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台灣乾旱將削弱森林碳匯,衝擊半導體業
▋大林電廠與日合作混氨發電,目標2030年燃煤混燒5%
▋台積電高雄2奈米廠環差初審通過,環團盼帶動公民電廠發展
▋從「生物多樣性」到「城市淨零」 !光林智能用「生態照明」保育雌光螢
▋台大攜手BSI拚減碳,對標農業碳匯及負碳技術
興大研究揭:台灣乾旱將削弱森林碳匯,衝擊半導體業
中興大學森林系偕中研院、美國猶他州立大學進行跨域研究,以「當森林屏息: 乾旱加劇是否會危害森林碳匯?」為題,剖析近年乾旱之下,台灣亞熱帶森林碳吸存能力的變化。結果顯示,乾旱造成水資源短缺,不僅削弱森林碳匯能力,也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期刊《環境研究通訊》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乾旱期間,台灣先進的偵測系統發現森林生態系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遠大於其吸收量,短暫失去森林碳匯的自然功能。此外,乾旱增加森林大火發生機率,將嚴重影響碳匯。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表示,當乾旱成為新常態,森林生態系環境風險大增,以碳匯為例,一場森林大火恐會讓累積百年的碳匯付之一炬。必須緊急制定森林管理及氣候調適策略,以減緩乾旱對環境的破壞。
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植物、土壤氣象學系教授王世宇指出,台灣半島體產業用水需求大,乾旱將讓高科技業面臨水資源短缺,影養不容小覷。論文第一作者、中研院博士陳奕穎提醒,森林生態系經歷乾旱後,是否由碳吸存轉為碳排放,可運用通量觀測技術持續監測其健康狀態和碳吸存能力。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大林電廠與日合作混氨發電,目標2030年燃煤混燒5%
目前電力排放仍占台灣台碳排量最大宗,為達成淨零目標,電力去碳化是能源轉型的首要之務。去(2023)年,台電攜手中研院研發「去碳燃氫」技術,順利用於興達電廠完成混氫5%的發電測試。
上月29日,台電與大林電廠發電機組原廠日本IHI株式會社、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共同簽署「大林電廠燃煤混氨技術合作備忘錄」。台電副總經理鄭慶鴻說明,本次燃煤混氨計畫是利用既有燃煤機組測試,預計明(2025)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目標2030年達成混氨5%發電示範。
鄭慶鴻補充,以大林電廠一部機組裝置容量800MW、每日混燒1小時計算,預估年減約9000噸碳排放量,等同23座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不過,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曾針對日本燃煤電廠混氨進行研究,發現混燒氨氣會產生更多空汙,運輸氨氣過程也會造成額外碳排。
對此,台電回應,國際上混氨發電仍在研究與測試階段,目前技術最領先的日本也要到今年或明年才會有混燒5%以上的成果,未來台電也會視國際研究成果評估空汙疑慮。
台積電高雄2奈米廠環差初審通過,環團籲帶動公民電廠
台積電高雄廠28奈米成熟製程變更2奈米先進製程,預估平均每天用電增加9%、用水增30%。高市環保局4日召開楠梓產業園區環差報告專案小組初審會議,台積電允諾2040年100%使用綠電,會達成各界要求提出修正報告,環保局收到後最快2週召開環評大會。
開發單位經發局報告指出,因先進製程複雜度、精密度皆提高,晶片生產步驟與潔淨清洗次數亦增加,原先用水量3.3萬CMD、用電量38萬7868kW,變更後用水為4.3萬CMD、用電42萬1273kW。另外,汙水量增加5千CMD,但仍符合水質納管限制,而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由147.69萬改為156.77萬,增幅6%。對於用水用電量增加,經發局提出水電數據,強調未來水、電沒問題,除每日備援用水,另於楠梓、橋頭興建2座再生水廠。
地球公民基金會呼籲,台積電應提出至少10年、每年10%的溫室氣體增量抵換及期程評估,與高雄在地鄰里社區合作發展再生能源,帶動高雄綠能與公民電廠發展。審查委員也要求營運期間,台積電應增加水質及空氣PM10偵測「鈷」項目。
從「生物多樣性」到「城市淨零」 !光林智能用「生態照明」保育雌光螢
6日,光寶科技集團旗下光林智能(LEOTEK)攜手農業部林業署新竹分署、連江縣政府及中國文化大學,針對「馬祖列島雌光螢生態照明示範區」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投入稀有種雌光螢保育行動。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未來10年內最嚴重的全球風險之一,僅次於「氣候行動」與「極端氣候」。根據文化大學歷年調查資料顯示,僅見於馬祖地區的2種雌光螢「東莒黃緣雌光螢」只剩約200隻,「北竿雌光螢」甚至不到百隻。雌光螢不像其他螢火蟲在夜間飛行,會發光求偶但無翅的雌蟲,僅在地面活動,而雄蟲幾乎不發光。其可能原因除了周邊道路路燈亮度過高造成干擾,也發現路燈波長與雌光螢發光波長重疊。雌蟲被路燈照射時會停止發光,已明顯影響雌光螢求偶行為。
為保育雌光螢族群,林業署與連江縣府規劃逐步更換現有路燈,更透過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計畫,媒合光林智能研發的「ECOridge生態照明」技術,盼降低光源對雌光螢影響,落實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
響應2050淨零轉型,光林智能從「生物多樣性」邁向「城市淨零」。其「ECOridge生態照明」技術遵照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發布的「全球自然為本解決方案標準」,設置適合雌光螢原生棲地的光源,並納入國際暗空協會(IDA)的戶外照明原則,將藍光降至 2%以下,採用新式光照減少散射,減少人造光對馬祖生態影響。
台大攜手BSI拚減碳,對標農業碳匯及負碳技術
因應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與轉型策略,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除了設立「農業零碳技術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簡稱農碳中心),以農業的減量、增匯、循環及綠趨勢為四大策略,5日也與新加坡商英國標準協會集團私人有限公司(BSI)簽署合作備忘錄(MOU)。
台大生農學院院長林裕彬說明,為協助農業部及台灣建立農業碳管理資料庫,彙整方法學、農業碳盤查標準,台大生農學院與BSI將根據國際標準推動農業低碳及碳匯,協助減碳、負碳或零碳栽培等技術國內外證認,使國內產業能接軌國際標準、提升農業碳管理量能。
林裕彬補充,台大具備完整的技術及研究人才,接下來將透過農碳中心串連產官學界,發展以自然為本的氣候解方。在確保糧食安全前提下,投入創新技術研發,創造高效能、低能耗的零碳農業生產模式,同時強化相關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