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台灣現場

遊山海圳綠道 走進台灣400年

從台江內海直達玉山 海拔爬升3952公尺
遊山海圳綠道 走進台灣400年

圖/大凡工程顧問提供。

| 攝影 張智傑

多數人聽過步道,但你聽過「綠道」(Greenway)嗎?綠道,是近幾年來國際當紅的新趨勢,也已是台灣的新顯學!

美國步道協會(American Trails)指出,綠道就是「開放空間廊道」,可以創造戶外休閒機會,保護野生生物及環境。

英國永續運輸促進會(Sustrans)則認為,綠道是「無車輛交通的路線」,常是沿著舊鐵路、運河、河岸、森林路徑,及通往都會區的細長開放空間。因此,許多綠道從都市紋理中穿梭而過。

加拿大全國步道組織(Trans Canada Trail)主張,綠道能讓國民與國際觀光客,探索大城與小鎮,體驗多變的地景,發掘豐富的歷史與多元的文化。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對綠道則有更美麗的形容:「如果台灣是一片葉子,中央山脈便是葉片的主脈,綠道連結了錯綜複雜、相互連結的藍綠帶,則是葉緣和微細葉脈。」

山海圳綠道〉歷時八年 今年完成定線探勘

在一群有志之士推動下,近幾年來,台灣已陸續推出了幾條國家級綠道。其中一條就在今年成形,那就是山海圳國家級綠道。

山海圳計畫主持人、大凡工程顧問主持人李嘉智說,許多國家及城市嘗試透過綠道的整合,連結因經濟發展而受到切割破壞的自然棲地。這股思潮如今吹入台灣。

近年全台各地廣設步道與自行車道,加上原本興盛的登山健行、戶外運動風氣,造就綠道風潮興起。以「山海圳」為例,一年前公私部門合作,從社區拜訪,路線調查到主題規劃,才在今年完成定線探勘,全長177公里。

千里步道協會發起人之一、作家小野指出,早在2011年10月他就到台江海尾演講,參與提倡山海圳綠道。

作家小野早在八年前就參與山海圳綠道倡議行動,如今見證路線規劃成型,感動不已。

小野回憶,當年任台南市長賴清德,同意打掉一公尺寬的水泥地,擴寬自行車道,讓他印象深刻。兩人當年還在溪頂寮楝樹綠道,一同種下台灣紫楝樹,象徵攜手綠道倡議。

八年後,2019年10月初,小野舊地重遊,參加試走體驗大會師,與林務局副局長林澔貞、前奧運國手紀政等一行人,在曾文水庫搭乘觀光遊艇,遊歷山豬島、飛鷹峽谷、馬頭石等景觀,渡過山海圳最獨特的「水路」路段,體驗以水利遺產為主題的「大圳之路」。

剛成形的山海圳有什麼特色呢?

從台江內海到玉山,一次看遍歷史文化、水利遺產、原鄉生態。

海拔0到3952公尺〉從山到海 串連三大族群文化圈

首先,它是一條貫穿海拔0到3952公尺的路徑。

由海拔0公尺的台江國家公園出發,沿嘉南大圳,上溯至烏山頭水庫,經東西口健行路線到曾文水庫,再沿曾文溪經過阿里山,最終抵達海拔3952公尺的玉山。

其次,它沿途的多變樣貌更是精彩。跨越台南、嘉義兩縣市,包含10個城鄉區生活圈;途經3個國家風景區、2個國家公園、3個國有林事業區、2座水庫,及3大河川流域。

人文景致更串連台江、西拉雅、鄒族等三大族群文化圈;環境特色則涵蓋5種氣候帶林相和4種水域,呈現平原田野至高山草原的千變萬化。

林澔貞忍不住讚嘆,山海圳涵蓋豐富的人文與自然地景,從山到海,充滿台灣生活和文化意象。

由玉山登山口往排雲山莊,路段不乏岩石峭壁,山友們行經此處,除了抬頭賞美景,也要小心腳下安全。

三大主題〉內海、大圳、聖山 一次飽覽

山海圳沿線風土產業與族群特色,又可分成三大主題:歷史文化的內海之路、水利遺產的大圳之路及原鄉生態的聖山之路。

起點由台江國家公園開始,也是整個「山海圳」誕生的「原點」。

早在2007年,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就發起愛鄉護水的公民參與行動,以海尾朝皇宮「大廟」為中心,規劃出45公里的自行車道。沿途可遊覽台江國家公園、曾文溪出海口、溪頂寮保安宮、茄拔天后宮等地。這是「山海圳國家級綠道」的前身。

以此為基礎,沿嘉南大圳向上游延伸,一路串聯至玉山,進化成今日全長177公里的「山海圳」。

2017年8月,20多位來自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海佃國小「小台江」河流讀書會,及學校師生志工們,已搶先走完山海圳,見證這一條具台灣特色的朝聖之路。

當時參與全程的台南市社區大學台江分校執行長吳茂成分享,沿線可參觀漢人的祭祀圈、西拉雅平埔族的阿立祖信仰、鄒族的創世神話;玉山更是布農族和鄒族心中的聖山。「走在這條綠道上,沿途都有機會與神相遇,」他比喻。

山海圳中段經過的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等,也充滿歷史。

1920年代,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興建烏山頭水庫,為從曾文溪上游引水,在台南市六甲區與楠西區間的烏山嶺開鑿引水道。靠近曾文水庫的這端入水口稱作「東口」,在台南市東山區境內的出水口稱為「西口」。

吳茂成回憶,許多四、五年級生年輕時,都走過翻越烏山嶺的「東西口健行」。目前這段被遺忘多年的越嶺路,持續逐段修復中。

李嘉智補充,從烏山嶺西口出來,地勢由丘陵進入平原,沿著水圳兩邊的自行車道看,農田都有不同景象。

而往玉山方向走進「聖山之路」,腳下步道的前世今生,常能引人遙想當年。

阿里山的特富野古道,早期是部落間往來的聯絡道路,日據時期為了運送阿里山的紅檜、扁柏,闢築鐵道,沿途可見樹頭、鐵軌、棧橋等林業遺跡。

今日,造訪特富野和達邦這兩個鄒族大社,仍可看到部落保有重要的祭典場所,以藤木棚架和茅草搭建屋頂的Kuba(男子集會所)。

登上曾文水庫觀景塔橋,可將360度美景盡收眼底。

鹽水溪出海口,遊客可搭船體驗渡河。

四大價值〉史前、荷據、鄭氏與日據 濃縮台灣史 

山海圳還有一項特色是,多樣的體驗方式。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透露,全程有步道、自行車道、堤岸道路、水圳、農路,途中亦能搭配不同運具,像是渡輪、社區接駁巴士,或是騎乘單車與徒步健行等。

李嘉智歸納,山海圳國家級綠道有四大價值。

一,它濃縮台灣歷史文化的精華,從史前、荷據、鄭氏與日據時期至今日,堪稱是台灣歷史縮影。

二,它展現台灣水利工程的成就,嘉南大圳建造後,嘉南平原得以實施三年輪作,化為富饒之地。

三,它串聯台灣自然環境,有海、平原、丘陵、高山,地貌變化帶來豐富的生態資源。

四,它更蘊藏台灣族群文化的包容,高山族、平埔族與漢人等不同族群在此匯聚。

其實,推廣步道運動的核心精神,從來就不在於「走步道」而已。

李嘉智強調,步道只是一種媒介,如同人身上的血管。步道,是為了把人引進山林,讓人發生連結,嘗試在陌生環境,了解他方的人事物與文化,帶來日常不曾有的生命體悟。

想要親眼見識到玉山雲海,除了要有體力爬上山,還需要有一些運氣。

綠道屬於長距離的步道,一種連結人與自然的線型空間,有更多時間放慢雙腳,用步行認識台灣。

「初學者也不用怕,177公里不用一次走完,分七、八次來,分段走都沒關係,」李嘉智說。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同千里步道協會的那句名言:人人家門口都是登山口!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