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守護生態最後防線!辜嚴倬雲曾捐地保種,打造全球最大「諾亞方舟」

中心設置許多溫室,細心栽培各種植物。取自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官網

|

已故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之妻辜嚴倬雲於2月4日辭世,享嵩壽105歲!她長期出任婦聯會主委、提倡男女平權,在保育事業也不遺餘力。曾捐地打造「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保存與培育熱帶與亞熱帶植物,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熱帶、亞熱帶植物保育基地。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位於屏東縣高樹鄉,園區現有面積約20公頃。初期規劃興建16座溫室,到2025年已擴增至17棟溫室與網室,總面積約3.5公頃;此外,中心另設有2棟恆溫房,專門用於繁殖與馴化水生植物、食蟲植物、秋海棠、苦苣苔及野牡丹科等物種

中心採用「異地活體保種」模式,根據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濕熱環境的特性,精心設計各區域的溫室與栽培條件。同時,還設有專門的隔離溫室,用於對從國外引進的植物進行長達一至兩年的檢疫觀察。每株活體均配有專屬條碼標籤,民眾可在線上查詢植物的名稱、原生產地及引種時間等詳細資訊。

圖/保種中心精心設計各區域的溫室與栽培。取自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官網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撕去台泥「汙染大戶」標籤,捐地守護生態

早期,水泥業常被視為「汙染大戶」與「排碳大戶」,而辜成允父親、前台泥榮譽董事長辜振甫則為台泥訂下了「不僅要做好汙染控制,更要成為環保模範」的環保理念。

當時辜成允思考「如何為全球生態盡一份力」,最終他與清華大學教授李家維共同倡議,將保育重點鎖定於「碳捕捉」與「植物保種」兩大方向。由於兩人對生物研究懷有濃厚興趣,當時李家維籌劃在台灣進行大規模的植物保種工作,便攜手展開行動。

更重要的是,母親辜嚴倬雲慷慨同意,將位於屏東高樹鄉「泰和農場」的20公頃土地無償捐出,供保種中心使用,而中心的經費則由台泥及其他相關企業提供支持。

「泰和農場」原是鹿港辜家始祖辜顯榮於1918年入手的廣大土地,後來由辜嚴倬雲帶領百位當地農夫開始種植鳳梨、木瓜等作物,並捐出土地創辦學校以活絡地方經濟。對辜嚴倬雲而言,她與這塊土地有著深厚情感,因此辜成允將物種中心命名為「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以表達對母親的敬意。

圖/辜嚴倬雲將「泰和農場」無償捐出,供保種中心使用。雲朗觀光集團提供

保存近3.5萬種植物,成全球最大熱帶、亞熱帶植物庇護所

自2008年中心成立以來,不到十年的時間內便累積了超過27,000種植物活體收藏。截至2025年1月30日,中心已成功培育34,666種來自全球熱帶與亞熱帶的植物,涵蓋蘭科、鳳梨科、秋海棠科、苔蘚及蕨類等多個科別,其保存的種類與數量均創下世界紀錄。

其中,秋海棠科已收錄1190種植物,包括684種原生種,當中不乏在野外僅存零星族群的瀕危品種,如「黑峰秋海棠」。全球鳳梨科原生種約有3200種,而中心保育了其中2516種,涵蓋1383種原生種;除了廣為人知的空氣鳳梨外,還包含野外稀有的松毬龜甲鳳梨。

此外,深受台灣民眾喜愛的蘭花也受到重視,中心收藏了數千種熱帶與亞熱帶蘭花,其中多數為原生種,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更對藥用研究意義重大。

為確保珍貴種源的安全,中心推動「深層冷凍計畫」,將部分植物組織存放於零下196度的液態氮中,以保存其DNA、RNA及基因表現。

圖/「深層冷凍計畫」將置入盒中的植物組織放入液態氮桶內。取自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官網

守護品種基因:龜類24種、雉科鳥類30種

保種工作不僅限於植物。自2013年起,「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陸續展開了烏龜及雉科鳥類的保種計畫。

在龜類保種方面,中心自2013年底接手農委會林務局查獲的食蛇龜後,便發現全球330種烏龜中有半數正面臨瀕危危機。由此,中心開始全面蒐集與培育各類烏龜。截至2024年1月,中心已收藏24種,共計420隻烏龜。

而在雉科鳥類保種上,自2013年5月啟動計畫至2024年1月,中心已累積保存30個品種,共499隻鳥類,涵蓋原雞、國際登錄品系與區域型品系等多個分類。

辜成允曾解釋,這些保種措施主要目的是保留更多基因多樣性。現今商業化育種多注重產量或觀賞價值,但一旦爆發大型疾病,原雞或地方品系的基因庫將有可能成為扭轉危機的關鍵。

從科研到野放,落實保種精神

「保種其實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辜成允在生前曾傳達出保種工作持續而艱辛的本質。

與其他植物園不同,保種中心並不對外開放參觀,而僅提供予研究單位進行相關研究。「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規劃不止在溫室內守護這些來自全球的珍稀植物,更與高雄醫學院、林業試驗所等機構合作,共同進行藥用植物萃取、作物改良及生態系統研究,拓展保種工作的應用範圍。

「回歸野地才是保育最終的目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強調,只有在外地復育、重建棲地,讓瀕臨絕種的物種重新在山林中繁茂起來,才能真正落實保種的精神。

圖/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僅提供研究之用,不對外開放。取自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官網

近年來,該中心也積極尋找臺灣及海內外更適合種源存活的環境,例如規劃在中海拔山區或雲霧森林中設立衛星園區,協助那些適應涼爽或高海拔氣候的植物實現永續發展。

該中心設定在2027年前保存40000種植物的目標,來鞏固其「全球最重要的熱帶與亞熱帶植物庇護所」地位。未來,該中心期望將保種成果廣泛應用於野地復育、藥物研發、作物抗逆境育種,甚至成為應對全球極端氣候挑戰的最後一道防線,打造現代版「諾亞方舟」。

延伸閱讀:數十年首見!草鴞重返濁水溪,瀕危物種開啟曙光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