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ESG國際快訊》 43℃極端高溫襲擊,西班牙電網韌性撐得住?

西班牙8月遭到熱浪襲擊對當地電網是一大挑戰。示意圖。shutterstock

|

▋43℃極端高溫襲擊,西班牙電網韌性撐得住?
▋太陽能、風電用不完!中國棄電率飆高
▋從源頭斬斷還是回收補破網?塑膠公約關鍵條款談不攏
▋化石燃料退場倒數!德國拚簡化地熱開發流程
▋回收率下滑!新加坡藍色回收桶竟變垃圾桶

43℃極端高溫襲擊,西班牙電網韌性撐得住?

在歷經氣溫低於往年常態的7月以後,西班牙卻在8月遭到熱浪襲擊。根據西班牙國家氣象局預報,這次極端高溫將超過一週,全國許多地區氣溫可能超過43℃,夜間氣溫也將高於25℃。

這波熱浪主要受到一股來自非洲的溫暖乾燥氣團影響,導致氣溫持續飆升。國家氣象局也警告民眾,面對這波目前沒有減弱跡象的極端高溫,務必極度謹慎、保持水份充足,避開中午時段的日照,並遵循當地政府的避暑建議。

而這也將是對西班牙電網的一大挑戰。彭博社指出,在今年4月28日大停電後,西班牙電網對天然氣發電的依賴度增加58%,雖然可以穩定電網,但也代表減少更便宜的風力發電,並推升能源價格上漲。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面對熱浪,如臨大敵的西班牙政府也規劃多項措施強化電網韌性,像是強化儲能系統、強化與歐洲其他國家的電網連結。業界人士強調,面對不斷增加的再生能源,西班牙必須具備對儲能系統、變流器的掌控能力,而且在制定地方抗暑計畫時,國家、區域、地方當局間也需要更好的溝通和協調。

太陽能、風電用不完!中國棄電率飆高

中國再生能源發電量驚人擴張,持續刷新紀錄,但卻因為電網建設跟不上,愈來愈多的風電與太陽能電力被浪費。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太陽能棄電率從去年同期3%上升至5.7%,而風力發電的棄電率則自去年同期的3.9%升至6.6%。

「棄電率」(curtailments)指的是已經發電,卻沒能送到用戶手中的電量。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供電量遠大於需求,或是電網瓶頸阻礙電力傳輸時,通常發生在長距離傳輸。

因此,中國浪費電力最嚴重的地方,就是地廣人稀的內陸地區。這些地區雖然是再生能源發電中心,電力卻得經過數千公里的輸電線路,才能送往東部主要城市。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企業評級董事夏月竹(Diana Xia)表示,棄電成為中國的問題,原因在於再生能源裝機速度過快,遠超過電網和儲能設備的發展速度,造成新增產能發出的電力無法完全被消耗。

為了應對發電項目開發、電網連接間的落差,中國已將棄電率的容忍度從5%提升到10%。但西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區棄電率早已超過此上限,除非電網能跟上發電速度,否則這可能會威脅到進一步擴張再生能源的投資前景。

然而,升級電網應對挑戰需要大量資金。主要電網營運商國家電網(State Grid)表示,今年支出將首度超過人民幣6500億元(約合新台幣2兆7069億元),其中特高壓輸電線路是最大投資項目之一。

圖/太陽能、風電用不完!中國棄電率飆高引發投資隱憂。示意圖。X by @PDChina

只不過,對於像青海這樣,光是一個再生能源產業園區面積就和新加坡全國大小相當的省份而言,電網建設的速度永遠跟不上,而且當地600萬人口的電力需求,也不足以消化全部電力。

青海省能源局表示,該省有一條連接河南的特高壓線路,並計劃再建設兩條通往廣西、廣東的線路,但建設所需前置時間令人望而卻步。夏月竹解釋,一條特高壓線路建設通常需要五年,儘管未來已多條新線路投入營運,但也意味在2027年以前,棄電率不太可能顯著下降。

為了減少電力浪費,政府也採取其他措施,像是推廣直接能連接企業與再生能源項目的輸電線路。青海等地區也在建設大型數據中心,善用當地豐富潔淨資源、涼爽氣候特性優勢。

能源顧問公司Trivium China報告指出,未來幾個月將考驗中國監管機構是否能加速電網升級、強力執行電力市場改革,以維持再生能源的穩定消化。如果這些努力失敗,日益嚴重的棄電現象、不斷下跌的電價,將導致再生能源項目投資回報惡化,引發投資顯著放緩。

從源頭斬斷還是回收補破網?塑膠公約關鍵條款談不攏

全球塑膠公約,是世界第一個以終結塑膠汙染為目標,且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談判。在8月15日談判期限即將屆滿之際,因為各國代表在生產限制等最具爭議的議題上陷入僵局,談判目前看來岌岌可危。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指出,繼去年釜山會議因為國家間分歧過大,使塑膠公約未能完成談判後,最後一輪談判於8月5日起在瑞士日內瓦展開。這個始於2022年的進程,希望能建立涵蓋塑膠生產到處理整個生命週期的條約。

然而,環境團體脫離塑膠(Break Free From Plastic)發言人納迪克(Brett Nadrich)表示,到目前為止,這個進程已經失效,但來自世界各地的公民社會領袖,以及受影響最劇烈的人們,正用一致的聲音呼籲各界展現勇氣,而不是妥協,以修復目前看來十分有限的進程。

此次塑膠公約爭議的核心是第六條。該條款涉及初級聚合物供應,以及條約是否應該實施強制性的生產削減。主張條約應該包含強而有力、具法律約束力措施的「高抱負國家」(High Ambition Countries)和健康倡議者認為,為塑膠生產設定上限,是從源頭解決汙染的關鍵。然而,石化生產商與盟友卻辯稱,重點應放在廢棄物管理和回收上。

在上次釜山談判中,一些國家曾公開表示,如果聯合國無法達成強而有力的條約,他們將自行組成團體建立協議,但專家卻認為這種安排有其侷限。智庫共同倡議(The Common Initiative)共同創辦人暨總監蘭科維奇(Aleksandar Rankovic)表示,如果主要塑膠生產國不參與,這樣的條約無法在全球遏止塑膠生產與汙染。

行動藝術家也在日內瓦萬國宮(Palais des Nations)外試圖引起人們對塑膠衝擊健康議題的關注。加拿大藝術家班傑明(Benjamin Von Wong)就透過讓六公尺高雕塑「思想者的負擔」(The Thinker’s Burden)在談判期間,每天陸續被愈來愈高、數量愈來愈多的塑膠廢棄物逐漸吞噬。

隨著本回合進入倒數階段,談判的最終結果,將決定塑膠條約是著重於解決汙染的上游驅動因素,還是集中在下游的廢棄物處理。

化石燃料退場倒數!德國拚簡化地熱開發流程

為了實現2045年以前淘汰化石燃料供暖的目標,德國內閣日前通過一項法案草案,希望能加速地熱發展。

路透社分析,自從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能源價格飆漲以來,人們對地熱興趣大增。根據德國科研機構弗勞恩霍夫協會(Fraunhofer Institute)2023年研究顯示,地熱潛力足以供應全國超過1/4的年度供暖需求,但長久以來,地熱開發一直受到地方反對與複雜法規阻礙。

這項草案立法,希望可簡化地熱發電廠、熱泵、儲熱設備、區域供暖線路的審查和批准流程,以減少繁文縟節。法案將賦予這些專案「絕對公共利益」的地位,與風能、太陽能專案所享有的地位相同。

同時,該法案還將透過修改採礦、水利和環境相關法律,導入更快許可程序。

圖/德國內閣日前通過一項法案草案,希望能加速地熱發展。示意圖。shutterstock

回收率下滑!新加坡藍色回收桶竟變垃圾桶

隨著極端氣候已成新日常,環保意識在各國抬頭,但在新加坡,家庭與商業場所的垃圾回收率,卻反而從2023年的12%降至2024年的11%,紙類垃圾回收率不彰是主要原因。

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圖切里(Janil Puthucheary)表示,政府正計劃採取更多方式改善紙類回收,目前研議的方向之一,便是使用金屬籠來收集用過的紙箱,但目前尚未公布細節。

目前新加坡的做法是,家庭把所有類型的可回收物,不論材質為何,均丟入住宅區的大型藍色回收筒。回收物會被卡車載往大型設施,由工作人員進行進一步分類,而紙類廢棄物只是丟進混合回收桶的其中一項材料。

然而,這卻是造成新加坡國內回收率低落的主因。當地紙類回收公司Tai Hing董事總經理林女士向《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表示,許多人把回收桶當成垃圾桶,造成裡面有四成物品無法回收。

圖/新加坡把所有類型的可回收物,均丟入住宅區的大型藍色回收筒。示意圖。shutterstock

除了改善回收方式,澳洲詹姆斯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教授關安卓(Adrian Kuah)建議,新加坡政府應該把回收材料納入國家指標,才能養成民眾環保意識,並能讓他們支持政府的廢棄物回收政策。

儘管新加坡希望在2030年以前將回收率衝上三成,但關安卓認為,政策制定者和居民不能只是關注垃圾掩埋容量或回收率,而要看更宏觀的問題,即新加坡是否正在減少整體材料消耗,並把循環經濟融入日常生活中?

「持續努力改善廢棄物追蹤,鼓勵再利用、推廣永續消費習慣,將是新加坡應對未來十年挑戰的關鍵,」關安卓強調。

延伸閱讀:高溫「偷走」童年!兒童熱傷害就診翻倍、威脅身心成長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