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不當「花瓶」的影后!黛安基頓如何用寬褲、西裝與智慧改寫女性典範?

好萊塢傳奇影星黛安基頓(Diane Keaton)日前逝世,享壽79歲。取自IG @diane_keaton。

|

好萊塢傳奇影星黛安基頓(Diane Keaton)日前逝世,一輩子以獨特的寬褲、背心、領帶風格聞名的她,以實際選擇證明,女性的價值不該被傳統社會的刻板印象所束縛。從《安妮霍爾》的經典形象,到現實生活中不婚不老的叛逆姿態,她如何成為無數女性效仿榜樣?

日前逝世的奧斯卡影后黛安基頓(Diane Keaton),享壽79歲。時常以寬褲、吊帶、帽子、領帶造型示人的她,一輩子用實際行動告訴世人,女性可以不被傳統性別服裝、形象框住。

1946年出生在美國加州的黛安基頓,很早就成名,才26歲就在名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a)的經典黑幫電影《教父》一、二集飾演黑幫老大柯里昂(Michael Corleone)的妻子,但《時代雜誌》卻評論她的演出不太顯眼,甚至在第二集可說毫無生機。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但這種飾演「花瓶」的日子沒過太久,黛安基頓就在1977年演出另一位名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的經典喜劇《安妮霍爾》(Annie Hall),重塑一整個世代對女性的想像。

帥氣形象,呼應第二波女性主義

《衛報》指出,由黛安基頓所飾演的安妮,並非男主角情感的附屬物,有自己的習慣、喜好、職業志向和人際網絡,片中呈現的她,是一個複雜、不完美卻真實的角色,與當時1970年代「第二波女性主義」的語境相互呼應。

而片中黛安基頓總是穿著寬褲、背心、領帶、男帽,成為經典影像。在男女性別框架仍鮮明的1970年代,這種穿著更挑戰女性該如何打扮的社會期待,讓女性可以擁抱多元風格和自主性,不少時尚與文化評論都把它看成是女性自主與反刻板的象徵。《紐約客》(New Yorker)更直指,除了服裝以外,黛安基頓的詮釋,也把片中女主角塑造為有主見而非被動的女性。

在1977年第50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安妮霍爾》不只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共四項大獎,更使飾演安妮的黛安基頓,從此成為精明幹練、有主見和智慧的女性代言人。

在現實生活中,她也是秉持一貫的生活觀。在好萊塢,女性的演藝壽命往往比男性更不持久。女性瑪姬葛倫霍(Maggie Gyllenhaal)就曾透露,她37歲時,就被告知「年紀太大」,無法飾演另一位55歲男演員的伴侶,而這對黛安基頓而言,從來都不是問題。

身體力行,反抗好萊塢年齡歧視

「女人不該害怕皺紋或時間,那是我們的一部分!」即便年逾70,黛安基頓依然活躍在螢光幕前,不斷接演新作品。

她也坦然接受「風潮總會過去」的現實,非但不整型,也從不勉強自己扮演年輕女主角,反倒是從適合自己年齡的角色下手。這種務實而自信的態度,鼓舞不少正愁苦於面貌的年長女性。

除了演戲以外,黛安基頓在以《安妮霍爾》走紅後,也在1980年代後期嘗試導演、製片、攝影,在男性壟斷這些職位的同時,以女性之姿參與內容開發。

「女性必須走到鏡頭後面,那才是權力所在。」一如她告訴《洛杉磯時報》的,她不僅執導過電影《真情赤子心》(Unstrung Heroes)、《來電傳情》(Hanging Up),並出版攝影集《小丑畫作》(Clown Paintings)、《加州情緣》(California Romance)。她用行動實踐,女性不只是被拍的客體,也可以成為創作者、決策,從源頭抓住作品走向。

另一方面,黛安基頓也用身體力行,告訴世人,女性的幸福未必要和結婚生子綁在一起。即便曾和導演伍迪艾倫、演員艾爾帕契諾(Al Pacino)、華倫比堤(Warren Beatty)談過長期且刻骨銘心的戀情,但她最終仍未踏入婚姻。

「其實我很希望當初能有童話般的幸福結局,和一個優秀的白馬王子。」即便對未能找到另一半長相廝守,但她卻一點也不後悔,「我認為沒有結婚並不會讓我的生活有任何缺憾,所謂的老處女迷思,根本是無稽之談。」

50多歲當媽媽,改寫人生幸福劇本

黛安基頓(左)與女兒德克斯特(右)。取自IG @diane_keaton

她曾領養女兒德克斯特(Dexter)和兒子杜克(Duke)。兩人如今已經超過20歲。她在多次訪談中提到,「在50多歲成為單親媽媽,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體驗之一,這徹底改變了我,讓我學會更謙卑。」

這不僅挑戰長久以來「女性必須透過婚姻才能成為母親」的傳統社會觀念,也是對女性生育年齡焦慮的反駁。她強調,女性可以在任何階段選擇母職、事業或任何人生方向,不必為了迎合社會時鐘(Social Clock)而犧牲。

而照顧孩子的經驗,也讓她對女性力量有更深理解。她曾說過,「撫養孩子讓我更理解自己的母親,以及每天默默做這件事的女人。以往我覺得自己必須掌控一切,但現在孩子讓我學會何時該放手。」這顯示,對當了母親後的她而言,關懷與依附也是女性力量的重要層面,這是一種沉澱後淬鍊出的成熟與柔軟,而不是退讓。

黛安基頓的故事,不僅是好萊塢的傳奇,更是一本生動的女性主義教科書。她用79年的人生證明,真正的自由與力量,來自於勇敢定義自己,而非被世俗眼光所束縛。

延伸閱讀:珍古德19度訪台,強調「行動中的希望」:別低估你能帶來的改變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