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每天只要走「這步數」,死亡風險減近五成!還能減碳0.84公斤

設定運動目標,不僅促進健康,還可幫助環境減碳?示意圖。pexels by daniel-reche

|

長久以來,「日行萬步」被奉為健康圭臬,但這項口號如今有了新的科學論證。最新國際研究發現,或許不需要如此嚴苛的門檻。該如何設定運動與減碳目標,在追求健康的同時,也能為地球環境貢獻心力?

「每天走1萬步」已經成為現代人追求健康的口號。以步行1萬步、單趟6公里計算,用走1萬步取代開車,可以減少1.2公斤排碳量,而且1084人每天走1萬步的減碳量,相當一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

但最新發表在《刺胳針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的研究指出,每天大約走7000步就足以有效降低罹患失智、心臟病、憂鬱症、第二型糖尿病及癌症等多種疾病風險。

此外,每天走7000步還能降低28%的跌倒風險。《歐洲新聞》(Euro News)指出,這對年長者而言更是關鍵,因為跌倒可能致命。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而且,走7000步同樣有助減碳以衛福部估計值計算,日行7000步,約可走4.2公里,減碳達0.84公斤。若1553人每天走7000步,則相當一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吸收的二氧化碳。

不一定要「日行萬步」才健康

位於英國的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準教授貝利(Daniel Bailey)雖然沒參加此研究,但他認為,該研究打破「每天走1萬步才健康」的迷思。

這項由澳洲雪梨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ydney)等校團隊進行的研究,分析來自31項研究、超過16萬名受試者的資料。研究發現,就算每天只走4000步,健康狀況也比高度久坐、每天只走2000步的人更好。

研究團隊表示,和每天只走2000步的人相比,每天走約7000步的人在研究追蹤期間因為任何原因死亡的風險平均降低47%,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降低25%。

如果已經罹患心臟病,每天走愈多步,健康效果改善也更明顯,但對於其他疾病風險而言,效益大致在每天走到7000步後趨於穩定。

不過,《歐洲新聞》指出,此研究仍有侷限,像是癌症與失智症數據樣本較少,結果還需要進一步驗證。同時,部份研究也未能完全控制年齡、虛弱程度等可能影響健康結果的其他變因。

儘管如此,研究團隊仍認為,對活動量較低的人來說,設定7000步作為每日目標,仍是比1萬步更實際、可行的門檻。

圖/比起日行萬步,7000步會是可行且更加有效益的選擇。示意圖。unsplash by jump2dream

不一定要步行才能長壽又減碳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可以靠步數來衡量。是否有能兼具運動又減碳的選項?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臨床運動生理學高級講師史考特表示,並非所有運動都能透過步數來衡量,「當人們的運動是負重前行時,計算每天走路的步數很有用,但騎自行車、游泳、划船則無法透過每天走多少步的模型呈現。」

但非步行運動的減碳量雖然可以估算,卻比步行更複雜一些,因為不同運動的「效率」和能源消耗方式都不同。計算減碳量最主要的概念是,減少多少因「非人力交通」所產生的碳排。

一般而言,估算減碳量的方式是減少的里程(公里)x平均碳排放係數(公斤/公里)。如果選擇騎5公里的自行車代替開車,減碳量約1公斤。

CNN提醒,成年人應該努力達到每週總計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但保持活躍並非總是容易,必須融入「運動點心」,例如在午休時快走十分鐘,都能有助降低罹患心臟病風險。

從過去的「日行萬步」迷思,到如今科學證實7000步的實際效益,不僅是數字上的修正,更是一種觀念上的解放。它提醒我們,環保與健康並非遙不可及的英雄壯舉,而是從每一個微小、可行的日常改變開始。

延伸閱讀:不只看病更算碳!林名男帶領台灣醫院走向綠色醫療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