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高溫已成為不可迴避的日常,但今年在唐獎得到永續發展獎肯定的美國學者亞基(Omar M. Yaghi),以畢生研究「超多孔結晶體」,給了世人這些問題的解方。
全球暖化已成為新日常,每一年夏天,氣溫都再創新高。不只這樣,世界各地也面臨水資源匱乏問題,即便是台灣、美國、英國這樣看似不缺水的國家,也會在2040年面臨危機。面對一連串環境巨變,人類該如何自處?
超多孔結晶體,捕捉碳和水的幫手
今年榮獲唐獎永續發展獎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講座教授亞基(Omar M. Yaghi)給了振奮人心的答案——超多孔結晶體。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亞基解釋,氫氣、甲烷、二氧化碳和水,因為體積小,所以很難控制。一旦能控制這些分子,以氫氣為例,如果能在室溫下儲存足夠氫氣,就可以解決清潔能源問題。
另外,如果可以從空氣中選擇性提取二氧化碳,或是在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前從燃煤電廠的廢棄中提取,就可以淨化空氣,應對氣候變遷問題。
甚至,如果人類懂得怎麼從空氣中提取水分,就可以製造飲用水,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挑戰。
亞基表示,已經開發出全新方案,可以把任何分子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組合,就像是鑽石中的碳原子一樣,有序結合在一起。
「網格科學」新知,創耐久結構
然而,這些分子要相互結合在一起時,過程有點隨機,需要好好控制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找到適當的化學條件,才能讓它們如同拼圖一樣精確組合。
因此,亞基創造出被他稱為「網格科學」的新領域知識,就像織布一樣在分子層面進行編織,改變質料的性質。
而且,這些材料必須在電廠等環境中使用多年,不是一兩天而已,因此必須持久穩定。
亞基認為,方法其實很簡單。如果有機物是支柱,金屬離子是樞紐,在適當條件讓它們組織起來,就能形成穩定的晶體結構。
數十億孔洞,蒐集二氧化碳小分子
這些材料中,每個顆粒都充滿數十億的孔洞,而孔洞就能用來蒐集氫氣和二氧化碳的小分子。而如此特性,就能解決二氧化碳對環境帶來的衝擊。
亞基分析,二氧化碳問題可分成兩部份來看,一部份是我們是否能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另一部份則是在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前,從排放源提前蒐集它。
他研發的材料,只是可以用來捕捉二氧化碳,將其儲存在孔洞中,而且可以進行500次循環,材料才逐漸分解。
MOF材料,每日自沙漠提7公升水
後來,他的團隊更設計出COFs(共價有機框架材料),與鑽石具有相同鍵合強度,即便是在充滿腐蝕的條件下,依然保持穩定,更適合在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
而這樣的技術,對於解決水資源匱乏也很有幫助。亞基舉例,在義大利羅馬,空氣中的濕度是20%,室溫約為30°C,現行技術要在這樣的環境中汲取水份,得先把空氣冷卻到4°C,非常耗能,在經濟上並不可行。
然而亞基設計的MOF(金屬有價空架),不只能從空氣中提取水分,讓水分集中在其孔隙中,而且只要降低幾度室溫就能取水,相較之下更具效益。
他估計,如果有一噸的MOF材料,沒有能源輸入的話,每天可提供3000公升的水,而且可以連續七年,都不用更換或維護MOF。換言之,每公升水成本僅1美分(約合新台幣0.316元)。
如果在電氣化系統中使用的話,效果更好,一噸MOF每天可提供6萬公升的水,成本不到2美分(約合新台幣0.632元)。
不少資料均顯示,到2030年,全球淡水需求將超過供應量四成,每個區域都會面臨水需求壓力。但有了MOF,即便在全球最乾旱的沙漠中,在最嚴酷的時期,每天仍可以從MOF材料中提出7公升的水。
「當我開始思考這項技術如何應用在社會時,我變得非常激動。」亞基表示,有了這項新技術突破,人類可以擁有獨立於自來水公司供水網路的水源。 「我花了25年才走到今年,幾乎把成年後所有時間都投入到這項工作。」亞基回想,四歲以後,人生都在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AI則在近年來幫助此研究進展不少,「希望這項研究,可以用來解決當前面臨到的永續危機,」今年59歲的他語氣堅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