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SDGs實踐

馬祖藍眼淚爆發季來了!最佳時間、祕境、追淚守則一文掌握

大砲連藍眼淚。取自馬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

親眼目睹世界奇景藍眼淚,是許多人的夢想。《ESG遠見》帶你深入了解藍眼淚的成因,掌握最佳追淚時間與地點。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以永續的方式欣賞這片奇景,一起支持在地經濟,守護馬祖的生態環境。

目錄
藍眼淚身世之謎:藍眼淚是什麼?
馬祖藍眼淚攻略:來趟追淚之旅
馬祖觀光公害現況與解方:挑戰與機會並存
永續追淚黃金守則:守護馬祖藍眼淚的4個行動

你是否將親眼目睹馬祖藍眼淚,列入人生必做清單?當你在社群媒體上看到那一片璀璨的藍色螢光,是不是也心生嚮往,恨不得立刻飛到馬祖,沉浸在這片如夢似幻的藍色海洋之中?

然而,在我們沉醉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是否也曾想過,這個被CNN譽為「世界15大奇景之一」的夢幻景象,正面臨著什麼樣的挑戰?蜂擁而至的觀光人潮,是否對馬祖的環境造成了壓力?那些隨著海浪漂來的垃圾,又將如何影響這片脆弱的生態系統?讓我們一起踏上這趟兼具夢幻與永續的追淚之旅!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藍眼淚的祕密:藍眼淚是什麼?

在開始追淚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神祕的藍色嬌客。藍眼淚,其實是一種被稱為「夜光蟲」的浮遊生物,學名為「夜光藻」。當它們受到外界刺激,例如海浪拍打或船隻經過時,就會產生發光的化學物質,形成我們所看到的藍色螢光。

很多人誤以為藍眼淚是環境汙染的指標,但事實並非如此。藍眼淚的出現,主要與海水中營養鹽的含量有關。每年春夏之際,閩江的淡水帶來豐富的矽酸鹽,為夜光蟲提供了充足的養分,使其大量繁殖,形成藍眼淚爆發的景象。

然而,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對環境問題掉以輕心。藍眼淚的生態系統非常脆弱,任何微小的改變,都可能對其產生影響。過度的人為干擾、海洋垃圾的汙染,都可能破壞藍眼淚的生長環境,讓我們再也無法欣賞到這片美麗的景象。

圖/夜光蟲。取自馬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馬祖藍眼淚攻略:來趟追淚之旅

馬祖追淚懶人包

最佳追淚月份4~6月
影響因素潮汐:漲潮最容易看到(乾潮後兩個小時到滿潮前)
光害:周圍最好沒有路燈、光源
月光:避免在滿月的時候前往,月光也是一種光害
溫度:最適合的海溫是22~26度
風向:挑選追淚地點時可參考當時的海風
追淚方式出海追淚
自行探索
請教當地民宿主人
藍眼淚保證班(kkday報名
貼心提醒1. 結伴同行注意安全,注意路面溼滑
2. 最好攜帶手電筒、防蚊液,或穿長袖衣物避免蚊蟲
3. 為安全起見,戲水深度不要超過膝蓋
4. 拍照攝影時關閉閃光燈,避免影響他人
5. 使用手電筒靠近海水時就關掉,避免影響他人

馬祖熱門賞淚景點

藍眼淚是自然景象,隨機出現,幸運的是媽祖各個島都有藍眼淚的景點,跳島旅行不受限,可以依照自己的行程安排,而且大部分都是有名的景點。

1. 南竿島的津沙村與福澳港

  • 津沙村:以細緻沙灘和廣闊潮間帶聞名,是許多追淚人心中不可錯過的熱門地點。
  • 福澳港:海岸線經常可見藍眼淚,且交通便捷,非常適合安排輕鬆的追淚行程。
  • 其他南竿景點:福澳港、珠螺灣、梅石、北海坑道、大漢據點、鐵堡、53據點、55據點、26據點、12據點、翰林角、山隴海堤、南北竿水道。
圖/南竿鐵堡藍眼淚。取自媽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2. 北竿島的塘岐村與芹壁村

  • 塘岐村:獨特的地形,使得這裡在退潮後,經常可見藍眼淚在海面上閃耀。
  • 芹壁村:芹壁獨特的閩東石厝聚落,與夢幻的藍眼淚相互輝映,是馬祖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之一。
  • 其他北竿景點:白沙港、坂里沙灘、馬鼻灣沙灘、塘后沙灘、08據點、大沃山、螺蚌山、橋仔港。

3. 莒光鄉的大坪村

  • 大坪村不僅擁有平坦的沙灘和豐富的夜光藻,更重要的是,這裡遊客較少,讓你以更輕鬆的價格,享受高品質的藍眼淚體驗。
  • 東莒:福正沙灘、燈塔(青山嶼)、大埔石刻、大埔村、神秘小海灣、猛澳碼頭。
  • 西莒:青帆港外堤、菜埔澳觀測平台、坤坵沙灘。
圖/大浦聚落夜賞藍眼淚。取自媽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4. 東引島的東沙嶼與東澳灣

  • 清澈的海水,是東引藍眼淚的一大特色。如果你是攝影愛好者,可千萬別錯過。
  • 其他東引景點:太白天聲、老鼠沙(垃圾場資源回收場)、西門流、后澳、國之北疆、清水澳、南橋、中柱港紅橋、中柱島西北面、北澳。
圖/藍眼淚追淚地圖。取自媽祖國家風景區觀光資訊網

馬祖觀光公害現況與解方:挑戰與機會並存

馬祖藍眼淚的爆紅,無疑為當地帶來了觀光商機,活絡了地方經濟。然而,在追逐夢幻藍眼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隨之而來的環境挑戰。其中,海漂垃圾與過度觀光,已成為馬祖永續發展的兩大隱憂。

一〉海漂垃圾問題:無可迴避的生態危機

馬祖,作為台灣的離島前線,首當其衝地承受著海漂垃圾的侵襲。根據連江縣環資局的統計,馬祖每年需處理近600噸的海漂垃圾,然而,可回收的比例僅占8%,大部分無法焚燒的垃圾只能堆置島上,不僅占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更對生態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

  • 垃圾來源:這些海漂垃圾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沿海地區,隨著洋流和季風漂流而至,其中包含大量的塑膠製品、漁網、保麗龍等難以分解的物質。
  • 生態影響:海漂垃圾不僅破壞了馬祖的海岸景觀,更對海洋生物造成威脅。海洋生物可能誤食塑膠垃圾,導致消化系統阻塞、營養不良甚至死亡。廢棄漁網則可能纏繞海洋生物,造成其窒息或受傷。
  • 觀光衝擊:「帶遊客去看藍眼淚,結果發現垃圾就漂在旁邊,氣氛全毀。」這是馬祖藍眼淚達人周小馬的真實心聲。海漂垃圾不僅破壞了視覺美感,更可能影響藍眼淚藻類的生長,進而衝擊觀光經濟。
圖/馬祖每次颱風過後,都會出現數量龐大的海漂垃圾。圖為在西莒菜埔澳所出現的情況。連江縣環資局提供

二〉過度觀光問題:人潮湧入的甜蜜負擔

馬祖藍眼淚的爆紅,將吸引大量的觀光人潮,但也可能對當地的資源和文化造成衝擊。交通擁擠、交通擁擠、垃圾量增加等問題,都考驗著馬祖的承載能力。

  • 交通擁擠,安全風險增加: 馬祖的道路多為蜿蜒狹窄的山路,車流量大增容易造成交通壅塞,尤其是在藍眼淚觀賞熱點,夜間人車爭道的情況更是頻繁,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風險。連江縣警察局在觀光旺季會加強交通安全宣導與稽查,也顯示了交通問題的嚴重性。
  • 垃圾量暴增,環境清潔壓力大: 觀光人潮的湧入,必然伴隨著垃圾量的增加。馬祖的垃圾處理能力有限,垃圾量暴增不僅加重了環保單位的負擔,也可能造成環境汙染,進而影響馬祖的觀光形象。
  • 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受損: 馬祖的淡水資源原本就較為匱乏,觀光用水量增加可能加劇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此外,過多遊客在藍眼淚觀賞區走動,也可能踩踏植被、干擾生態,對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雖然有研究指出短時間的潑水干擾影響不大。但長期下來,頻繁的人為活動仍可能對夜光蟲的生長造成影響。
圖/馬祖充滿著蜿蜒且起伏不定的道路。取自馬祖國家風景區IG

永續追淚黃金守則:守護馬祖藍眼淚的3個行動

想要欣賞夢幻的藍眼淚,同時又保護這片珍貴的生態系統,我們可以怎麼做?以下提供3個簡單易行的黃金守則,讓你成為一位負責任的追淚人,共同守護馬祖的藍色奇蹟。

1. 尊重生態,減少干擾:

  • 輕聲細語,不喧嘩: 在藍眼淚觀賞區,保持安靜,避免大聲喧嘩,干擾當地生態。
  • 避免過度潑水、踩踏: 夜光蟲相當脆弱,過度的踩踏或潑水,都可能對其造成傷害。
  • 禁用化學防蚊液、防曬乳: 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汙染海水,影響夜光蟲的生長。建議使用天然成分的防蚊液或物理性防曬。
  • 自備照明,減少光害: 若需照明,請使用低亮度、有遮罩的手電筒,避免過度光害影響藍眼淚的觀賞。
  • 不亂丟垃圾: 這是最基本的原則,隨手帶走垃圾,不留下任何痕跡。

2. 友善選擇,力挺在地:

  • 選擇友善環境的船家和導覽: 選擇有環保意識、不隨意排放廢水的船家,並參與專業導覽,學習更多關於藍眼淚的知識。
  • 入住環保民宿,節約用水用電: 選擇注重節能減碳、使用在地食材的民宿,並主動節約用水用電,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 支持在地商家,品嘗在地美食: 購買以友善環境方式生產的在地產品,品嚐使用在地食材烹調的美食,支持在地經濟發展。
  •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減少交通壅塞: 盡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租賃自行車,減少自駕車輛,減輕交通壓力。
圖/若在岸邊看見垃圾可主動拾起,為環境盡一份心力。示意圖。unsplash by Anastasiia Nelen

3. 彎腰撿拾,淨灘愛海:

  • 參與或自主發起淨灘: 馬祖的海岸線經常受到海漂垃圾的侵擾,主動參與淨灘活動,或是在追淚的同時,隨手撿拾垃圾,為保護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 自備環保袋,減少塑膠使用: 購物時自備環保袋,減少使用塑膠袋,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
  • 垃圾分類,資源回收: 將垃圾分類,妥善處理可回收資源,減少垃圾堆置量。
  • 響應「減塑行動」,拒絕過度包裝: 減少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並鼓勵商家提供環保包裝選項。

馬祖藍眼淚,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珍貴禮物。讓我們一起用行動守護這片美麗的景象,讓它能夠永續存在,繼續閃耀在馬祖的海岸線上。從現在開始,成為一位負責任的追淚人,讓每一次的追淚之旅,都成為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延伸閱讀:螢火蟲的高溫生存危機:奧萬大賞螢季如何成為保育前線?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