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會議最難的永遠是共識,從談判桌到街頭,這場國際氣候大會目前為止發生了什麼事?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COP30邁入第二天,氣候談判陷入南北分歧。主辦國巴西在多方壓力下積極調停,盼化解「議程之戰」。小島國、歐盟與拉美國家要求納入更具雄心的減碳與融資議題,卻遭產油國與富裕國家保留,主辦國如何調解?
在歷屆COP大會中,將近200個締約國參加,如何達成「共識」,始終是最難跨越的關卡。儘管主辦國沒有最終決策權,但仍須扮演調停者角色。
今年COP30才剛開幕兩天,主辦國巴西就已陷入談判分歧,正考慮推出一份「綜合決議文本」(cover decision),作為共識文件初稿,讓各國有表態與妥協的空間。一名觀察員向《法新社》指出:「對話氣氛比預期更為建設性,雖然仍有少數國家尚未點頭,但整體方向正朝前推進。」
★台灣第一個ESG與USR永續整合平台,加入ESG遠見共好圈★
四大爭議待解決,全球南北方之爭恐爆發
目前COP30焦點集中在四大議題:
1.歐盟主導的貿易與碳邊境稅透明機制
2.氣候融資分攤
3.各國減排進度檢視
4.報告制度與責任追蹤設計
其中最具敏感性的,是已開發國家是否應再度開啟「資金援助」談判,以及是否將「化石燃料減量」明確列為焦點。前者讓開發中國家憂心負擔加重,後者則引發中東產油國強烈反彈。
「巴西這次展現了勇氣,願意正面觸及全球暖化責任問題,」一位歐洲外交官表示。不過,阿拉伯國家集團批評巴西「打開了不該打開的盒子」,恐重燃南北矛盾。
「我們沒有時間再等政治妥協,」在僵持的氣氛中,小島國聯盟的呼聲尤為迫切。他們要求各國正視「集體未能」將升溫控制在1.5°C以內的現實。對於面臨海平面上升威脅的太平洋與加勒比國家而言,這不只是氣候議題,更攸關生存。巴西預計於週三結束兩天閉門協商後,公布是否成功化解爭端。

「亞馬遜不是商品!」當地原民抗議爆流血衝突
正當議場內正在進入共識談判之際,會場外卻爆發激烈衝突。11日下午,數十名亞馬遜原住民族抗議者,衝入主會場入口,與保安人員發生推擠與肢體衝突。
根據《路透社》報導,抗議者高喊「讓我們進去!」、「亞馬遜不是商品!」等口號,試圖闖入聯合國藍區(Blue Zone)正式談判場域。保安人員緊急以桌椅封鎖出入口,一名警衛腹部受傷被抬上輪椅送醫,另一人額頭流血,場面一度混亂。
「我們的土地正在被出賣!政府在談森林,卻沒有我們的聲音!」一位身穿羽毛頭飾的女性領袖憤怒地對媒體喊道。儘管抗議者隨後被驅離,但突顯原住民族對氣候談判長期被排除的不滿。
衝突發生後,巴西總統魯拉隨即透過發言人呼籲冷靜,強調「原住民族是亞馬遜的守護者,也是氣候解方的關鍵角色」,並重申本屆COP30正嘗試讓原民與非政府組織「前所未有地走進談判核心」。
然而,原民領袖對政府的信任仍顯脆弱。著名的卡亞波族酋長拉奧尼(Raoni Metuktire)受訪時直言:「我們不是破壞者,而是捍衛生命的人。我們需要的是土地、教育與醫療,不是更多開發計畫。」他批評政府為迎接COP30投入大量資源在貝倫基礎建設上,卻忽視亞馬遜深處的學校與醫療站仍極度匱乏。
年輕行動者奧卡尼亞(Agustin Ocaña)則指出:「他們不是壞人,只是絕望了。看到森林被砍、河流被汙染,只能用身體去守護。」部分非原民支持者也加入行動,高舉「Our Forests Are Not For Sale(我們的森林不是商品)」與「They cannot decide for us without us(沒有我們,不准替我們決定)」的標語,聲援原民訴求。
聯合國氣候大會發言人事後證實,衝突造成兩名警衛輕傷、場地輕微損毀,但「會議安全無虞,談判仍正常進行」。
告別封閉,COP30打造人民氣候大會

本屆COP30展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氛圍。相較於過去在杜拜與亞塞拜然等地舉辦、政治空間較封閉的氣候峰會,巴西主辦方選擇開放與包容,鼓勵街頭聲音與公民社會參與,試圖打造一場屬於人民的氣候大會。
《衛報》指出,今年非政府組織與原住民族團體得以前所未有地進入會場,與企業與政府代表「分庭抗禮」,成為近年最具公民參與氣息的一屆COP。
接下來幾天,貝倫將舉辦「人民高峰會」與「全球青年集會」,週六更預計舉行數萬人參與的氣候大遊行,象徵民間力量正走入全球談判核心。巴拿馬談判代表胡安.蒙特雷說:「至少,這裡終於發生了點什麼。這代表人們真的關心,也願意發聲。」
「如果我們連自己的土地都保護不了,所有承諾都只是紙上談兵,」一位亞馬遜年輕行動者說。隨著談判持續,外界期待巴西能在分歧中找到平衡,將街頭聲音納入正式文本。一名觀察員向《衛報》表示:「真正的共識,不只要在會場內誕生,也必須在森林與街頭被聽見。」
《遠見》聚焦巴西貝倫・全解讀COP30
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於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亞馬遜森林門戶城市貝倫登場,預計將吸引全球五萬人共襄盛舉。
今年將帶來哪些突破性承諾與行動?透過《ESG遠見》即時報導和深入分析,帶您掌握COP30的重點討論與決策動向!>>看更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