源花種,怎麼追著蜜源到處「牧蜂」,學成後,再針對有心回鄉的青年與居民開課。

陳惠美一面指導學生鑽研蜜蜂在台灣不同山林、海拔、氣候下的培育模式,作為學術論文發表;一面將科研轉化為實際養蜂SOP,在海拔1200公尺高的霧台鄉陪伴居民發展養蜂事業。

學生學以致用,畢業後創立「壤嚷生態顧問公司」;也在不同部落複製「林下經濟」模式,從養蜂,到菇菌栽培、保種特有土雞養殖,從農業栽培拓展到森林食品加工、森林品牌營造,生態旅遊、產地市集等,去年更走向國際,分享屏東經驗。

推動友善耕作,翻轉毒鳥宿命

而動保所教授孫元勳帶領兩位研究員林惠珊和洪孝宇推動的「農民好福鷹」計畫,更是近年知名度最高的動保成功範例。

起點來自於兩位研究員看到追蹤的黑鳶,意外地死在屏東田裡,前往檢視時發現,台灣過往鼓勵農民用老鼠藥與農藥除鼠害與蟲害,竟間接大量害死野鳥,他們在18公頃的紅豆田裡,居然撿出3000隻鳥屍,決定向世人傳達農藥減量的必要性。他們一面聯繫農地主人和農會,宣導農藥減量,一面和導演合作,2015年推出轟動一時,創下千萬票房的紀錄片《老鷹想飛》;也主動引來全聯與農民合作「老鷹紅豆」系列食品。

此案亮點在於,農民減量用藥雖讓產量下降,但企業願意保價收購,提高營收,才能吸引更多農民持續投入。有農民不願減量,還會被其他農友施壓,「會污染我們的紅豆田!」去年「老鷹紅豆」產品,幫農友創造1億元產值。

林惠珊和洪孝宇更把老鷹紅豆的成功經驗,複製到台中霧峰,在水田間設立棲架,吸引黑翅鳶與翎角梟駐足,透過生物防治法驅趕鼠害。當地以自然工法培育的稻米,命名為「黑翅鳶米」上市,兩年創造破億產值。

戴昌賢強調,大學不能高高在上,唯有用心理解農友與居民,連結外部資源,幫他們找到一條環保和營生的雙贏之道,這也正是屏科大創校精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