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R不是自己做爽就好!」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特聘教授、社會實踐辦公室執行長湯京平的一席話,點出了眾人對於USR的期待。但更多人關心,近年來政府推行的風風火火,但該如何稽核成效?
事實上,目前教育部提出「在地關懷」「產業鏈結」「永續環境」「食安與長照」「地方創生」與「國際連結」等六大面向,作為學校發想USR時的重要參考,而這都有其對應的評估模組。
與居民充分溝通,取得共識
其中「在地連結」方面,首重計畫提出的問題,必須對應到當前台灣社會脈動中重要議題;其次,與當地利害關係人互動時,得與在地民眾充分溝通、建立共識。畢竟,如果連打入當地社區都做不到,形同隔空抓藥。
至於「人才培育」,最先得看「學校規劃的相關課程,和要解決的問題是否能連結?」再來是「是否具備跨領域的課程規劃及對應的團隊?」在地問題通常盤根錯結,問題可能擴及社會、產業、科技等元素,無法只藉單一專業解決,因此,跨域的師資與課程,就十分重要。
USR計畫執行過程中,湯京平觀察到,一定會有各種預期之外的狀況,必須透過回饋意見調查,了解利害相關人,像是居民、學生,或是校內其他老師的想法。
再比如計畫前、中、後時期,檢視相關數據與意見的變化,藉此得知計畫該如何調整?USR需要和當地社群互動、與地方政府合作、和當地產業對話,當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能一起面對問題,塑造一個共同願景,而且各自貢獻己長,USR才能持續。
分三組,評選優良USR方案
為此,《遠見》會在今年,繼台灣首創、至今第16屆也最具代表性的CSR獎之後,再度跟上高教時代趨勢,特別針對大學社會責任,舉辦「第一屆大學USR傑出方案評選」,對全國各大學徵選優秀表現學校方案。
以往,其他媒體多是選擇以整體性量化指標進行「全校型評鑑」,卻由於台灣各大學相關數據資料不全或並未公開,導致評比上造成疑慮。
有別於此,《遠見》借鏡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的作法,不以學校為評鑑單位,避免因為公私立及一般大學與技職科大的先天屬性、規模、地域等不同條件,而導致競爭不公平,選擇以「優良USR方案」為評選主軸,對全國公私立大學進行徵件,並區分三種組別,選出表現優異的方案。
評選活動自去年底啟動,徵件期間共收到高達97件參賽方案,包含「大學USR生活共榮」「大學USR產業共創」「大學USR生態共好」三組。
同時,也特別邀請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各區輔導團多位召集人擔任評審,包括清華大學通識中心榮譽退休教授沈宗瑞、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特聘教授邱上嘉、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教授劉文宏、精營管理顧問董事長蔡適陽,以及東海大學創新創業中心主任許書銘、國發會副主委郭翡玉,借重他們對教育部USR計畫核心概念與落實做法的專業,選出各組的首獎與楷模得主。
最後,生活共榮組由東海大學榮獲首獎,生態共好組則由長榮大學奪魁,至於產業共創組的首獎則從缺,由高科大、暨南大學及高餐大三所學校同獲楷模獎。
《遠見》USR獎希望藉由拋磚引玉,由得獎學校成為帶領全國各大學從追求招生率與國際排名的「好大學」,進一步回歸人才培育的初心,面對動盪的國際情勢,一起成就「偉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