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永續金融校園研習營的成功舉辦,培育出一批具備永續金融實務認知的新世代人才(圖/BCSD Taiwan提供)。
在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浪潮中,金融業不再只是金流的控管者,更是推動永續轉型的關鍵力量。為培育更多具備跨域視野與實務能力的永續金融人才,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 Taiwan)攜手臺灣永續金融推動平台成員,舉辦第二屆「永續金融校園研習營」,獲得熱烈迴響與學員好評。
第二屆「永續金融校園研習營」在臺灣永續金融推動平台成員滙豐銀行、永豐銀行、台新金控及協辦單位勤業眾信的支持下,延續首屆研習營成功經驗,課程設計更聚焦於綠色金融商品、碳交易制度等核心實務,並邀請產官學界的專家與主管授課。透過三天密集訓練、分組實作討論與分析報告,使參與學生深入理解永續金融的理論與實務。
結合觀念傳授與分組討論,提升永續人才整合力與實踐力
連續二屆擔任研習營指導顧問的政治大學商管院金融系楊曉文教授指出,永續金融人才需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法規理解力與數據解讀力。她強調:「學生不能只停留在知道ESG 是什麼,更要能將議題落地實用,讓ESG與永續的觀念,具體應用在產品設計、投資決策與產業轉型。」
因此三天研習營除了議題的傳授,也包含了以永續投融資分析決策為題的分組討論。她高度肯定採用的「做中學」課程設計,透過觀念建立與分組討論,讓能來自不同學校、科系的同學真正參與、彼此學習、激盪出火花。她補充說道:「這樣的訓練不僅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也讓他們在未來求職時更具競爭力。」

「做中學」課程設計 聚焦永續金融實務與應用
此次研習營報名熱烈,將近90位大學與研究所學生報名申請,經嚴格篩選後共有38位學生獲得參加資格,分別來自金融、商管、環境工程及人文領域。課程內容涵蓋了ESG評比、ESG指數發展、投融資面向碳權碳交易外,也介紹了銀行、保險、ETF基金等金融ESG產品實務,強化學員對永續金融的系統性理解與實務應用能力。例如碳權交易所田建中總經理主講的「碳定價制度及碳交易市場未來趨勢」。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剖析臺灣碳費制度的現況與挑戰,並介紹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發展趨勢。此外,他也分享了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對臺灣出口產業的潛在衝擊,引導學生思考國際市場規則對商業策略的影響。

一窺永續金融實務 助益未來職涯思考
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的謝欣頤表示,雖然自己主修人文領域,但對永續議題一直很有興趣。她說:「我原本對金融不熟,但這次課程讓我理解到永續金融不只是投資綠色企業,更關乎整個經濟體系的轉型。」這次參與,讓她對生涯規劃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未來考慮攻讀永續相關研究所,並計畫考取永續金融管理師證照。
而另一位來自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陳奕廷則分享,他過去大學主修金融,現在則跨領域學習轉向工科。由於教授給予他一個與永續金融有關的學習機會,他希望藉由這個活動提早吸收知識,更了解永續與能源的交集,「ESG 對企業而言既是壓力也是機會,這次研習營也讓我更確定自己的職涯要往什麼方向走。」
永續是一種價值選擇 培育推動永續金融的新力量
研習營不僅是知識的學習場,更是跨校交流的平台。兩位同學皆提到,此次研習營能與來自全臺灣不同系所、背景的同學組隊合作,讓他們學習到如何整合不同專業觀點,並在第三天的分組實作報告中,不僅發揮團隊合作與默契,也展現出新世代對不同企業在永續投入的觀察與視角。同時也設計了結業測驗,驗收學習成果,本屆合格率超過九成,合格學生將獲得 BCSD Taiwan所核發的修業證明與合格證書,並可加入永續金融人才庫,優先獲得與金融業職缺媒合機會。
第二屆永續金融校園研習營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學生打開了永續金融的大門,也培育出一批具備永續金融實務認知的新世代人才。延續這股由下而上的推動力,永續金融推動平台將持續深化集體議合工作,未來亦期望有更多臺灣金融業夥伴共同響應,持續強化永續金融生態圈,凝聚跨界資源,擴大正向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