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關稅戰的背景下,已有不少人開始思考是否該繼續投資ESG。示意圖。freepik by jittima1921
川普關稅戰攪亂全球一池春水,不少原本已在進行AI、ESG雙軸轉型的企業,更為了供應鏈韌性忙得焦頭爛額。在此背景下,企業到底是否該持續投資ESG?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宣布將對各大經濟體課徵「對等關稅」以來,各大企業無不人心惶惶,即便後來對等關稅延後90天開徵,不確定的前景,仍使不少企業領導者、ESG部門心中浮現疑問:該繼續投資在永續上嗎?
答案是:要。
持續投資的三大原因、五大策略
原因一》困境反而是升級轉型契機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呼籲,台灣產業應冷靜應對,尋求技術創新與差異化競爭,不要陷入價格戰的紅海市場,透過科技協助產業轉型、提升生產效率,找出利基市場,是台灣應對全球挑戰的關鍵策略。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原因二》美國以外,多數國家仍重視ESG
顧問公司BPM高級諮詢經理休伊(Tiffany Huey)也指出,美國聯邦過去對ESG的監管雖在減弱,但各州、國際法規依然有效。不管美國政策如何變化,身為全球第三、六大經濟體的歐盟、加州的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氣候問責方案,也將持續推動企業永續報告透明度。
原因三》永續是降低成本的策略工具
從財務面來看,永續性不只意味合規,更是降低成本、緩解風險、增加長期復原力的策略工具。休伊強調,把供應鏈永續性、營運效率、報告透明度列為優先的企業,更有能力應對經濟不確定性,並創造長期價值。
在資本市場,也可看見類似趨勢。CNBC指出,受到川普與共和黨部份人士反對ESG浪潮影響,加上高利率、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都對ESG基金表現造成壓力。
但麥肯錫與摩根士坦利的研究都顯示,注重永續的企業、基金,某些年份表現甚至優於傳統投資。對這些企業而言,ESG投資被視為風險管理的一環,而非犧牲報酬來做公益。

原因四》布局重視ESG的年輕世代
而年輕一代對永續的重視,也是企業該長線布局ESG的原因。CNBC指出,84%的美國投資人如今依然對永續投資感到興趣,尤以年輕族群為甚。而即便ESG基金數量略減,但整體資產也還在成長中,顯示市場依然具有潛在需求。
分析師強調,ESG投資與其他投資類型一樣,會遭遇高、低潮,除了該建立正確觀念,不要把ESG視為慈善行為,而應將其視為策略性投資,以提升風險調整後的長期報酬為目的。
策略一》繼續蹲底馬步做好ESG基本功
在此前提下,企業該如何佈局未來的ESG策略?首先,就算川普對氣候變遷抱持質疑態度,但每一年創下新高的夏季氣溫,正是全球暖化明證。因此,企業仍應投資在氣候韌性、企業社會責任,「忽視這些問題的公司,可能會面臨獲取資金減少、利害關係人信任下降等後果,」休伊強調。
策略二》尋找本地供應商替代
同時,即便川普政府對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徵收關稅,對全球供應鏈產生連鎖反應,也讓依賴外國材料、產品的公司面臨成本上升、利潤壓力、庫存調節等棘手挑戰。
休伊建議,業者應評估供應商對地緣政治、環境因素風險,並同步和可供持續採購的本地伙伴合作,不只將更從容應對貿易壁壘,更有可能有效避開關稅衝擊,而且還能減少原材料長途運送所產生的碳排放。

策略三》持續揭露真實數據
特別是對和歐盟、加州等持續關注永續的經濟體有商業聯繫的企業而言,如果能夠做好永續基本功,並在報告中誠實揭露,在供應鏈可能的新一波重組之下,也可能會在吸引投資人、進入新市場方面取得關鍵競爭優勢。
策略四》提升廠辦設施能源效率
另一方面,在供應鏈成本可能持續上漲的情況下,企業也可提高廠辦設施的能源效率來降低成本,並關注各地政府推出的相關稅收抵免、激勵措施。
策略五》不要歌功頌德
最後,企業在傳播ESG相關訊息時,最好要從財務、監管角度傳達自身在氣候、永續方面的努力,千萬不要流於自吹自擂的歌功頌德,恐會徒增反感。

換言之,企業可從ESG轉向營運效率、風險管理、供應鏈彈性等關鍵詞,雖然詞彙不同,但內涵卻無太大差異,也更貼近投資者、企業高階主管的優先事項。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也強調,在關稅變局中,企業更應該繼續既有的數位、綠色減碳雙軸轉型,才能在困境中繼續立於不敗。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二次大戰時曾說過「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面對川普掀起、可能導致二戰後經濟政治秩序完全改寫的變局,企業除了不該懷憂喪志,更須培訓團隊在政治兩極化的環境中,持續推動ESG策略,既找到保持穩定的生存利基,也能布局企業未來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