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COP30登場!誰出席、六大議題與台灣角色?看懂NDC3.0、氣候資金與雨林保護

COP30在巴西貝倫登場。pexels by Claudenil

|

COP30登場!亞馬遜成全球焦點,NDC3.0、氣候資金與生物多樣性成戰場第 30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正式登場,這場被稱為「自然 COP」的氣候峰會在亞馬遜雨林核心城市貝倫舉行,象徵人類回到地球生態的心臟地帶,討論全球減碳、能源轉型與自然復育的未來路線。

舉辦時間與地點:

  • 時間: 2025 年 11 月 10 日至 21 日
  • 地點: 巴西帕拉州首府貝倫(Belém)(亞馬遜河出海口)

主要參與國家與領袖人物

  • 出席領袖/代表國家
    • 歐盟(EU)歐盟議會主席安東尼歐・科斯塔(Antonio Costa)、歐盟執委會主席 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
    • 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
    • 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
    • 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
  • 未出席領袖/缺席國家
    •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缺席,並創下 30 年來首例,未派任何聯邦政府高級官員與會。僅有部分州政府與地方層級官員出席。美國的「全面缺席」引發全球批評,被視為氣候外交的重大倒退。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缺席,由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率團代表出席。中國雖持續向南方國家輸出再生能源技術,但未派最高領導人仍被視為外交冷處理。
    •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 缺席,僅派氣候特使與能源部長參與。
    •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未現身,由外交部副部長代表出席。
  • 比較觀察
    • 五大碳排國/區域(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歐盟)中,僅歐盟派出領袖級人物。
    • 出席狀況比在亞塞拜然舉辦的COP29(五大碳排國領袖全數缺席)略有進步,但仍遜於杜拜COP28(印度、歐盟兩方領袖皆親自出席)

六大議題:從承諾走向行動

COP30新增「洩漏排放」評估機制,確保碳權的真實性與完整性。示意圖。shutterstock
  • NDC3.0
    • 今年 COP30 是《巴黎協定》以來最具關鍵性的里程碑,因為各國必須在會前提交第三版「國家自主貢獻」(NDC 3.0),更新 2035 年前的減碳目標。截至11月10日開幕當天,有109個國家完成繳交,美國、歐盟、中國、俄羅斯、北歐等國家都已經繳交,非締約國的台灣也交了。
  • 氣候金融
    • 建立《巴庫-貝倫路徑圖》(Baku to Belém Roadmap)
      • COP30延續COP29的「氣候資金集體量化目標(NCQG)」成果,啟動由亞塞拜然與巴西推動的「巴庫-貝倫路徑圖」,目標在2035年前將全球氣候融資提升至每年1.3兆美元,透過整合公私資金,支援開發中國家減碳與調適,並建立具信任與透明度的氣候融資機制。
    • 建立巴黎協定第6.4條細節規範
      • 《巴黎協定》第6.4條在COP29完成關鍵執行指引後,COP30焦點轉向技術細則的定案。聯合國正聚焦檢驗減碳專案「附加性」,並強化基準線、登錄與品質維護制度;同時新增「洩漏排放」評估機制,避免專案表面減碳、實際轉移汙染,確保碳權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 行動議程
    • COP30主席團公布「行動議程」(Action Agenda),設定六大優先方向與30個關鍵目標。六大方向包括能源轉型、工業與運輸減碳、森林與海洋保育、農糧系統再造、城市與水資源韌性,以及社會公正轉型。此議程強調跨界合作,結合政府、企業、學術界與公民社會,共同推動具體行動,讓永續目標從政策走向實踐。
  • 雨林保護
    • 「熱帶森林永續金融機制(Tropical Forest Finance Facility, TFFF)」計畫每年籌措約40億美元,用於獎勵成功保育熱帶森林的國家。該機制由金磚五國及英、挪等國共同出資,補助標準為每公頃每年4美元,並保留至少兩成資金投入原住民與地方社區。
  • 再生能源
    • 義大利、日本共同發起的《貝倫4x承諾》(Belém 4x Pledge),訂下2035年前將再生燃料使用量提升至2024年4倍的目標。此倡議聚焦氫能、生質與合成燃料,並透過法規鬆綁與市場激勵,加速潔淨能源的產業化與全球部署。
  • 社會公正與公平轉型
    • 隨著氣候與人權議題升溫,「人權保障」可望納入新版國家自主貢獻(NDC)指導原則。COP30期間,聯合國人權事務辦事處與多個NGO將舉辦周邊會議,探討公正轉型與弱勢保障。確保島國與最不發達國家能獲得氣候行動支持。

峰會議程與主題日

日期主題主要焦點
11/10–11能源、工業與運輸再生能源、製造減碳與運具電動化
11/12–13森林、海洋、生物多樣性亞馬遜復育、藍碳與自然信用
11/14–15農業與食物系統再生農業、糧食安全
11/17–18人類與社會發展公平轉型、教育與健康
11/19–20跨領域與總結政策協同、企業與金融成果

台灣參與

  • 環境部三大關注焦點:更新國家自主貢獻(NDC)、推動自然解方(NbS)與氣候基金進展。台灣今年提出2035年減碳38±2%的NDC目標,並聚焦氣候融資與生態調適策略。
  • 生物多樣性:臺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處長蔡明哲分享生物多樣性信用制度,以及與國泰金、玉山金、花蓮縣政府合作生態保育的案例。

《遠見》聚焦巴西貝倫・全解讀COP30
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即將於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亞馬遜森林門戶城市貝倫登場,預計將吸引全球五萬人共襄盛舉。
今年將帶來哪些突破性承諾與行動?透過《ESG遠見》即時報導和深入分析,帶您掌握COP30的重點討論與決策動向!>>看更多報導

延伸閱讀:化石燃料管制成「脫碳、減塑」最大絆腳石,COP30能否終結?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