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ESG國際快訊》美中能源戰開打!中國玲瓏一號領跑SMR,美國卻困在「百頁舊法」與高成本

圖為2019年川普、習近平會面。達志影像

|

▋美中能源戰開打!中國玲瓏一號領跑SMR,美國卻困在「百頁舊法」與高成本
▋美啟動亞洲能源戰!台日印遭點名,白宮施壓「停止購買俄羅斯油氣」
▋去不去都是威脅?專家警告川普政府將成COP30「致命角色」
▋美國退出南極科研!英國「愛登堡號」接棒追蹤冰川融化與鯨魚生存
▋北海道最熱夏天警報!日本威士忌故鄉恐再也種不出嬌貴葡萄品種

美中能源戰開打!中國玲瓏一號領跑SMR,美國卻困在「百頁舊法」與高成本

即便美國核能發電量居全球之冠,但在新建核能反應爐方面,中國卻是遙遙領先。目前中國約有35GW的發電容量正在建設中,數量遠超世界其他國家總和。而中國不僅在規模取勝,先進技術部署也處在領先,中國的玲瓏一號是第一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體安全審查的商業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預計將在2025年底併網發電。

相較之下,美國在過去30年幾乎沒有新增核電容量。而最近的項目沃格特勒(Vogtle)3號、4號機組則面對巨大的延誤和成本超支。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總部位在美國加州的智庫突破研究所(The Breakthrough Institute)指出,中國以工業供應鏈能力,結合由上而下的戰略政策,是能加速核能工業發展的主因。不過,美國要迎頭趕上,找回昔日王者榮耀,不是不可能。

中國採用國家主導的戰略來分配資源、規劃未來基礎設施項目,但美國核能部門則由私人開發商組成,由上而下的核能許可批准方式,在美國顯然不太可能實現,但中國核能許可、監督的某些做法仍可被美國借鏡、採用。

儘管全球任何地方的反應爐審查都相當嚴謹,但中國的許可批准法規卻足夠「廣泛」,可適應技術發展,安全審查規定、核能設施監管框架分別只有13、62頁,中國國家核能安全局採用個案審查,避免強迫個別項目遵守只適用於其他種類反應爐的繁瑣技術規定。

反觀美國核能監管委員會的許可批准路徑,主要是《聯邦法規》第10篇第52部和第50部,都超過100頁,而且是為半個多世紀以前建造的核能反應爐設計,迫使先進反應爐申請者必須尋找規則豁免。

突破研究所指出,美國各界已有共識改進先進反應爐的許可批准流程,核能監管委員會也正在確定第53部規則的制定,未來將採用「個案審查」加速批准流程。

其次,融資成本在美國是核能項目的巨大障礙,不少核能項目的借貸成本可能佔總成本2/3。因此,降低資本成本對吸引新投資者,消除開發商和公營事業公司對財務與建設風險擔憂至關重要。

而中國雖然長期以來補貼政策備受詬病,但不爭的事實是,核能項目融資利率比其他國營項目更低,目前中國核工業集團(CNNC)的平均借貸成本僅3%~4%,這種浮動利率還有可能隨著中國人民銀行設定的國家優惠貸款利率進一步下降。

但有些層面,美國也不應該踩過中國曾經踩的坑,如勞動力便是其一。突破研究所分析,勞動力是中國核能部署支柱,工人多半20歲出頭,而且在極少的勞動法規下工作。2023年田灣核電廠建設期間,工人不僅必須在夜間搬遷物資維持工程進度,甚至有900名工人春節期間仍留守工地,只為了按時完成穹頂吊裝。

美國工人則受到工會更多保護,核能產業工人甚至還是所有能源中參與工會比例最高的,因而他們不僅不會像中國同行進行長時間輪班工作,更享有集體談判權。突破研究所表示,美國核能開發商不應尋求複製中國那種低成本、高風險的勞動實踐,反倒是應該從重工業透過學徒制培訓更多技術熟練的工人。

整體而言,美國無法複製中國的勞動強度、國家主導規劃,但卻可以借鏡中國經驗,應用在美國國情上,不僅支持高效率核能部署,也有助迎來美國核能新時代。

美啟動亞洲能源戰!台日印遭點名,白宮施壓「停止購買俄羅斯油氣」

圖/美國要求這些在經濟、安全與美國關係緊密的夥伴避免自俄羅斯購買任何石油產品。示意圖。pixabay by generatorpowerproducts

美國正逐漸對亞洲盟友施加壓力,要求這些在經濟、安全與美國關係緊密的夥伴避免自俄羅斯購買任何石油產品。

首先是數個環保組織調查發現,台灣在2025年上半年成為全球俄羅斯石腦油(naphtha)的最大進口國,主要原因就是台塑石化增加進口量。而當該報告出爐後,經濟部長龔明鑫也表示,台塑石化與俄羅斯石油合約即將到期,並不打算續約。他也強調,台灣會尊重、遵守歐盟和七大工業國組織(G7)規範。

同時,美國總統川普也不斷敦促日本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天然氣。《莫斯科時報》(Moscow Times)指出, 2023年日本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就花費5820億日圓(約合新台幣1184億元),約佔其能源總進口量的9%。

日本在2023年曾經停止進口俄羅斯原油,但後來獲得拜登政府的「特別制裁豁免」,能持續從「薩哈林2號」(Sakhalin-2)項目持續進口石油和天然氣。

對於美方要求,加藤勝信表示,東京「致力和七大工業國集團的夥伴協調合作,盡我們所能實現烏克蘭的公正與和平。」

除了台灣、日本,印度也是美國極力「關切」的對象。10月中,川普公開表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經向他保證,印度很快將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這不太可能立馬做到,但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很快就會結束。」

去不去都是威脅?專家警告川普政府將成COP30「致命角色」

距離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開幕只剩不到一個月,不少人都在問:美國總統川普會出席本屆大會嗎?儘管白宮尚未公開美國是否會在COP30扮演何種角色,但專家表示,無論美國做出何種決定,作為與不作為都將產生極大影響。

「即便是『最低限度的出席』,美國也可能阻撓其他國家在對抗氣候變遷上的努力,」環團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能源正義項目總監蘇珍(Jean Su)不諱言,美國有能力拖延任何一項COP30產生的決定。

去年在亞塞拜然舉行的COP29,成果就相當有限。路透社指出,會中達成每年提供1.3兆美元(約合新台幣40兆元)氣候融資承諾的最終目標,以及已開發國家承諾提供3000億美元的具體目標,但遭到開發中國家批評遠遠不夠。與會者當時表示,COP29緊接著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舉行,川普的影響清晰可見。

川普上任後,果然採取一系列氣候調適不友善的政策,1月就職後不久,就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近期也拒絕簽署一份應對氣候變遷努力的世界銀行聲明。此外,川普政府也積極推動化石燃料使用,包括擴大石油開採、天然氣租賃銷售、重啟被關閉的煤礦,並支持終止對再生能源的稅收減免。

支持川普觀點的團體聯盟,日前也致函美國內政部長伯格姆(Doug Burgum)、環保署長澤爾丁(Lee Zeldin),希望他們不要派代表團前往巴西參加COP30。

參與該封信件的能源與環境法律研究所(Energy and Environment Legal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米洛伊(Steve Milloy)也表示,即便美國缺席COP30,可能助長中國等排放大國減緩有意義的氣候治理進程,「但美國可以忽略任何最終協議。聯合國沒有辦法達成任何一項對美國有約束力的協議。」

蘇珍憂心,川普政府可能會成為議程中的「致命角色」,如果他們出席,會比他們不出席帶來更大威脅。

美國退出南極科研!英國「愛登堡號」接棒追蹤冰川融化與鯨魚生存

圖/英國可能順勢領導全球南極研究。示意圖。pexels-tomas-malik

英國的旗艦級極地研究船「大衛・愛登堡爵士號」(RRS Sir David Attenborough)在10月下旬啟程前往南極洲,協助數十個和氣候變遷相關的科學項目。在美國退出南極研究的同時,肩負起西方國家領頭羊角色。

這艘研究船將協助從追蹤水下海嘯到監測冰川融化、鯨魚族群數量等研究,由英國極地研究機構南極調查局(BAS)營運,重達1萬5000噸,擁有直升機停機坪、多個實驗室與儀器,對英國評估氣候變遷對南極影響至關重要。

參與該研究的英國海洋學家戴維斯(Peter Davis)表示,「美國從該地區的科學探索中退群,是一種遺憾。」但很多國家也挺身而出,繼續投資南極研究,如戴維斯就正和韓國極地研究所合作,分析關鍵的思維茨冰川(Thwaites Glacier),以及其融化如何影響全球海平面上升。

與英國、韓國從氣候變遷切入極地研究不同,美國川普政府如今更關注北極地區的安全、能源部署。美聯社指出,北極冰層迅速融化,美國正將目光投注在那裡新興、可開採的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以及航運路線。10月中旬,美國總統川普就宣布和芬蘭達成協議,為美國海岸警衛隊打造11艘破冰船。

可預見的是,英國可能順勢領導全球南極研究。愛登堡號將在11月底抵達南極半島西部的羅瑟拉研究站(Rothera Research Station),將針對藍鯨、座頭鯨等南極關鍵物種,如何在主要食物來源磷蝦受到氣候變遷威脅,繼續在當地生存、調適進行研究。

北海道最熱夏天警報!日本威士忌故鄉恐再也種不出嬌貴葡萄品種

距離日本北海道第一大城札幌約一小時的余市,向來以一甲威士忌(Nikka Whiskey)的故鄉而聞名,但5年前,隨著當地Domaine Takahiko酒莊的「Nana-Tsu-Mori黑皮諾」被列入哥本哈根名餐廳Noma酒單後,成為全球葡萄酒界焦點,原價每瓶30美元的它,如今價格飆漲至560美元,漲價近20倍。

但這款葡萄酒還沒被主流消費者認識,難題卻接踵而至。氣溫的快速上升、採收季節的暴雨,代表當地種植黑皮諾葡萄將更為困難。酒莊莊主曾我貴彥向路透社表示,一度認為余市在黑皮諾葡萄生長季節的氣溫和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相似,但無奈氣溫卻愈來愈高,。

今年,余市歷經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天,6~8月平均氣溫高達22.1℃,比截至2020年的30年平均氣溫高出足足3℃。這種更暖和、更長的夏季,增加黑皮諾葡萄太快成熟的可能性,會造成糖份過高、酸度過低等不理想狀況,氣溫過高也使果實在雨後更容易受損。

為了解決問題,余市町長齊藤啓輔今年和法國勃根地歷史悠久的黑皮諾產區哲維瑞—香貝丹(Gevrey-Chambertin)締結葡萄酒協定,希望雙方能定期交流生產方法。同時,農民們也認為,嘗試新品種的黑皮諾或其他種類葡萄也是必要的。

「黑皮諾可能不是這個小鎮的終極目標,」曾我貴彥認為,梅洛、西拉等葡萄品種,或許才是余市未來值得期待的。

延伸閱讀:COP30氣候峰會前夕,歐盟擬以減排意向聲明達共識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