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北市發布《2050淨零路徑暨氣候行動白皮書》,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2030年減碳30%,淨零發展條例草案也在6月8日通過一讀。不過,新北市身為高碳排的工業重鎮,如何淨零轉型?新成立的全國第一個「Net Zero碳健檢中心」會是解方?
走進坐落板橋的新北市政府,約莫十坪的辦公室藏著廣博的知識,桌上擺著視力檢查圖卡,測的不是近視程度,而是企業的減碳進度。這裡是新北市經濟發展局6月15日正式掛牌的「新北Net Zero碳健檢中心」。
新北市身為工商首都,公司、行號及工廠登記數量高達30萬家,作為台灣資通訊及工業重鎮,新北市工廠登記數量高達2萬間,占全國24%、位居第一。
包含以機械設備、金屬、塑膠紡織為大宗的五股工業區及樹林工業區,和資通訊產業蓬勃的新店寶高智慧園區等。新北市幅員廣大,放眼望去皆是燃煤、耗能的碳密集產業,向來擔任「企業張老師」的經發局,這次使出什麼渾身解數?
碳健檢中心兩週速成,團隊10年功換來
在國際供應鏈及碳市場驅動下,大多數大企業本身設有永續部門、運籌帷幄,早已成為永續先行者。相較之下,中小企業被迫趕鴨子上架,集體引爆碳焦慮。企業在減碳方面投入資源時,經常面臨「求助無門」和「無所適從」的困境。
舉例來說,因牽涉到公司營運,不知道如何做整體規劃;抑或當《氣候變遷因應法》子法未臻完善、政策歸屬散落各部會時,也容易造成企業「碳迷惘」。
為緩解企業痛點,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強調「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陪伴。」
今年,經發局投入近1200萬元成立全國第一個碳健檢中心,委託新北市綠色產業聯盟(簡稱綠盟)執行,針對工商登記並設立於新北市的所有企業,提供企業碳諮詢、ESG報告書、資源補助等服務。藉由四大方式:實體櫃檯服務、新北LINE減碳、新北E減碳信箱、新北零零碳專線,建立專人、專責溝通窗口。
此外,經發局邀請工業局、能源局、金管會、台灣會計師公會合作,規劃一系列推廣活動包含6月29日至30日的「綠色能源媒合會」、7月「新北永續城市產業淨零論壇」及11月的減碳技術工作坊等。也將籌組碳盤查輔導團,實地訪廠、進行碳健檢與節能診斷評估。試辦階段自6月15日起至11月30日,預計協助200家產業轉型,另盤點700家受歐盟初期納管之指標性產業,進行系統性輔導。
碳健檢中心成立的消息一出,短短兩~三週便迅速完成布建。談及幕後推手,何怡明謙虛表示「靠團隊十年磨一劍。」早在2013年,前任新北副市長、時任經發局長葉惠青察覺產業所需,輔導87家在地廠商成立新北綠色產業聯盟,為碳健檢中心打下深厚基礎。
經發局自詡為企業的「政策翻譯蒟蒻」,用產業熟悉的語彙和邏輯去溝通,陪伴企業釐清痛點、設定目標、媒合最佳解方、爭取更多資源補助。何怡明拍胸脯保證,經發局或許無法提供長生不老藥,但絕對能幫助企業對症下藥,大幅減少急病亂投醫的風險和成本。未來,經發局也將彙整產業意見回饋中央作為滾動調整的政策建言。
減碳提升競爭力,打造新北產業永續品牌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在今年底上路,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則最快7月底上線,何怡明推估,行業不分類別,將會發生不亞於工業革命的轉變。各行各業務必及早因應,即刻啟動碳盤查、減少能耗和碳排。
經發局向來最貼近產業生態,何怡明只有兩個終極目標:第一是讓產業黏著新北,其次是建立新北永續品牌。「我希望當外界提到鴻華時,立刻聯想到它是新北的產業,在政策推動上,這就是我的目標。」
當愈來愈多企業邁向永續發展時,新北市經發局也會透過表揚形式,主動向外揭露並推廣減碳有成的中小企業,讓供應鏈甚至國際品牌看到它的技術、產值和社會關懷。
何怡明認為,政策推動若能轉換成市場價值,才有永續的可行性,這也是所有企業最關心的事,目的與獲利要能相輔相成、締造多贏局面。
「當減碳去驅動整個供應鏈翻轉時,我真的不希望新北有任何一隻被煮熟的青蛙。」何怡明語重心長地說,即便經發局不是減碳專家,但是政府可以串連專家資源、建立平台,希望邀集產業一起轉型,透過政府力量讓新北市減碳有成的中小企業被世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