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企業案例

辜成允生前的遺願,靠台泥研發的這碗麵達成了

15碗減碳環保麵相當於一棵樹的每日平均減碳量
辜成允生前的遺願,靠台泥研發的這碗麵達成了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左)化身大廚,與君品飯店主廚一同示範料理蝦紅素紅藻蕎麥麵。

| 攝影 賴永祥

台泥對外公佈「蝦紅素紅藻蕎麥麵」研發成功,這堪稱是世界第一碗減碳環保麵。一公斤的蝦紅素紅藻能吸收1.83公斤的二氧化碳,蝦紅素紅藻蕎麥麵,七碗麵的減碳量,約一顆足球大小的二氧化碳量,15碗麵就相當於一棵樹的每日平均減碳量。

「今天這個場合,是台泥最輕鬆的聚會,卻同樣也是最嚴肅的聚會,」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站上舞台開口第一句話便這麼說。

既非股東會,也不是法說會,這天(27日)是台泥「碳循環 綠經濟」記者會,發表兩項碳循環「蝦紅素」產品。

輕鬆的是,地點不僅選在君品飯店,又有蝦紅素特製餐點。嚴肅的是,背後所關注的是地球永續問題。


圖/蝦紅素特製餐點。


圖/蝦紅素紅藻蕎麥麵。

台泥2011年起與工研院合作,從鈣迴路二氧化碳捕捉系統,到生物固碳養殖「雨生紅球藻」,培育出高價值的蝦紅素紅藻。現場公布第一項成功開發產品就是蝦紅素紅藻蕎麥麵,堪稱世界第一碗減碳環保麵。第二項則是「asta」蝦紅素系列保養品。

舞台上,張安平化身大廚,與君品飯店主廚一同示範料理蝦紅素紅藻蕎麥麵;回到座位,他大口品嘗添加蝦紅素的多款餐點;席間,不忘穿梭各桌,提醒賓客蕎麥麵該如何搭配特別製作的馬告顆粒粉、七味粉、和蝦紅素紅藻海苔。

張安平定位,「今天不是產品發表會,而是概念的溝通會。」人高馬大的他滿場跑,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對台泥來說,投入碳捕捉技術研究一事,已布局多年。如今又跨出關鍵一步。從前任董事長辜成允時代,這便是辜成允的最大心願。


圖/「asta」蝦紅素系列保養品。

自張安平接任董事長後,亦念茲在茲,要如何將碳捕捉技術效能再提高,走入商品化及市場面,讓社會大眾更「有感」。

一公斤的蝦紅素紅藻能吸收1.83公斤的二氧化碳,而此次開發的蝦紅素紅藻蕎麥麵,七碗麵的減碳量約一顆足球大小的二氧化碳量,15碗麵就相當於一棵樹的每日平均減碳量。

2016年在工研院協助下,台泥的花蓮和平廠建置台灣首座鈣迴路碳捕獲試驗廠,把原本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經過固碳,轉換成可供生物代謝運用的有效碳源,並倒入富含蝦紅素成分的微藻養殖,完成開發蝦紅素醫美產品、保健食品及醫藥品等,落實循環經濟概念。

由於成本與製程等因素,初期,這兩款商品僅會作為特殊活動義賣,不會大量生產上市。但張安平強調,藉此機會,讓外界了解,面對「減碳」議題,大家還能做得更多。

蝦紅素紅藻蕎麥麵,會先在12月1日太魯閣馬拉松的原夢市集嘉年華會中限量義賣,所得全數捐助世界展望會的花蓮助學行動。「asta」蝦紅素系列保養品則將於2019年1月舉辦義賣,所得全數捐助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的V.R.雙寶快樂學機器人教學計畫。

其次,扭轉大眾對水泥生冷的印象,是他另一個願景。

兩個月前,台泥陸續舉辦多場水泥工作坊,提供水泥以施工技術,讓民眾DIY做文創藝術品。這天記者會現場,桌上就擺著以水泥為基座做成的小盆栽。會場布置得綠意盎然。「要讓水泥變成有溫度,」這句話一直在張安平心中。

第三,經營版圖的國際化之路,亦持續開出新局。

同樣在這天(27日),台泥完成發行美金4億元之五年期海外無擔保可轉換公司債。此發行案不僅為過去一年來台灣發行規模最大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發行金額創下大中華區水泥業者可轉債發行史上最大規模。

若加上今年7月底發行的5.49億美元海外存託憑證,台泥今年成功在國際資本市場共籌資約9.5億美元,累積創下三項紀錄:台灣發行公司近八年來最大海外籌資金額、台灣史上非金融非科技公司海外發行最大規模、以及大中華區水泥業者過去十年來最高的國際融資規模。

10月份,台泥也宣布與土耳其最大水泥集團OYAK洽談合資合作的JVC新公司,有助於延伸至歐亞非等地的水泥市場。


圖/張安平吐露經營台泥的最大信念,就是對地球永續作出貢獻。

11月19日的法說會,張安平吐露經營台泥的最大信念,就是對地球永續作出貢獻。

他指出,地球現在有超過77億人口,環境汙染,人口老化,能源問題,廢棄物氾濫,氣候暖化等,諸多問題迫切且沉重,已經無法用過去經驗來解決,必須找出新想像、新技術,把挖出來的二氧化碳放回去或者再利用,「台泥想做的事情很多、很廣、也很急。」

記者詢問他,碳捕捉講了這麼多年,投入經費不容小覷,是否有壓力要快點帶來收益?「你們覺得慢?老實說,我們才覺得慢!」張安平確實比任何人都還著急。

但他的著急,不在於碳捕捉要立即獲利的壓力,而是做環境、社會更大尺度的責任感。「做這件事不是台泥要靠它賺錢,你可以寫上去,從我上任就說,台泥不是追求最大利潤,」張安平直言不諱,給股東合理報酬回饋是公司經營的義務,但維護環境永續同樣是不可逃避的責任。

未來對於碳捕捉技術,張安平展現持續投資、開發新應用的決心,「我會在董事會提報爭取預算,明年至少5、6億跑不掉,」他說。這份堅持從辜成允到張安平,將會一路走下去。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