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廣獲全球ESG獎項肯定的佳世達,攜手數百家供應鏈夥伴舉辦第一屆「齊力減碳大會」,身為減碳先行者,佳世達喊出全供應鏈在2030年減碳20%目標,另外,已加入RE100的台廠中,多數廠商將2050年設為100%使用再生能源的期限,佳世達則提前10年,他們為何有自信可超車?
究竟是哪一陣風,讓佳世達董事長陳其宏、友達光電董事長彭双浪難得同框,再加上400家供應鏈、市值加總高達1兆美元的廠商,在陰雨綿綿的寒流之際,透早齊聚在新竹北浦的麻布山林?
原來,所有人是為了佳世達第一屆「齊力減碳大會」,來到明基友達集團的員工專屬訓練中心,這座處處流露創辦人李焜耀用心設計、被陳其宏讚為「最適合實踐ESG」的麻布山林。
2014年李焜耀中風後,逐步退居幕後,並將集團內兩大事業體佳世達、友達分別交棒給陳其宏和彭双浪,雖然共同打拼,但兩人鮮少共同出席集團活動。今日彭双浪的出場,以及在座子公司、供應鏈廠商的參與,顯示佳世達攜手大艦隊及上下游夥伴,齊推永續的態度。
生產線碳排僅佔1%,攜手供應商發揮百倍效益
佳世達追進減碳作為多年,自2007年便發行第一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並在2010年取得全世界第一張20吋液晶顯示器產品碳足跡認證。
近年隨國際間逐步達成「2050淨零碳排」共識,跨國企業的碳足跡皆難逃嚴格審視,加上金管會也於今年初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分多階段要求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都讓佳世達深知要做好減碳,一點都不容易。
所謂碳盤查,會依據溫室氣體排放源細分為範疇一、二、三,必須將產品生命週期中從原料、製造、配送、消費者使用到廢棄物回收所產生的碳排都一一計算。陳其宏以投影機為例,裡頭有500多個零件,牽涉數百家供應商,光是一個產品做完碳盤查,就得耗費6至8個月。
過程中最困難的,當屬被歸於「範疇三」的其他間接排放源,由於涉及上下游供應鏈及消費者使用所產生的碳排,相較企業直接及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更加難以管理。
延伸閱讀:碳足跡標準ISO 14067、14064 是什麼?認證步驟一次看
「佳世達在製造的碳足跡只占了1%,99%來自供應商、使用者,」陳其宏指出。而這也是為什麼,擁有1200家供應商的佳世達,會急於在此時站出來,號召上下游伙伴一同加入減碳行列。
陳其宏舉蘋果公司(Apple)為例,從iPhone 13到iPhone 14,僅僅經過一代,碳足跡從67公斤減至61公斤,下降約10%,透過產品創新帶動減碳成效,是很成功的推進。他強調,若台灣中小企業都能跟上減碳腳步,才是找出利基、維持訂單的關鍵。
供應鏈2030年減碳20%
但,企業喊淨零碳排喊了多年,串連上下游產業的倡議,也並非首創,佳世達的獨特之處在哪?
首先,目前已加入RE100的台廠中,多數廠商將2050年設為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的期限,佳世達則提前10年,預計2040年就要達成目標。
其次,是明確訂出供應鏈要在2030年減碳20%。在眾多台廠中,真正訂立上下游減碳目標的廠商,少之又少。佳世達永續長林旺賜透露,佳世達會於2023年啟動第一步計畫,為供應商夥伴設計超過10堂的溫室氣體盤查課程,協助無經驗者進行碳盤查。
在所有夥伴中,友達所扮演的角色更是不容小覷,「面板占了電腦45%的碳,Paul(彭双浪)責任重大。」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說道。
事實上,友達自2008年起便展開了「友達綠色承諾(AUO Green Solution)」推廣工作,在原物料採購、製造、設計到回收各環節中,都加入綠色元素,並在2013年成立CSR委員會、2018年設立永續總部及設立永續長,布局已久。
「過去我們覺得減碳是nice have,現在是must have。」彭双浪強調,他也指出,近年財報顯示,友達投入ESG後,每年幾乎可節省2、3億電費,長期下來省下的成本十分可觀。
此外,友達旗下專做廢水回收的子公司友達宇沛,也開始替企業做碳盤查、碳管理平台;友達數位科技則利用AI技術,協助企業改善製程、效率,進而節能減碳,都讓危機轉化成了商機。
延伸閱讀:國家規範、碳盤查、碳稅三把利劍抵住喉頭,電子業ESG不動不行!
景氣下行與否,都不該影響減碳進程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全球溫升若超過1.5度,將對環境與生物造成不可逆的衝擊。目前全球每年碳排約400億噸,只要再累積4000億噸,就將超過1.5度。眼前大限正一步步逼近,無論政府、企業、或個人,都沒有太多時間。
儘管景氣持續下行,恐怕要在明年第一季或第二季落底後,才有望在下半年看到復甦,但這都不影響佳世達減碳進程。
「不管景氣up and down,減碳總是要開始,」林旺賜強調,面對沒有經驗、還在觀望的中小企業,就得透過不斷溝通,讓更多人理解投入ESG並不是多花錢,長期更是降低成本、提升獲利與競爭力的關鍵。
「我們真正想看到的是大家一起做,台灣的地位才會提升,」陳其宏也期許,「親善土地、愛護土地,這也是KY(李焜耀)過去一直教導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