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取自X@takaichi_sanae
當台灣、韓國相繼出現女性領導人,在許多方面引領亞洲潮流的日本,卻直到今年才可能出現第一位女首相,根深蒂固的性別窠臼、職場文化與派閥鬥爭,是如何化為無形的玻璃天花板,讓日本女性的首相之路走得比其他國家更慢?
穿著和憧憬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一樣的藍色套裝,戴著類似的珍珠項鏈,日本眾議員高市早苗在同僚的掌聲中就任自民黨第29任總裁,並有可能在10月15日國會指名選舉中成為日本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但比起偶像柴契爾夫人,卻足足晚了46年。
究竟為什麼,在許多方面都領先亞洲潮流的日本,比台灣和韓國都更晚出現女性領導人?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78年前後,女性參政比例竟無太大變化
翻開內閣府男女共同參與局的資料,1946年第一批39位女性當選國會議員時,佔所有議員比例約8.4%。令人訝異的是,78年後,瑞士各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的報告顯示,日本眾議院女性代表比例為10.3%,與日本國會成立之初似乎沒有太大不同,在190個國家排名163。
日本政治界的性別平權之路走得如此緩慢,其實和來自民間根深蒂固的窠臼有關。《日本今日》(Japan Today)指指出,日本有很多有能力的女性,但很多人必須在事業巔峰期被迫放棄職涯,回到家庭照顧孩子或年邁父母,使得領導角色多由男性擔任。
2021年,日本女性擔任管理者比例只有13.2%。即便去年由曾經擔任空服員的女性鳥取三津子成為日本航空社長,但類似的案例仍十分有限。在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日本只在148國排名118。

究其原因,還是源自日本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不論是大選或是首相選舉,來到東京永田町附近的高級料理店,總可瞥見日本政要身影,觥籌交錯的同時,議員們高聲唱著歌,不只為自己爭取到所需要的選票,更攸關鈔票。
如果少了鈔票,就少了在選戰中與對手廝殺的資本。因此,對於議員而言,應酬交際自是不可少。尤其是日本是內閣制國家,由國會最大黨黨魁擔任首相組閣,若要爬上高位,平日和議會同僚間的關係也勢必要維持。
被要求倒酒、被叫「歐巴桑」,女性在日本從政的辛酸之路
不過,受到傳統職場分工角色的刻板印象影響,這些場合往往以男性為主。高市早苗就回憶,1990年代剛選上眾議員時參加應酬,卻被同黨男性同僚要求要幫忙斟酒,讓她索性後來不參加類似活動,寧願在研究室裡好好鑽研政策,卻被貼上「孤鳥」標籤。
同時,女性眾議員也常遭到男性同僚、媒體的冷嘲熱諷。2024年,時任外務大臣的眾議員上川陽子,年齡72歲,卻被副首相兼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稱為「歐巴桑」,並說「她不漂亮」。
還有立憲民主黨前參議員、父親來自台灣的蓮舫,在日本媒體就常被形容為「咄咄逼人」。《每日新聞》社論作家兼政治評論員佐藤千矢子表示,這是社會性別偏見的明顯例子,因為日本社會期望女性候選人要「有母性、可愛」。
即便身處如此男尊女卑的環境,仍有不少女性挺身而出,希望透過角逐首相大位,扭轉女性在政壇的頹勢。
敢言的「破壞女王」,得民心卻贏不了黨意

第一位就是前首相田中角榮的長女田中真紀子。田中角榮是日本昭和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之一,創建「田中派」派閥,長期主導自民黨內部權力。
而田中真紀子也在父親逝世的1993年首度當選眾議員,並以性格潑辣、敢言、反精英、庶民形象聞名,媒體稱她為「政治圈的破壞女王」,2001年前後,她的聲望達到新高,當時許多日本媒體都討論她可能成為「首位女性首相」的可能性。
然而,專家分析,這種「問鼎首相」的聲勢,主要來自媒體和民意支持,而非黨內派閥實際推舉,自然不了了之。
但看在主打改革形象的時任首相小泉純一郎眼裡,卻是極佳盟友。小泉在2001年任命她為外務大臣。對早年曾在美國費城留學,說得一口流利英語的她,這個職位正能讓她發揮長才,於是她在外務大臣期間,媒體曝光度甚至一度超越首相小泉本人。
然而,田中真紀子敢言、反權威的另一個面向,卻是和傳統官僚嚴重不合,甚至成為在野黨攻擊小泉內閣的破口。
最後一根稻草是在一次援助阿富汗重建國際會議中,外務省以資格不符為由,拒絕兩個日本的非政府組織參與,不僅引起眾怒,更引來媒體大肆抨擊,最終小泉純一郎決定解除田中真紀子的外務大臣職務,少了自民黨內最有力的奧援,也就此注定她和首相大位無緣。
過了6年多,第一位正式挑戰自民黨總裁的女性終於出現,就是現任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
主打女性清新改革,卻離權力核心愈來愈遠
2008年9月首相福田康夫辭職後,自民黨陷入混亂,民意支持度低迷,黨內權力鬥爭白熱化,派閥間對繼任者意見也莫衷一是,黨內士氣十分低落。
當時的小池百合子已經歷練過防衛大臣、環境大臣,是少數具有國政和國際經驗的女性,希望以「女性、改革」形象,吸引都市中間選民,於是她不只喊出「擺脫大叔政治」口號,也明確表示要打破由男性政治家壟斷的閉塞政治結構,「在這樣的時代,政治需要一股清新的風。」
她在競選時主張推動綠色經濟、節能政策,延續她在環境大臣時期的主張,另外也希望改革防衛體制、加強日本國防透明化,並主張行政精簡、提升政府運作效率。
儘管當時另一位候選人麻生太郎在黨內擁有壓倒性支持,她自知勝算不高,但仍希望樹立自己作為「改革派女性政治家」的代表。

後來,小池百合子只拿下46票,與勝選的麻生太郎351票差了一大截,但事後證明,她的策略成功,2008年以後,她的人氣逐漸超過自民黨內其他中生代女性議員,睿智形象深植人心。這也讓她自2016年高票當選東京都知事以後,迄今已經三度連任。
不過,她也因為2008年出馬角逐自民黨總裁,媒體稱她為「反麻生的象徵」,與麻生太郎等黨內大老鬧翻,而且在受訪時不諱言,「不需要派系庇護」,使得她在以派閥支撐的自民黨體系內被視為叛逆、不受控,即便憑藉一己之力贏得東京都知事大位,但在自民黨總裁需要派閥共推或兩個以上派閥支持的現實下,要再挑戰首相大位已不太可能。
第一位女首相,以安倍繼承人之姿在政壇引旋風
比起田中真紀子、小池百合子憑藉反權威形象而起,高市早苗則是以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繼承人之姿崛起。《經濟學人》在選前形容她,就算有可能成為首位日本女首相,卻絕非女權主義者,一方面堅持認為日本皇室必須維持男性子嗣繼承,另外也認為已婚夫婦必須使用同一姓氏。
換言之,在目前的日本體系下,就算出現女性首相,也不必然帶來性別平等的進步,因為政治依然受男性主導。
但佐藤千矢子並不悲觀。「擁有典範非常重要,可以展現性別平等,並告訴女性她們也能以最高職位為目標,」她認為,即便只是象徵性,這仍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至少政壇中的女性不再只能被期望為「牆上的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