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顯學的「數位轉型」,與迫在眉睫的「永續轉型」,兩大變革動能,拉動企業未來發展,究竟兩者該如何協同規劃?步步為營?
- 數位轉型與ESG戰略雙軌並進,對應不同面向既有資料的現況,設定需要的數位工具
- 企業數位轉型5階段:數據化、結構化、視覺化、流程化及策略化
- ESG五大戰略進程:制定法律、永續價值鏈、綠色產品/服務、新商業模式和新產業平台
- 碳盤查只是第一步,ESG將是大數據的競賽,數位化才能找到藍海策略
「我們為何而戰?因為我們都是世界公民,」ESG暨數位轉型專家陳春山,在今年4月底臺北大學和《遠見》舉辦的ESG企業領袖講堂中,感性引述西方哲人蘇格拉底的名言:「我不是雅典人,亦非希臘人,我是世界公民。」
法學背景的陳春山,為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櫃買中心公益董事、臺北大學法學院教授、公視及華視董事長,現任台北科大智財所教授,並為ESG世界公民基金會董事長,協助台灣企業永續轉型。他同時也是數位治理協會理事長,從數位轉型視角,推動企業治理變革。結合現階段兩大轉型思維,兩者協同並進,得以相輔相成。
轉型的五大戰略進程,ESG最終目標成為世界公民
陳春山以ESG與數位轉型的國家戰略觀點,探討未來世界發展。他指出,透過數位工具傳達普世善念、普世價值,追求大同理想,需要四大階段:ESG白皮書與論壇推廣、世界公民理念傳播、引進僑外學生促成數位世界公民學習、實踐數位世界公民理想國,大約需要10年時間。
他以正三角形圖形解釋,最底層是經濟責任,目標是創造利潤;往上一層是法律責任,具體行為是遵循法律;再往上一層是倫理責任,需要符合公平、正義,並且避免傷害。「頂層就為ESG,內涵是成為好的世界公民,這也是ESG的終極目標,」陳春山表示。
為了培育永續競爭力,陳春山認為ESG策略需要奠基於企業核心能力,可有五大戰略進程:
戰略一、守法見商機:目前幾大國際法規正在醞釀,包括溫室氣體減量、能源稅、碳交易等,企業對於法規態度,普遍以符合最低標準為目標,但明智做法應該是在法規實施前,就導入採用,如此才可搶先一步孕育創新,超前部署。
戰略二、永續價值鏈:碳盤查/碳管理已經是必要之路。除此之外,更積極的作為是設定具體「碳減量」計畫,包括透過營運創新,改善能源效率,進而減少對石化燃料的依賴等。
戰略三、永續產品及服務:規劃新的永續產品,不僅在於如何回收既有的廢棄物,更重要的是在產品概念發展之初,便已事先考慮未來產品對於環境可能帶來的衝擊。
戰略四、新商業模式:結合數位與實體基礎的架構,作為設計新商業模式的概念。
戰略五、新產業平台:整合不同產業的商業模式、科技與法規。
「ESG最後一定是大數據的競賽」
「ESG最後一定是大數據的競賽,大者恆大,數位化才能找到藍海策略,」陳春山分析,現在談碳盤查,等到一年後,有競爭力的企業已經完成盤查、資料數據化後,碳盤查將不再是討論焦點,到時候談論的就是大量的數據快速檢測之下,哪些領域是藍海、哪些是紅海,紅海項目趕快丟、藍海領域趕快攻。
單就企業數位轉型面向來看,同樣可分為五大進程:數據化(蒐集+清理)、結構化(歸納+分析)、視覺化(現狀目標+呈現)、流程化(確認資源+推論因果)、策略化(訂策略+風險評估)。
數位轉型五大進程再與ESG五大戰略交織,以戰略面向為基礎,對應不同面向既有資料的現況,設定需要的數位工具,已符合戰略所需。例如在G(治理)環節對應到戰略一,可使用雲端會議工具進行董事會議,在會議之前,通告與會者重點討論項目,與會者也可將資料上傳,加速會議討論時間,最終將會議記錄與結果,快速上傳到官網或公告平台,讓治理更為透明。
又如智慧財產系統化,可從研發最初期進行知識安全管理,或加入區塊鏈加密系統,為機敏資料生成存證證明,保護資料免受威脅,一來可提供董事會快速瞭解企業智財現況,為營運佈局,二來也能發揮風險管理的效能。
轉型只有效果差異,沒有輸家
90分鐘精彩的分享過後,講堂現場學員與陳春山進行問答交流。學員提問每家企業都在進行數位轉型,再加上ESG議題熱燒,企業在大量投入之後,如何不成為輸家?陳春山解答:「數位轉型與ESG轉型,其實沒有輸家,只有效果有多好的差别,只要能達到目標效果,並在時間上可以節省,就已經是很好的模式了。」
陳春山認為,未來不會是絕對的資本主義,一定是反映社會價值與普世價值,「我希望台灣未來30年,成為ESG世界公民大國,也是ESG數位創新大國。」
本文摘自《臺北大學X遠見ESG企業領袖講堂:ESG從觀念到實踐》課程重點內容
《遠見》自2021年底,開啟「ESG企業領袖講堂系列」,與國內多家大學共推課程,協助企業培養走向淨零路上的關鍵知能與實戰能力。講堂開辦至今,班班額滿。為傳遞進步觀念,特別取得授課教師同意,將課程內容精華,集結成文。
★鎖定《ESG遠見》,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