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企業案例

太陽能電廠龍頭!開陽深耕「天機」,不利耕農地種出綠電商機

雜誌原標題:開陽深耕「天機」 不利耕地種出綠電商機
太陽能電廠龍頭!開陽深耕「天機」,不利耕農地種出綠電商機

開陽投控董事長蔡宗融認為,台灣綠色能源的未來,在於讓農電共生、一地兩用。蘇義傑攝

| 攝影 蘇義傑

台灣首座在不利農耕地上建成的電廠誕生,幕後推手是負責統籌、開發的開陽董事長蔡宗融,他如何化阻力為助力,讓開陽躋身國內開發太陽能電廠的市占龍頭?

10月底,一座名為「天機」的太陽能光電廠,在雲林麥寮風光啟用。

站在電廠啟用記者會上的,是負責統籌、開發該電廠的開陽集團董事長蔡宗融,其致詞時的意氣風發,可看出他的自信。

然而,這並非夜郎自大,因為同一時刻,站在他身邊的貴賓,除了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能源局局長游振偉、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外,連總統蔡英文都親自為他站台。

因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座電廠的落成,勢必深具指標意義。

四大元素齊備,仍極力疏通

這座由開陽集團統籌的電廠,究竟有何特別?

「天機電廠,是台灣第一座在不利農耕地上建成的電廠,」蔡宗融乾淨俐落地回答。

原來為了推動能源轉型,六年前,農委會便開始盤點全台合適土地,加速太陽能光電廠的興建。

然而,台灣寸土寸金、地狹人稠,要能蓋廠,又要避免被貼上與民爭地的標籤,實屬不易。

為達到地主、政府的雙贏局面,農委會決定將希望寄託在因地層下陷,而不再具農耕價值的土地上,該類土地又被稱做「不利農耕地」。

願景雖好,但在政策推行的六年間,真正成功,卻僅有開陽一間,等於為台灣的能源轉型路上,立下重要的里程碑,這也難怪天機電廠啟用時,蔡英文會親自出席祝賀。

令人好奇的是,在不利農耕地上蓋電廠,究竟有何門檻?會讓無數投入廠商鎩羽而歸?

天機太陽能電廠啟用典禮上,總統蔡英文(中)親自為開陽站台。國泰提供圖/天機太陽能電廠啟用典禮上,總統蔡英文(中)親自為開陽站台。國泰提供

事實上,蓋電廠從技術、饋線(從配電所到一般用戶的線路)、資金、土地,四大元素缺一不可,而開陽正好四項齊全。

論技術,開陽在太陽能廠的市占上,本就穩居市場前三名;論資金,此次興建天機電廠,背後有國泰財團相挺。反倒是土地與饋線的整合,才考驗著開陽。

原來,農委會雖早早劃定出不利農耕地的範圍,但劃定,僅僅是理論上的區分;該土地持有者,是否願意出讓,又是另一回事。

與公司持有地或國有地不同,一區不利農耕地的持有者,多有數十人,加上每戶地主可能又有分家,各方人馬對於土地的利害認知,又有所不同,很容易出現釘子戶。

「光是天機案場,我們就跟上百位地主協商過,」蔡宗融回憶,自己親自與地主溝通,常常一坐下拜訪,就是一整個下午。

惟有土地取得成功,土地規劃、拉饋線、估預算等行政程序,才能如期往下。曾經,當所有行政流程都跑完時,竟然又冒出地主反悔,導致一切又得打掉重練。

「一般蓋電廠約需兩、三年,但天機,花了我們快六年,」開陽副總經理林志成表示,自己投入太陽能電廠興建的案子少說千座,若論耗時、耗力的程度,天機絕對有前三。

只不過,即使提起這些立場反覆的地主,蔡宗融不但鮮有怨氣,反倒是宛如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地好言相勸:「畢竟,站在地主立場,若要出租土地,依現行法規規定,一租就是20年,當然不可不慎。」

綠電+生技,造就獨特優勢

20年,是目前台灣電場租地的綁約時長,也是蔡宗融投入太陽能產業的年數。

今年53歲的蔡宗融,1999年,31歲那年,獨自投入太陽能創業,當時因洞察能源業前景可期,自己又有電機背景,因此就從太陽能系統代工切入。

2010年,台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通過,綠電補助大開,他順勢投入太陽能板的原料買賣,一躍成為台灣該領域的最大代理商。

就在同一時間,蔡宗融也將觸角延伸到電廠統包工程,並在2012年,完成興建1000座電廠,成為近年來,國內開發太陽能電廠的市占龍頭。

白手起家、親力親為,加上市場投入得早,也讓開陽在台灣這波能源轉型的浪潮上,屢屢奪下指標性案場的興建。

論協助承案的單位,中鋼、中油、台塑、台積電等上市公司,通通都是開陽的客戶;若論國內最具指標型的高難度案場,最大地面型太陽能電廠、單一公司最大屋頂型電廠、全台首座不利農耕地電廠,也都是由開陽得標執行。

只是,隨著近年綠能產業聲勢大好,面對中租、辰亞等大型財團,紛紛投入瓜分太陽能市場大餅,開陽如何突圍?

只見,蔡宗融搔搔自己的三分頭,話鋒一轉:「同時深耕光電和生技,應該是開陽最特別的優勢之一,」蔡宗融說到,六年前政府開始力推農電共生,看準時機,他便成立了全台第一間,由太陽能電廠公司所設立的生技公司「開陽生技」。

他回憶,當時的初衷很簡單,就是認為能源與食物的永續,會是人類未來最關注的兩大產業,若是能在農電共生的架構下,拼上這塊拼圖,也能順勢完成他一直以來的心願。

也就是說,蔡宗融不但在農地上蓋電廠,也致力發展農業,六年來,不僅在開陽生技豪砸上億元,更向日本取經,引入當地的養菇技術;2019年起,還與台灣農試所合作,於雲嘉一帶超過一百座的案場,展開全台最大型的光電菌菇共生計畫。

「雙軌模組」擄獲客戶芳心

同樣在太陽能產業投入多年的安集科技董事長黃國棟分析,相較國內大部分光電廠,因農業技術有限,種植農作,多半只是為了符合法律需求;開陽六年前便敢於在生技領域大舉投資,現在看來,顯得十分前瞻。

不過,蔡宗融也坦言,受限於規模經濟尚未達標,開陽生技成立六年來,其實尚無盈餘;但在與客戶交涉的過程中,卻讓他意外的發現,開陽「光電加生技」的雙軌模組,竟能擄獲不少客戶的芳心,「像天機案場的合作企業國泰,當初就是看重開陽這點」。

放眼未來,蔡宗融說,接下來三年,開陽過去所投入的大型光電廠,將迎來大規模啟用;能夠從事畢生嚮往的志業,又躬逢其盛台灣在綠能產業的興起,是他這生最大的福報。

開陽投控
董事長:蔡宗融
資本額:6.4億元
主要業務:太陽能電廠開發與維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