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ESG每週必讀》核電重啟、綠電燒錢?還躺在立法院的「三大能源法案」爭議一次看

台灣能源政策在朝野紛爭中寸步難行。取自韓國瑜臉書

|

台灣能源正值轉型關鍵時刻,卻在朝野紛爭中寸步難行。從碳費徵收、電價調整到台電預算撥補,朝野互不相讓,使重大法案接連卡關。罷免煙硝未散,如何走出政治對立、回歸政策溝通,成為賴政府的最大挑戰。

7月26日的大罷免行動,最終以0:25遭到完封,朝小野大的生態未變,也使得原本躺在立法院的重大法案持續陷入表決僵局。

即便8月23日仍有第二波七位立委的罷免投票,但這七位藍委在罷免第二階段都是靠補件才得以成案、進入第三階段投票,而且均在地扎根深厚,因而各界預期要通過罷免的機率恐怕不高。

在近20個躺在立法院的重大法案中,不少都和能源息息相關,凸顯目前朝野對綠能轉型、電價成本、重啟核電等重大議題的分歧。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碳費條例與課徵機制》是否要留一定比例給地方?何時開徵?

第一個和能源有關,仍陷僵局的法案,就是碳費條例與課徵機制。

碳費條例源自於《氣候變遷因應法》,是政府為了達到淨零碳排所推動的關鍵政策之一,2024年正式啟動,並預計在明年起正式開始徵收碳費。一般費率為每公噸300元,若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並通過審查,可享優惠費率,降低至50或100元。

碳費徵收對象是年排碳量超過2.5萬公噸的大型工廠,目前約550家。預估初期每年可徵收60億元,未來有機會上看500億元。環境部強調,應該專款專用在減碳、氣候調適計畫,以免造成碳排增加、產業外移。

對此,藍綠雖皆支持徵收,但卻對地方是否擁有財源使用權意見不同。國民黨要求地方必須擁有財源使用權,而且80%碳費要留在地方,認為「汙染在地方,錢卻給中央」,相當不公平。

國民黨主張,地方需要實際承擔排碳和治理,應該保有財政資源,明訂80%碳費留給地方,是保障地方權益。因此,國民黨提出《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草案,但環境部長彭啓明對此卻表示,不希望碳費變成「利益分贓」。

另外,國民黨部份立委也認為,由於目前全球景氣不佳、企業經營壓力大,廠商在減碳設備更新上需要更多緩衝期,也擔心如期課徵會影響台灣產業競爭力和投資意願,因而主張碳費應該延後上路。

至於民進黨,雖然不反對把碳費留在地方,卻傾向不訂比例,以因地制宜的專案補助機制分配碳費,一來可讓減碳更具全國整體規劃宏觀視野,另外也可避免地方拿碳費當作利益分配或企業補貼工具。

針對課徵時程,彭啓明多次強調,碳費制度是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汙染者付費」的體現,如果貿然延後,會削弱企業減碳動力,因而必須如期實施,不宜延後。

目前,藍綠對碳費何時開徵、是否訂定一定比例留在地方仍無共識,國民黨更批評行政院草率倉促,使法案至今仍陷入卡關。

圖/彭啟明強調,碳費制度是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政策工具。取自彭啟明臉書

電價調漲方案》需經立法院同意?該不該調漲?重啟核能是降價解方?

第二個藍綠仍無共識的法案,則是電價調整方案。由於台電長期虧損,經濟部在2024年4月宣布調漲電價11%,而國民黨立院黨團則在5月3日提出《電業法》第49條修正草案,主張立即凍漲電費,並成功逕付二讀,要求日後電價漲跌需經立法院同意。

對此,經濟部表示,此次調漲電價,86%由產業承擔,若立法院強行凍漲,恐怕變相讓全民變成用電補貼大戶,而且電價若受政治壓抑,將削弱台電財務能力,影響新電源、電網建設,對台灣供電穩定不利。

國民黨不僅反對大幅調漲電價,認為政府應先檢討台電經營效率與能源政策,而非讓全民買單,也批評再生能源收購價格過高,讓台電虧損不斷擴大,必須檢討非核家園政策,重啟核電作為穩定電價和減碳兼顧的方案。

民進黨則認為,自2017年電價審議機制入法以來,該機制依賴專業審查,不應該遭受立法院政治干擾,電價應依「合理反映成本」原則進行分階段調整,長期凍漲並不利能源轉型與台電財務體質,更會影響供電穩定。

因此,民進黨主張,應讓高耗能企業、大量用電者承擔更多成本,才能保護小家庭與基本用電戶。對於國民黨質疑再生能源收購價格過高,民進黨強調,綠能投資是長期轉型所需,短期成本應由政府和民間共同承擔。

圖/國民黨與民進黨針對電價調漲方案有不同立場及考量。示意圖。freepik by www.slon.pics

台電預算案》該不該撥補1000億元?用預算案過關換三年電價凍漲?

第三個藍綠重大爭議法案是台電預算案。民進黨主張,受到國際燃料飆漲影響,政府撥補台電1000億元維持民生電價穩定。

但國民黨則提案全面刪除1000億元撥補台電預算,並抗議錯誤能源政策不應該讓全民買單。國民黨立院黨團也曾經提出附帶決議,若撥補案通過,台電三年內不得再漲電價。

國民黨刪減台電預算的提案,也獲得民眾黨支持。民眾黨立委黃珊珊、張啟楷表示,台電應提出節電計畫、能源策略檢討、資產活化方案,避免只能靠政府預算救急。

對此,經濟部表示,若撥補預算遭刪,台電只能靠漲電價或舉債應對。但電價調漲方案如今也在立法院遭到封殺,代價就是工程延宕,如每個縣市都要求的電線電纜地下化工程、天災搶修、設備維護能量都大幅減弱。

圖/台電撥款預算遭刪,只能靠漲電價或舉債應對。取自台灣電力公司官網

當前台灣能源轉型與永續發展,亟需跨黨派的理性協商與政策共識,然而朝野對立使重要法案一再卡關,不僅延誤改革時機,更動搖民眾信任。

在能源轉型關鍵期,執政團隊不能再走單邊推進的老路,必須展現更大誠意,加強與社會、民意、在野黨的溝通。透過公開、透明的說明與政策辯論,爭取最大公約數,才能讓台灣在淨零轉型與供電穩定間走出一條真正可行的道路。

延伸閱讀:823核三公投今首場辯論!台電董座曾文生vs核工教授葉宗洸,將有哪些辯論火花?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