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的危機,總能激發起人類的鬥志與創意,進而催生新的政治與經濟模式,在國際的歷史上,總是如此!」中國民國副總統賴清德相信,疫情,已讓世界走到新與舊的分野,政府制度、策略的良窳,對台灣而言,從未如此刻重要。
「2021遠見高峰會」今(12月6日)在遠東飯店隆重開幕,兩天內將有16場專題演講、10場交流論壇,70位政經領袖同台,大會特邀中華民國副總統賴清德致詞。
賴清德憶起2018年時,他擔任行政院長,曾受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教授的邀請,參加由遠見舉辦企業社會責任獎的頒獎,再次站上同個舞台,他深受《遠見》關心社會的公益使命感所感動。
重大災難激發人類創意與鬥志
賴清德觀察,在國際的歷史上,人類往往在遭遇重大災難時,激發出無限的創意與鬥志,如中世紀的黑死病、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都催生了新的政治與經濟模式。
而現在正對抗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病毒的台灣社會,也已經走到類似的歷史交會點,是新、舊時代的分野,如何妥善因應疫後的世界,擁抱新的商機,有4大議題與挑戰值得全民關注:
首先,防疫仍是最重要的防線
「防疫務必成功不能失敗,一旦失敗一切都將成鏡花水月,完全空談!」賴清德說。
全球疫情爆發的近2年來全球2億5千萬人染疫,超過500萬人不幸失去寶貴生命,一直到現在為止,全球每天都還新增加數十萬人染疫,加上超級變異株Omicron橫空出現,台灣壓力必然不小。
但賴清德也認為,是這次疫情,讓世界看見台灣人是「一股良善的力量」,不但國內醫療水準之高,民眾在危難時,也能團結力量,共同抗疫,還能將防疫的能量輸出,保護身邊的人。
就像現在,各國雖然為了因應變種病毒嚴加管制國境,但賴清德認為,除了全民持續與政府合作,全台灣在新冠疫苗的覆蓋率上,第一劑已經達成77%的接種率,第二劑也有過半的57%,若年底前台灣民眾施打第一劑能達到八成以上,第一線人員也陸續接種第三劑疫苗,其實無須太過擔心。
第二,疫後全球秩序重整,產業應更彈性多元
其次,賴清德認為,疫情後,全球經濟秩序已經發生重整,對產業結構有很大的影響,加上美中貿易持續、保守主義的興起,都讓過去在產業鏈占有重要地位的台灣,飽受挑戰,在產業重組的過程中,如何更加彈性、多元是維持台灣競爭力的關鍵課題。
賴清德認為,融入國際產業鏈的重要戰術在於積極的參與與承擔,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為世界所需,讓台灣在世界供應鏈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為了參與國際社群,政府最近也開放萊豬進口,符合國際的安全規範,也讓台灣好不容易重回國際談判桌,重啟與美國的TIFA(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就是最好的成果。
政府也持續招商引資,例如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專案,祭出投資抵減的優惠,吸引不少海外資金匯回台灣,另一方面,當歐洲、美國的企業意識到在亞洲建立生產基地的重要,台灣富有生產、管理經驗的台廠,也能發揮優勢,透過協助外商建立具有韌性的全球供應鏈,參與疫後的全球經濟復甦。
第三,聯準會將縮表,台灣須小心貨幣政策轉向
第三,賴清德提醒,眼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雖然傲人,但社會仍需持續關注各主要國家貨幣政策的轉向,不少國家為了因應實體經濟的衝擊,推出貨幣寬鬆政策。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威爾(或譯鮑爾)就提醒,全球通貨膨脹恐怕不是暫時的,預估今年12月的聯準會的會議中,就將通過縮減購債的政策, 身處國際經貿環境的變局,台灣更要仔細應對。
第四,疫情促進數位經濟,政府將組「國家隊」推動轉型
最後,疫情促進零距離經濟的發酵、推波助瀾數位經濟的發展。而為了因應新的經濟模式,賴清德承諾,政府會扛起組織、號召「國家隊」的重責大任,不論是5G國家隊、資安國家隊、民生戰備國家隊,經濟轉型才能邁向未來。
面對零碳經濟的新趨勢,賴清德強調政府會響應全球趨勢,相關能源政策將致力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這也是台灣的使命。
「唯有持續邁向淨零碳排,才能擁有永續的新未來。」賴清德表示,政府會攜手民間的力量,成就一個創新永續包容的台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