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美國核融合重大突破「能量淨增益」!專家:遠水救不了近火

美國日前宣布核融合技術重大突破,達150%能源淨增益。此為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Twitter by Gaston Giribet

|

美國能源部日前宣布,科研人員在核融合實驗中,首度達到150%能量淨增益。這項刷新歷史的重大突破,將有助發展潔淨能源。不過,究竟我們與核融合發電的距離有多遠?能源「聖杯」爭霸戰開打,台灣部署了嗎?

《CNN》報導,數十年來人們不斷嘗試透過核融合方式取得用之不竭的乾淨能源,1951年人造核融合首次成功,終於在70年後,藉由核融合反應達到「能量淨增益」(net energy gain)。

何謂能量淨增益?指的是產出的能量高於引發反應所輸入的能量,愈高代表發電效益愈好。 

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國家點火設施(NIF,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近期採取「慣性局限融合」(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技術,成功將192束超高能量的雷射光束,發射到含有氫的同位素(氘跟氚)的微小圓柱容器中。接著將其加熱至攝氏1億度,創造如太陽中心高溫、高壓的環境,以誘發核融合反應、產生更巨大的能量。 

圖/研究人員將192束超高能量的雷射光束,發射到含有氘跟氚的微小圓柱容器中,成功誘發核融合反應。Twitter by the Verge

台灣時間13日晚間11點,美國能源部長葛蘭何(Jennifer Granholm)協同實驗室研究人員出席記者會,並宣示這項突破性進展。葛蘭何表示,「國家點火設施的研究員奉獻生涯,希望見證核融合燃燒釋放巨大能量。」 

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子保安局副局長亞當斯接著說明,國家點火設施2021年曾透過核融合技術創下最高70%的能量淨增益,本次研究員使用2.05百萬焦耳(MJ)的原料,成功釋放出約3.15百萬焦耳的能量,淨能量增益達150%,也就是「輸出能量為輸入的1.5倍。」將有助未來國防發展,利用潔淨能源推動減碳。 

延伸閱讀:核融合運作原理?一文搞懂為何被稱為「人工太陽」

圖/美國能源部長葛蘭何13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核融合技術的重大里程碑。Twitter by Agenzia ANSA

我們與核融合發電的距離 

《衛報》報導,目前研究顯示,核融合仍處於消耗電力比產生電力更多的困局。科學家普遍認為,核融合輸出能量至少要是輸入能量的10倍,才有機會達到「收支平衡」。 

法國原子能委員會(French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專案經理李法佛(Erik Lefebvre)也強調,要達到商業運轉規模,釋出能量要達到30倍以上。以目前情況來說,就算核融合技術前景可期,距離發電至少還得再等20-30年,畢竟科學界也是耗費60年之久、投入巨額資金才有今天的突破。

當全世界為核融合技術突破大張旗鼓喝采時,不少專家、學者持保留態度,認為「遠水救不了近火,核融合仍無法成為氣候變遷和能源危機的救命靈丹。」

面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在即,這項前瞻技術已成為各國競逐的能源「聖杯」。包括美國、中國、歐盟、日本、南韓、巴西等國都致力研發核融合技術。 

《CBS News》指出,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融合研究計畫是由35國政府集資約220億美元的「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盼在2025年有較好成果出爐。 

圖/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在即,核融合前瞻技術已成為各國競逐的能源「聖杯」。Twitter by Carlos R. Munoz

延伸閱讀:除了半導體,中國也在默默布局低碳科技

台灣國科會已投入研究

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博宇,日前接受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TW)訪問。他分析,這次技術突破最大意義在於,人類首次透過可控制的反應過程,達到輸出能量大於輸入能量(能量淨增益),這是實現核融合發電的第一步。 

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副所長李海光也回應,核融合發電與現有核分裂電廠型態完全不同。核分裂會產生輻射物質與核廢料,目前國內尚未有較佳的處理方式。相較之下,核融合發電燃料取之不盡,亦不需處理放射性廢料。 

國科會表示,台灣已規劃投入核融合關鍵技術研究,預計部署不同團隊進行高功率雷射電漿、磁約束高溫電漿實驗及理論研究,並深化國際合作以強化研究量能。 

談及核融合技術成果對國內啟示,李海光強調,「核融合最重要的核心科技為高溫電漿物理,低溫則可運用在民生領域。」舉凡鋰電池、半導體製程、隔熱膜等,若能整合各界力量進行研究,成果將不容小覷。 

目前全球企業家與投資人,包含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和電商龍頭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都已將注意力轉向該領域。核融合技術帶領全球邁入下一個能源里程碑,盼能吸引更多政府、民間資源挹注,拓展合作與研究。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