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不同世代間以桌遊作為溝通與互動的重要橋樑,在合作與討論中加深彼此的理解與關係。中正大學提供
台灣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人口將突破總人口的五分之一。高齡化不再只是未來式,而是當下每一個社區、家庭與產業都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長壽所帶來的,不僅是醫療與照護資源的挑戰,更關乎如何讓每一位長者在人生的下半場,依然擁有選擇的自由、貢獻的機會與生活的尊嚴。
面對此趨勢,國立中正大學展現高度前瞻與社會責任感,從健康照護與終身學習兩個關鍵面向切入,啟動「共創長者幸福人生:科際整合人權實踐方案」與「第三人生大學」兩大跨域行動計畫,積極建構一個以人為本的高齡友善社會安全網。在醫療、教育與人力資源的共同串聯下,這兩項實踐不僅為高齡者帶來切身改變,也為台灣打造永續長壽社會樹立實質範例。
創長者幸福人生——從診間到制度的高齡人權實踐
高齡者在就醫過程中常面臨溝通障礙、身心整合需求未被滿足、法律知識不足等困境。本校「共創長者幸福人生:科際整合人權實踐方案」由法律、醫療、社會等多領域專家組成團隊,長期深耕社區,打造「長者人權門診」與「社會處方」等創新機制,強化長者醫療選擇與法律保障。
- 結合法律專業與社區場域,提供行動式法律諮詢服務,有效提升長者對自身權益的理解與保護能力,避免落入資訊不對等的風險。
- 設計長者人權桌遊,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引導長者思辨並認識自己在醫療、財產、照護等面向的基本權利,同時促進跨代溝通與互動,使權益意識在輕鬆互動中自然內化。
- 推動「全齡共學」課程,邀請社區長者走入大學課堂,與年輕學生一同學習與討論,不僅促進代間理解,也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理解高齡需求、設計更貼近長者的服務方案。
此計畫不僅強化醫病共決與尊嚴照護,也建構起從制度到生活的「高齡人權網絡」,實踐聯合國SDG 3(健康福祉)、4(優質教育)、16(和平正義)等永續目標,將人權教育與社會參與深植於在地場域。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第三人生大學——「學習不設限,人生再啟航」
教育部將於114學年度啟動「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由國立中正大學領航,結盟38校,打造結構化、彈性的熟齡學習通道,讓熟齡成為下一段精彩旅程。
計畫以「人生 100 素養」為核心,從「全人健康」「生涯轉型」「社會連結」三面向設計 12–18 學分學程,內容橫跨 AI、金融科技、高齡照護與健康營養等熱門議題。學員可隨進隨出、依需求選課,把職涯經驗與新知碰撞成服務社會的動能。
完成學程者除可獲學程證書,亦能銜接學位或進階課程,擴大學習路徑。教育部強調,終身學習應成為全民生活方式。

今年5月,國立中正大學副校長詹盛如率團隊完成審查38所試辧學校之申請計畫,獲通過計有103個學分學程計畫,規劃成立試辦學校大聯盟,提供課程諮詢、品質監測與專業人力培力。下一步將導入產業及組織,串起「學習-服務-就業」,活化中高齡人力,創造健康、經濟與社會參與三重效益。
第三人生大學強調「互學共好」,課程多用工作坊與實作模式,鼓勵學員分享人生智慧,同時習得新科技。部分學校安排跨世代專案,由銀髮與青年組隊解決社區問題,形塑學以致用的新常態。
從ESG視角觀之,本計畫以E(Education)推動教育正義,以S(Social)強化中高齡參與與福祉,以G (Governance)鏈結政府、學界與產業,提出可複製的中高齡生活與學習模式,中高齡者亦成價值共創者。
目前學分學程通過名單已公布於「教育部樂齡學習網」,規劃於今年9月開課。教育部將滾動檢討並擴充規模,期望在2028年前把熟齡高教從試辦升級為常態,推動臺灣成為「全齡學習島」。歡迎30歲以上民眾把握報名,讓學習陪伴未來50年。
當「第三人生」不再是退場,而是續航,中高齡動能將為臺灣超高齡社會注入創新與共好,翻轉挑戰為永續契機。

讓每個人生階段都發光
在中正大學的兩項永續實踐中,我們看見高齡者既是「照顧的主體」,也是「社會的貢獻者」。一方面透過醫療與法律結合,賦予高齡者選擇與尊嚴;另一方面透過學習與就業再設計,協助中高齡者再啟人生第二曲線,重新找回自我價值與社會定位。
打造高齡友善的永續社會,不只是應對人口老化的挑戰,更是展現一個國家與社會對未來生活品質的承諾。國立中正大學以跨域實踐為橋梁,積極連結醫療、教育與人力資源,讓「活到老、學到老、貢獻到老」不只是理想,而是全民共享的生活現實。這張溫柔且堅實的高齡安全網,正由中正大學一針一線編織,逐步鋪展出台灣邁向永續的社會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