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虹董事長黃見駱力推節能減碳,帶領公司永續經營。天虹提供
走進天虹科技辦公室,馬上被擺放在桌上的精緻模型吸引。這套「袖珍版」半導體設備,上面鑲著「圓一個台灣半導體設備的夢」,簡短樸實的字句,撐起本土半導體設備研發與製造的重要使命。
天虹科技成立23 年,打造「台灣半導體設備火車頭」,更早在初創期就在「『做』永續」,除了深耕半導體業,更有斜槓品牌「媽媽魚」,天虹科技靠友善漁業、植樹養土、節能減碳,打造跨界的永續生態系。
科技人成賣魚郎,用精準控管開創第二人生
天虹共同創辦人之一,因出身漁業世家,某天突發奇想跟大家聊到「賣魚」,意外地所有人都覺得可行,2006 年便開始科技人兼職賣魚郎的征途。沒想到經營兩年遇上2008 年金融海嘯,天虹科技許多工程師面臨無薪假之際,轉機來了。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大伙兒把半導體的製造、品管、檢驗概念帶進漁業產銷,更延續半導體產業「誤差值不容許超過0.1%」的品質堅持。媽媽魚從捕撈開始就制定嚴格標準,斥資1億5000多萬元建設加工廠,標準化管理每個生產細節。
天虹科技董事長黃見駱侃侃而談:「我們避開偏高汙染的岸邊,只捕撈離岸12海里以外的魚,而且漁船必須當天來回,六小時內將漁獲去除內臟,確保新鮮,」黃見駱表示:「過去很少魚販願意這樣做,因為去除內臟後魚的重量變輕,賣價也就差了。」
市面上不少品牌主打天然無毒的魚,然而,像媽媽魚這樣嚴格把關,落實產銷一條龍的品牌卻寥寥無幾,也因為科技人對品管的高標準,打響媽媽魚高品質的名聲。

種下綠色使命的種子,堅守落在泥土裡的承諾
在經營媽媽魚的過程,重視「自然」的觀念,逐漸在天虹企業內部產生正向循環。時光倒轉至15年前,當時政府宣佈2010年為「節能減碳年」,而經營團隊早就領先政府一步,開始購買荒地,落實清理、活化。
從滿地的廢竹雜草到栽植一片綠意盎然,黃見駱笑說:「不可能一次買下一座山啦!一塊塊買下,一塊塊慢慢經營,」在位於苗栗的丘陵地上,天虹經營團隊帶領員工親手種下100棵台灣特有的珍貴樹種──肖楠。
黃見駱信心滿滿地表示:「我們愈種愈有興趣!」在種植肖楠的過程,才了解到原來肖楠具備良好的碳吸附能力,能有效減緩二氧化碳累積,「我們每年空出時間、空間,號召全體員工一起種樹。」
「只要附近有地被釋出,我們也願意去購買,」黃見駱確信企業加入環境保護的行列絕不只是例行的植樹行動,更是一場對於永續承諾的長期實踐。

千萬設備vs耗能浪費,天虹抓住「隱形吃電怪獸」
2017 年天虹開始將主力放在半導體設備製造,當時節能減碳早已成為企業經營不可忽視的課題,天虹從管理著手,抓住產製流程中的耗能大戶。
2020 年,天虹剛買下湖口廠區,就面臨高耗能的挑戰。一棟建築最耗能的不外乎就是需要壓縮、運轉的電機設備,「就像家裡最耗電的不是冷氣,就是冰箱,」黃見駱解釋。
黃見駱語重心長:「我們還在準備簽約就知道,節能減碳一定要先抓『大頭』,」因此,進駐湖口廠區第一件事先淘汰掉故障冰水機。黃見駱笑說:「冰水機真的很貴!一台要價上千萬,建置電力系統又是千萬起跳,」卻也因為對症下藥,無論是節電亦或提升效能,都有非常顯著的效果,這兩年也逐步規劃更新汰換另外兩台冰水機。

永續不是單打獨鬥,靠「節能減碳」創多贏
節能減碳不僅在天虹企業內部落實,天虹更展現創新設計思維,除了改良優化產品,也同步提升產品的回收利用性,透過零組件的修復與循環利用,降低資源浪費,同時也為客戶創造高價值循環,達成企業、客戶、環境的多贏。
在半導體製程中,為避免產製過程中殘留的化學微氣沾黏、附著管線,導致堵塞,因此管道需要保溫,黃見駱進一步說明:「傳統就用加熱夾克(Heating Jacket),你可以想像它就像電毯,但熱能散失卻常常造成效能低落。」
天虹設計一體成型的加熱管,有機會取代傳統的加熱夾克,一談到技術黃見駱眼裡有光:「做起來很麻煩,欸可是一旦做好就不用穿加熱夾克,效能可以大幅提升,就在昨天,我們才幫客戶裝了一條加熱管!」這項創新不僅降低客戶的能源成本,也減少對環境的負擔。
還有一件事,天虹堅持做了20 多年。「我們都跟客戶說零組件損壞,不要丟掉,你拿回來我幫你修復,」修復過的零組件不僅比購置新零組件更省資源,還可能比新品的壽命更長,「我們通常會做到跟原來的壽命一樣,而且可以做到不只一次的回收再利用循環,」黃見駱肯定地說。

系統整合上線,讓節能從硬體設備走向企業管理
在硬體設備方面已然逐步達成節能減碳,天虹更進一步追求系統效率,黃見駱毫不遲疑:「我們都知道產量大、種類多或人多、組織擴大,就一定會需要系統協助。」然而,舊有的ERP系統在實務作業上已不堪負荷,黃見駱不諱言:「依賴人工輸入表格,紀錄各項產品,也多少會有疏漏、不清楚或追溯困難的問題。」
2019 年,天虹規模擴張、準備IPO,急需完善的系統整合服務,迫在眉睫之際,天虹遇上大綜電腦顧問團隊,黃見駱回憶起開展合作的過程:「當初大綜在ERP系統導入和整合,給我們很多的協助,尤其是在具有高複雜度的系統整合這塊。」
黃見駱邊點頭邊說道:「引進系統就是長期的合作啦,大綜那時候真的是非常Support我們!」也是這份把客戶當成伙伴的專業真誠,一路陪伴天虹走過6 個年頭,從初期的基本系統建置,到現在需求逐漸擴大,各系統也需要疊加、連結、升級,黃見駱認為:「我們一步一步來,天虹也持續與大綜引進階段性需要的系統支援。」
天虹在採購、生產、財務等公司治理的重要環節,逐步實現精準的智慧管理,未來也研究規劃透過AI管理,達成全面的升級進化。

黃見駱的「管理智慧」不僅落實在提升系統系統,更體現於友善職場,黃見駱一直平穩的語氣突然激昂:「你們看到的模型就是我們員工送的啊!」這套要價10萬元的模型,不僅象徵著天虹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更乘載著所有科技人對於本土半導體設備發揚國際的願景。
「我們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和Know-How,」黃見駱分享創業至今,從試錯、版本紀錄到產品迭代更新的經驗成長。天虹已經走在國際化的路上,未來將持續落實ESG,尤其在碳足跡追蹤上,因半導體零組件多、客製化程度高,也有一定的溯源難度,將會更仰賴AI的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