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企業案例

永豐餘百年不倒的秘密?永續長黃鯤雄揭轉型秘辛

永豐餘永續長、中華紙漿董事長黃鯤雄揭露永豐餘百年不倒的永續秘密。賴永祥攝

| 攝影 賴永祥

台灣老牌造紙集團永豐餘即將邁入100年。儘管近年來,文化用紙式微、造紙業又被視為污染的傳統產業,永豐餘卻依然屹立不搖,更積極轉型,創造企業永續。集團永續長黃鯤雄揭露箇中秘辛……

  • 永豐餘的關鍵優勢之一是「醣」,來自於植物吸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後,所產生的生質材料
  • 醣不僅關乎企業碳權、也取決台灣碳匯多寡,更是替代石油的新材料
  • 醣作為材料有兩大優勢:固碳及化學特性
  • 永豐餘發展循環經濟,啟動五大戰略:回收紙、水、再生能源、農業及碳循環

「人家常問永豐餘有多久?99年。接著他們會問,為什麼可以走這麼久?」永豐餘集團永續長、中華紙漿董事長黃鯤雄娓娓說著,在台灣,只有大同、福壽、永豐三家企業,能活到接近百年歷史,背後關鍵就是永續力。

所謂「永續」,除了近年常談的ESG之外,還包括能在氣候、政治、產業環境變遷之下,隨時應變,這也是企業要長期存活的永續力。

永豐餘,正是台灣傳產集團與時俱進的永續典範。

1924年,永豐餘只是間從事肥料買賣小商行;1950年後,才逐漸成為台灣人熟知的永豐餘造紙,台灣每兩張文化用紙,就有一張來自永豐餘。

但近百年後今天,永豐餘不再是傳產造紙業,而是轉型成為橫跨12種事業的跨產業控股集團,舉凡傳統民生消費品、金融,到時下新興的電子紙、電子標籤、生技,都有永豐餘的影子。

面對未來,永豐餘還有一項永續新武器,「醣」。這不只關乎企業的碳權,還關乎台灣碳匯多寡,更是全球告別石油時代的新材料。

「醣」是什麼?正視林業的價值,台灣碳匯所在

不過這至關重要的「醣」,究竟是什麼?

黃鯤雄解釋,其實醣指的就是多醣體,來自於植物吸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後,所產生的生質材料。舉凡森林、植物、書本,乃至紡織業的生質纖維,通通都有醣的存在,堪稱地球最豐富的資源之一。

去年的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大會提出了「Wood for good」,其實也是在呼應,希望人們善用森林資源,藉此降低碳排放、對抗氣候變遷。

醣作為材料,有兩個關鍵優勢。其一在於固碳,醣的原料來自植物抓取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產生,每產出100萬噸纖維素,就能消除163萬噸二氧化碳;其二在於化學特性,醣與不同化合物結合,會產生多元特性,可應用在各種產業上。

也因此,許多國家看上醣,開始積極盤點、利用森林資源,甚至透過重新造林來創造碳匯;企業端,也有如Google,直接用木頭建造英國總部,達到固碳效益。

黃鯤雄指出,台灣有22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0%,碳吸存量也多達21.4百萬公噸,將來務必要善加利用。尤其,當森林成熟、不再成長時,吸碳量也會下滑,所以要搭配適度砍伐利用、循環造林,才能不斷強化固碳,同時創造台灣碳匯。

永豐餘憑什麼邁向百年?五大循環啟動轉型

湊巧的是,永豐餘的百年發跡,正好也和醣、循環經濟密不可分。

黃鯤雄指出,永豐餘創辦人何傳最初正是以農業起家,當時就利用廢棄甘蔗渣造紙,也樹立起農業不浪費的企業DNA。而後,第二代何壽川承接其理念,開始發展循環經濟,共有五大循環戰略。

圖/永豐餘第二代何川壽承襲創辦理念,以五大戰略深耕循環經濟。永豐餘提供

首先是回收紙循環。黃鯤雄直言,其實台灣是全世界回收紙做最好的地方,一張紙就能循環6次,回收率還高達70至75%,遠遠超車西方國家成績。

回收紙的難處在於,通常紙廠收到廢紙,裡頭會混雜許多廢塑料。所以,紙廠需將廢紙丟入一座池子,透過不同材質的密度差,分離出塑膠、紙漿、礦砂,接著才能進入造漿製程。

不過,池中的廢水,也成了工廠污染一大難題。為此,永豐餘發展第二套水循環,將污臭廢水經過厭氧菌發酵、生物處理、完成淨化,並進入廠內再利用。

一直到這批水循環到極限、無法再利用,永豐餘會將它作最終淨化處理,並灌溉至周邊濕地。中華紙漿久堂廠旁的舊鐵橋濕地,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三套是再生能源循環。永豐餘不放過任何一絲再利用機會,就連水循環中的污水發酵,也從中發展出「沼氣發電」,目前已在桃園新屋廠建置一座5200KW、全台最大沼氣發電設備,甚至連歐盟國家都來取經。

同時間,也將造紙過程中的廢料,經過破碎、淘選、壓製成SRF(固體再生燃料),進而燃燒發電。還有製程中的餘料「木質素」,也被拿來進行汽電共生發電,達到能源循環。

第四套是農業循環。其中分為兩大塊,一部分,是將造漿製程中用不到的有機物質回收再造、製成肥料,創造土攘固碳;另一部分,則是收取稻稈等農業廢棄物,透過生物製程加工,做成「生物製漿」,讓農廢重新變身成紙品。

最後一套則是碳循環。永豐餘集團旗下中華紙漿,目前是全台灣唯一林漿紙一貫廠,正好落實從森林吸附二氧化碳、產生多醣體,並加工成各式紙品固碳的循環歷程。只要紙張、紙品不被焚燒,碳究會永遠固定下來,不再回到自然界。

「其實最後還是回到一個原點,不要浪費,所有企業主最喜歡這句話,」黃鯤雄笑道,以往企業認為處理廢棄物處理,但若能將廢料再利用,甚至透過商業模式、循環設計,創造額外經濟價值,反而會創造利潤。

黃鯤雄最後總結,永豐餘除了發展五大循環,其實也因應時代變遷,投資如元太科技、永道射頻、永豐金控等多元事業。所以儘管傳統文化用紙式微,永豐餘仍靠著新事業及永續佈局,在100年的洪流浪潮中,屹立不搖。

圖/頒發感謝狀,由左至右為陽明交大管理學院副院長郭國泰、永豐餘永續長黃鯤雄及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賴永祥攝

本文摘錄自《陽明交通大學 X 遠見ESG企業領袖講堂:科技驅動淨零未來》課程重點內容

★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未來30年最夯的永續轉型秘笈★

《遠見》自2021年底,開啟「ESG企業領袖講堂系列」,與國內多家大學共推課程,協助企業培養走向淨零路上的關鍵知能與實戰能力。講堂開辦至今,班班額滿。為傳遞進步觀念,特別取得授課教師同意,將課程內容精華,集結成文。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