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誰說氣候不政治!COP27讓烏克蘭不遠千里來抗議?

全球瘋減排,為何唯獨烏、俄搶碳排?

烏克蘭談判代表、烏克蘭環保與自然資源部副部長格林丘克 。白育綸攝

| 攝影 白育綸

俄烏戰爭打不完,但烏克蘭並未缺席COP27,而且還是首次參與聯合國氣候締約大會。究竟烏克蘭想訴求什麼?《遠見》記者現場直擊報導,帶你瞭解!

「俄羅斯的代表們,發言權輪到你,可以開始你的發言,」當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大會(COP27)開幕、談判代表齊聚,主席蘇克里(Sameh Shoukry)呼喚才剛舉手的俄國,卻只迎來一陣沈默,讓大伙一度以為是秘書處忘了給俄國麥克風。

原來,在此之前烏克蘭曾發言,譴責俄羅斯挑起俄烏戰爭導致生態浩劫,俄羅斯代表舉手是為了反嗆,但等到主席點名又臨陣退縮、選擇噤聲。事實上,這也是俄烏在整個國際政治舞台上角力的寫照。

在今年的國際氣候社群、談判場上,俄羅斯在檯面上幾乎完全缺席。俄羅斯的石油巨擘,則選擇在檯面下運作,根據《衛報》報導,遭到制裁的石化燃料業者正與俄羅斯的代表團,一起派出說客(lobbyists),試圖影響談判結果。

相比之下,烏克蘭不但在議程中頻頻發言、更是COP舉辦30年以來,首度在大會場內設立國家館。顯然,烏克蘭在氣候政治的舞台上火力全開,力求創造聲量。

圖/COP舉辦30年來,烏克蘭首度在大會場內設立國家館。圖為展館志工。白育綸攝

烏克蘭首次到COP開館:譴責俄羅斯挑起戰爭、破壞生態

烏克蘭館的攤位,有別於對街活潑、強調自然雨林而花花綠綠的巴西館,灰黑色的陳設、只有一行白色的「Ukraine」,讓空間顯得肅穆。走進攤位中心,來自烏克蘭的土方裝在磚頭大小的透明方盒中,貼附在牆上。

烏克蘭飽受戰火荼毒,台灣人很能同情共感,但氣候變遷跟俄烏戰爭,到底有何直接關係?難道烏克蘭飛越2300公里,只是為了到COP抗議?

《遠見》專訪烏克蘭官方談判代表、烏克蘭環保與自然資源部副部長(Deputy Ministe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s of Ukraine)斯維特拉娜・格林丘克 (Svitlana Grynchuk),以及原為參加第17屆青年氣候大會(COY,Conference of Youth)而來的氣候倡議者、烏克蘭籍大學生蜜拉・西里琴科(Mila Sirychenko)。

「我們不遠千里來到這裡、提出4點聲明,是為了展示戰爭對烏克蘭家園的破壞,對能源建設的破壞,因為烏克蘭在能源轉型上其實是有巨大的潛力,」格林丘克說。

戰爭本身就是碳排大戶,且極易失準低估

回到戰爭本身對碳排的影響,可以從3個層面來說明。

首先,戰爭本身就是一個碳排來源。

根據Global Citizen報導直言,過去氣候危機需要被視為國家安全議題對待,需要軍事級的投資。然而,軍隊營運、戰爭本身引發的碳排放耗能龐大、且容易被低估。

環境NGO「衝突與環境觀察者(Conflict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就曾指出,其實各國軍隊備戰儲存的油料、煤礦,都讓軍隊成為化石燃料公司的忠實顧客。

軍事部門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總碳排的6%,且環保倡議者告訴《衛報》許多國家以機密為由,根本不會將碳排上報,或者只報部分的數字,例如軍事飛行器算到航空業、軍事科技算為科技業、軍事堡壘算為公共建築,極容易低估與失準。例如,將軍機以民用機的碳排來估計,數據很可能出現偏差。

何況,戰爭中炸彈爆炸常常導致動物棲地受損,危害生物多樣性、土壤、水質、空氣的污染,造成人類也無法居住生存。

俄烏爭搶領土,竟寧願揹碳排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點則在於,當碳排成為各國壓力,大會上俄烏就克里米亞地區的碳權爭論不休,為了卻是多算一點在自己身上。過去俄羅斯試圖回報克里米亞地區的碳排量,如今又要計入戰爭以來新佔領的地區如盧甘斯克(Louhansk)。

「就算碳排算在他們身上,他們也一點都不在乎。」西里琴科相信,俄羅斯今年沒有端出國家館,實在是怕招到更多的罵名。

如此作法對於關注COP27的台灣人而言或許會覺得熟悉。今年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演說中,也提到了「一中政策」以及對台灣的氣候政策規劃。「一中政策」出現在氣候領域的國際舞台,且被中國官方公開提及,這是第一次。

侵略國透過在泛聯合國體系的會議不斷承擔主權爭議區域的責任,例如在氣候會議中申報碳排量,為的就是打迷糊仗,給國際社會留下一個「喔~原來這地方,他在管!」的既定印象,以延伸該國主權的正當性。

脫離俄羅斯,光說不練沒有用

第三個觀察點是,COP27上的俄烏角力,恰好也映照出反省歐洲能源供給、能源轉型的機會。

「諷刺的是,很長一段時間,歐洲覺得俄羅斯應該被譴責,但又同時向俄羅斯付出鉅款、購買天然氣,等於是在支持邪惡帝國(evil state)!」西里琴科說。

西里琴科認為,如果不是歐洲如此耽溺於俄羅斯的便宜化石燃料,或許也就不會讓俄羅斯覺得自己足夠強大,而有信心挑起戰爭。

「不可能說一句:『俄羅斯、烏克蘭,你們不要打架』,就可以換來和平。老實講,如果有一場戰爭在歐洲的中心一直打,也很難說這地方可以多永續!」面對獨裁政權,西里琴科認為,烏克蘭需要的還是實質的軍事協助。

圖/氣候倡議者、烏克蘭籍大學生蜜拉・西里琴科(Mila Sirychenko)。白育綸攝

西里琴科是一名年輕的環境倡議者,來自烏克蘭的馬立波(Mariupol),2個月前在進入維也納的大學就讀,專攻環境科學與政策,能夠讀書上學,幾乎是烏克戰爭以來,唯一一件讓她心情平靜的事情。

西里琴科原先為了COP27前三天的第17屆青年氣候大會(COY,Conference of Youth),她發現這是可以為烏克蘭發聲的機會,為了改變大家對烏克蘭的想法而留下。

「對於到底在烏克蘭發生了什麼事情,遠不是大家目前所想的,」西里琴科說,因此她很樂於多多發言。跟她談話的對象之中,許多人認為戰爭已經結束,或是俄羅斯才是對的一方。她感嘆,雞蛋與高牆之間,仍有許多人選擇噤聲。

開戰之初她在西班牙吃冰,從此無法回家鄉

西里琴科回憶,她在今年2月20日跟家人到西班牙巴賽隆納旅行。旅途中,她吃著冰淇淋、滑著社群平台Instagram才發現,那場她怎麼也不相信會開打的戰爭,已經攻進了自己的家鄉。對於大部份的烏克蘭年輕人而言,雖然知道俄烏情勢緊張,但戰爭就像上個世紀的事情,相關印象只有電影、教科書裡的二戰記載。

雖然西里琴科一家人從此未曾回到烏克蘭,但僥倖在海外活了下來,西里琴科覺得有義務要為國家做更多事。所以,西里琴科也在COP有多年傳統的週末遊行中組織烏克蘭人上街。

雖然依照大會規定,抗議不可以拿出國旗或直接寫下國名,但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們標語寫著「拒絕石油巨擘」,實際上也是在抵抗石化燃料輸出的大國俄羅斯。

對於西里琴科或格林丘克來說,戰爭劇烈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家人在歐洲四散、學新的語言與找新的工作,在在都是發生在每一個烏克蘭人身上的日常。

格林丘克除了在政府擔任要職,也是一位母親。戰爭開始後,她的家人四散,女兒因而不得不到遷往義大利生活、讀書。這一趟來,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女兒,也讓她感到欣慰。

戰爭掀起的,不只是人道災難、通膨惡果,也是一場場氣候與生態危機。畢竟,沒有和平,哪來永續?

★《遠見》直擊COP27|點入專題追蹤更多淨零永續議題★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