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台聯合基金會COP專案執行長申心蓓攜手專家學者,帶領團隊參與COP30,讓世界看見台灣氣候解方。申心蓓提供
COP30甫於巴西貝倫落幕,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但不少企業、非政府組織、專家仍排除萬難挺進現場。世台聯合基金會COP專案執行長申心蓓攜手專家學者,並帶領團隊,在惡劣環境中讓台灣的氣候解方被世界看見。她在《遠見ONAIR》節目,接受《遠見》總編輯林讓均獨家越洋專訪暢談心路歷程。
第30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日前在巴西貝倫落幕,儘管台灣並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成員,但每一屆COP卻都少不了台灣人突破重重困境發聲的身影,已經連續三屆參加COP的世台聯合基金會COP專案執行長申心蓓便是其一。
申心蓓指出,從台灣前往巴西貝倫要轉機三次,但COP30適逢《巴黎協定》簽署十週年,各國正進行重要盤點,因而各地關心氣候的人士仍排除萬難齊聚當地。
基礎設施不足,體感比前兩屆辛苦
然而,貝倫位在亞馬遜雨林門戶,基礎設施不足,COP30登場前就屢次傳出飯店房間供應不足,讓不少國家代表團、非政府組織只能縮減參與規模,甚至取消前往巴西貝倫。
「體感上真的比前兩次辛苦許多!」申心蓓不諱言,巴西貝倫的基礎建設條件不比台灣,與會兩週每天都洗冷水澡,而且主辦單位為了確保飲用水安全,與企業合作提供大量鋁箔包、瓶裝水,在探討氣候變遷的場域,看來是諷刺卻也無可奈何的現實。
儘管如此,申心蓓卻依舊挺進最前線,原因是就是要讓世界看見台灣氣候調適的解決方案。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連三年參與,世台聯合基金會在COP30綠區開永續行動館
世台聯合基金會從COP28的觀察員身份,到COP29於藍區(開放締約方代表、經過認證的觀察員進入),再到COP30不只在藍區發表,更在綠區(供公眾、非政府組織、企業、媒體和學者等利害關係人參與、討論和交流的開放區域)開設聯合永續行動館,進行為期兩週策展。
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處長蔡明哲在藍區發表演講,分享台灣如何建立科學化的量測指標,將保護生態系的成果轉化為可量化、可交易的信用額度(BioPlus),成為超越傳統「碳權」的自然金融概念,吸引不少外國聽眾在台下振筆疾書。
而這次世台基金會也廣邀青年到巴西實地參與COP30,甚至有青年因為不斷轉機而延誤行程,因而錯過到貝倫的班機,因此世台緊急調度他們飛到聖約翰機場,再安排車輛接駁,一行人搭了18個小時的車才來到貝論COP30會場,中間還看到因保育不當而引發的雨林火災,一趟勇闖COP30的驚魂記也見證了氣候變遷衝擊。而這些台灣青年也發揮創意,在綠區永續行動館用布袋戲演繹今年夏天颱風帶來水災的故事,對國際訴說台灣因應大自然挑戰的韌性。

打造對話交流平台,證明Taiwan Can Help
「這個場域真正創造對話,甚至讓外國專家主動帶他們國家的夥伴來我們的場館交流,這就是我們策展的最大目標與成就,」申心蓓強調。
不只在藍區讓世界看見台灣,世台聯合基金會於綠區的展位也成為巴西等國團體串門子的地點。
申心蓓觀察,這些團體除了非營利倡議者,更多是從事自然碳匯、碳權交易的工作者、學研單位,對台灣所展出的「方法學」非常有興趣,覺得台灣技術含量很高,因此想積極交流。
各國會對台灣經驗展現高度興趣,其實也是因為氣候變遷議題已經走入深水區。申心蓓觀察,氣候變遷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經濟與生活中,無論是企業重視的碳權、生物多樣性、公正轉型,或是社會對人權的重視,一切都和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我們再也不會覺得COP的協商是『遙遠國家事務』,而是會愈來愈深刻理解到,COP談判桌上討論的事,就是我們現在必須面對的事實,」她強調。

從展出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的「方法學」,到吸引國際專家主動取經,台灣已不再只是氣候議題的追隨者,更是具備高技術含量的貢獻者。申心蓓與所有台灣人在COP30的參與證明,台灣能以實質的解決方案贏得國際尊重,展現不可或缺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台灣!COP30台灣氣候方案六箭齊發
一、提出具企圖心目標:公布NDC 3.0,目標在203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36%~40%,減碳幅度最高達47%,超越聯合國建議的 46%標準。
二、邦交國為台仗義執言:史瓦帝尼及聖克里斯多福等邦交國在元首峰會為台灣發聲,強調接納台灣及台灣科技實力對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性。
三、擴大專業交流參與:環境部持續秉持「專業、務實、貢獻」原則,結合產官學研及公民團體超過百人,透過周邊會議(Side Event)與場外雙邊對話,分享氣候治理經驗。
四、青年世代參與:結合教育部計畫,公開遴選青年代表至現場,實際參與智庫、NGO、企業等活動,接軌國際。
五、打造企業與倡議平台:世台聯合基金會於綠區設立對話平台,讓制定國際準則的組織(如 IFRS、CDP)能直接聽取台灣供應鏈的回饋。
六、分享科技與金融方案:科技業(如台達電、光林智能、威剛)分享智慧城市及氣候預警系統;金融業(如南山人壽、玉山銀行、國泰世華)分享永續金融與氣候風險應對經驗。
整理:陳育晟
《遠見》聚焦巴西貝倫・全解讀COP30
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於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亞馬遜森林門戶城市貝倫登場,預計將吸引全球五萬人共襄盛舉。
今年將帶來哪些突破性承諾與行動?透過《ESG遠見》即時報導和深入分析,帶您掌握COP30的重點討論與決策動向!>>看更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