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究竟要踏入何種產業?不妨從政府推動的「5+2產業創新計畫」看出端倪,調查發現,台灣20年的產業發展,以及未來熱門的「產業新貴」,都從這七大產業出發,提醒學子及家長們密切關注。
政府的「5+2產業創新計畫」,可能左右台灣未來20年的產業發展方向,帶起以「兆」元計算的經濟規模,以及每年數千個新工作機會。讓人滿心期待,若能搭上這列立即就業班車,或許有機會晉升未來的科技新貴!
但每逢選舉,又會看到各方政治人馬針對政府經濟政策,例如風電、生技、綠能、循環經濟等議題互噴口水。不禁又讓人遲疑,這些產業計畫會不會只是政治人物的畫大餅充飢?
究竟「5+2產業」能創造多少工作機會?真的有前景又有高薪?
為了解開這個疑惑,《遠見》與國內最大的求職網站104人力銀行合作,首度針對「5+2產業」下的七大產業,設定相關產業關鍵字,撈取近六年來(2013~2018)對應的工作職缺數與薪資數,分析5+2產業開創的工作機會有多少?薪資表現又是如何?
物聯網、智慧機械職缺多,薪情最樂觀
綜觀5+2產業工作機會數六年來的變化,可發現「物聯網」「智慧製造」「生物醫學」是工作機會數最多、成長最快的三大產業。三者至2018年Q3,都有高達逾7000個工作機會。
尤其「物聯網」和「智慧製造」的工作數量,六年來跳升了七倍,各從2013年的1000多個工作機會,暴增至現在的7000多個。
如此驚人的漲幅,顯見台灣原本就實力雄厚的科技業和製造業,為了跟上產業數位化變化,不但早將「物聯網」和「智慧製造」列為轉型目標,也有實質剛性需求,才需要大量聘雇相關領域的新人,甚至是用高薪搶人。
進一步分析,2018年物聯網相關職缺內容,「軟體/工程類人員」占比高達46.2%,開出3605個職缺;其次「工程研發類人員」,占比11.5%,有899個職缺,兩者相加逼近五成八。
在薪資部分,物聯網相關職缺平均薪資為6萬8575元,薪資中位數為6萬元。相較主計總處統計大學以上學歷的平均薪資僅在30K~32K之間,屬於高薪一族。
至於智慧製造的職缺內容,出缺最多的是「軟體/工程類人員」,占40.4%,有2885個職缺。其次是「工程研發類人員」,占10.8%,有774個職缺。第三為「操作/技術類人員」,占9.2%,有656個職缺。三者合計超過六成。
薪資部分,智慧製造產業平均薪資為6萬1618元,中位數為5萬3000元。雖說較物聯網產業少了7000元,但依然比一般平均薪資高出2萬元。
物聯網和智慧製造無疑是兩大最夯產業,企業對人力的需求,以軟體設計和研發為主,想搶進這兩個產業的學子,不妨選擇「資訊」「工程」學群。
生醫、國防、循環科技仍夯,跨域前景看俏
其他成長明顯的領域,還有「生物醫學」「國防」和「循環科技」產業,六年來職缺數翻倍。「生物醫學」相關工作機會從3423個增至7057個;「國防」相關工作機會從828個成長到2289個;「循環科技」職缺數則從707個成長到1467個。
但細看職缺與薪資,發現三者成長前景不太相同,國防未來趨勢看俏,生醫和循環科技相比就較為混沌。
生醫領域在2018年有高達7057個職缺,與當紅的「物聯網」和「智慧製造」比肩,但翻開職缺內容,占比最高的卻不是大眾直覺的醫療、生技等專業工作,而是「業務銷售類人員」,占比達24.2%,職缺數1705個。接下來是「操作/技術類人員」,占比14.3%,職缺數1006個;排名第三的才是「醫療專業類人員」,占比9.5%,職缺數671個。
或許是因業務職缺占比較高,導致「生物醫學」產業2018年的平均薪資為4萬7376元,中位數為4萬元。相較智慧製造與物聯網低了不少,甚至在七大產業中,僅高於新農業而已。
細看個別職缺薪資,「生技/醫療研發類人員」的平均薪資超過5萬元,比「業務銷售類人員」多了2000元。可見相關科系出身若走研發職,依然可以透過自身專業幫自己加薪。
至於國防領域,很多人乍看可能會懷疑「台灣有國防產業嗎?」如果告訴你,國防相關招聘最多的人才,是「資安領域」,在這個網路攻擊、資安洩漏屢屢讓大企業灰頭土臉出面道歉的時代,可能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國防產業職缺前三名,分別是「MIS/網管類人員」,占29.1%,有666個;「軟體/工程類人員」占16.2%,有371個;以及「操作/技術類人員」占11.4%,有260個,幾乎都是與資安相關的軟體工程師與技術人員。
職缺數看似不算多,但成長強勁。在萬物聯網的今日,企業和政府機構勢必愈來愈重視資安議題,MIS也成為防守企業資訊安全的門神。
這也帶動國防領域薪資爬升,2018年相關職缺平均薪資達5萬5729元,中位數為4萬9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法務/智財類人員」平均薪資高達6萬6216元、中位數為6萬元。可見在資安議題延燒之下,結合資訊與法律相關的跨領域人才會更搶手,目標是就讀資訊或法律相關科系的學子,不妨搭配做為跨領域選修或雙主修。
近年來熱門的環保議題,也帶動循環科技起飛,但或許因尚處於發展前期階段,很多職缺內容雖然都與該領域相關,卻沒有明指哪一種專業才能踏入這個產業。不管是環境、資訊、工程、商管,甚至休閒遊憩都能進入此一領域。
循環科技產業的職缺數,最需要「操作/技術類人員」占18.8%,有1220個職缺;「業務銷售類人員」占13.3%,有865個職缺;「旅遊休閒類人員」占12.2%,有791個職缺;「環境安全衛生類人員」占10.2%,有662個職缺;「工程研發類人員」占10.1%,有656個職缺。
由於工作內容差異,也造成此一產業薪資落差極大,工程研發類人員平均薪資可達6萬4318元,但旅遊休閒類人員平均薪資卻只有3萬53元。至於相關專業學科對應的「環境安全衛生類人員」,平均薪資則是4萬5012元。
綠能、新農業尚待發展,人力需求穩定
至於近年來喊得震天價響的「綠能產業」,則呈現「人力需求穩定」的狀態,六年來相關職缺需求都穩定保持在3000個上下,似乎並未如政府與媒體熱議那般需求強烈。
職缺需求最大的是「操作/技術類人員」占比28.8%,其次是「工程研發類人員」占比16.5%,第三是「業務銷售類人員」占比12.6%。平均薪資為4萬8756元,中位數則是4萬9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分析職缺產業類別,「光電及光學相關業」居首,但「人力仲介代徵」和「顧問/研發/設計業」分占二、三位,甚至擠下相關性很高的「電力機械設備製造業」。
或許是因風電等新能源產業,尚在推動初期,企業在國內找不到人才,才讓「人力仲介代徵」和「顧問」較吃香。
這也代表,如果能率先卡位相關領域,就有機會成為台灣新能源產業的第一批前驅部隊,擁有職位與薪資快速晉升的潛力。
另一個近年廣受關注的「新農業」,則是5+2產業中職缺數最少、薪資最低的一項。就算六年來職缺數翻倍,一年的人力需求仍未超過500人,平均薪資是4萬6700元,中位數4萬元,落居5+2產業的最後一名。
從職缺類別來看,「操作/技術類人員」需求最大,之後都是銷售相關人員,如「業務銷售類人員」「門市營業類人員」「行銷類人員」。
對應近幾年的精緻小農趨勢,投入的年輕世代都有知識、有技術、有理想,也願意種出品質佳、符合有機無毒趨勢的優質農產品。但因多數缺乏市場銷售與品牌包裝的能力,經營得仍很辛苦,以致最需要「銷售和行銷類」人才,協助打開市場能見度。
學子不妨根據這份大數據調查結果,發掘未來方向,並以此為未來就業的參考座標,了解該選擇哪些領域,更有機會名列下一個產業新貴!
調查說明
執行單位:《遠見》、104人力銀行
調查方式: 1.篩選近五年有更新過的履歷且工作經歷在五年內的工作經歷
2.「工作名稱」及「工作內容」,篩選有五加二產業相關關鍵字的工作,進行職缺數目統計與薪資分析
資料區間:2013∼2018年Q3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