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22年3月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事隔9個月後,國發會再公布「12項關鍵戰略」,打出整合跨部會資源,制定行動計畫;儘管淨零碳排的大旗在前頭揮舞得激烈,事實上,再生能源的進度卻是一延再延,脫離了現狀,這椿行動計畫是不是忽略了現實與業者的現狀?
國發會28日發布淨零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劃(草案),希望由中央開始與地方、公私協力,再加上國際合作,要加大減碳力道。
延伸閱讀:最新指引/國發會上修2030減碳目標、12項戰略一次看
國發會不僅提出2030年減碳目標由20%上修至24%±1%,電力配比上,原本燃氣50%、燃煤30%、綠能20%,調整為燃氣50%、綠能30%、燃煤20%,直言這是「強化目標」。
根據此行動方案計劃,2030年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要達到至少45.46GW,扮演主力的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將各占13.1GW及31GW,合計44.1GW。不僅較2022年3月公布數據,離岸風電占5.6GW、太陽光電占20GW,兩者合計40GW,硬生生的多了4.1GW,讓不少業者及企業「憂心」,工總更公開表態是從「很艱鉅的挑戰」再升級加碼「難以獨力承擔之重」。
再生能源要延後1年才達標
原定2022年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要達11.25GW、離岸風電風機數要完成200座,但,真實的狀況是太陽光電只達到10.22GW、離岸風電風機只完成188座,可以說雙雙沒達標。光電業者表示,太陽光電今年完成了2.52GW,已經是歷年完成度最高的一年了,也超過年度2.5GW的目標。
即使今年光電跟風電都有明顯的推進,但,經濟部長王美花已經證實,2025年再生能源占20%的目標已確定跳票,預估2026年10月才能達到,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在立法院的答覆時獲得再次驗證。
延伸閱讀:一次看懂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影響台灣未來30年的關鍵戰略
曾文生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時表示,再生能源是7~8年的規劃,當裝置容量完成後,也需要隔年才會發電,因此預估整體進度會稍微延後1年。
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梁啟源甚至認為,2025年再生能源不僅達不到20%,甚至比預估的15%還低,恐怕只有11%。
2025年氫能發電,台電沒數字,國發會給91MW目標
被視為潔淨能源救星的氫能,也在此行動方案中也訂出具體目標,2025年氫能發電裝置容量91MW,到了2030年有近10倍成長到891MW,2050年時再放大到7300MW,要讓氫能發電占比達到9~12%。
對於混氫發電,台電確實與日本三菱重工簽定MOU,要在2025年於興達電廠氣渦輪機組混燒5%氫氣發電,做為示範,是否能如國發會規劃有71MW的混氫發電裝置容量,台電表示:「由於氫短期內還不好取得,這個示範主要是建立大型機組混燒的運維經驗,所以不會強調發電量。」「同體積的氫氣熱值僅有天然氣的1/3,實際測試才會知道出力多少,目前電廠還沒有數字。」
究竟是,為政治支票兌現跳票找出口?還是過去規劃之際,理想與現實缺乏通盤的溝通與整合,以致於差距愈來愈大?不僅差距拉大,國發會還加碼拉高目標值,壓力落在執行單位上,只能承受。
延伸閱讀:台電呼應2050淨零碳排開第一槍,混氫發電明年上路
工總提4解決方案,推動碳盤查機制
工總認為,政府必需極提出措施、提供資源,協助產業,才能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而為達成淨零轉型目標,工總提出4項問題與解決方案。
- 提升中小企業的減碳意識
- 建構中小企業碳盤查能力
- 加大資源,協助製程改善
- 加速推動能源轉型
工總建議,為確保2030年供電無虞及達成減碳階段目標,除了燃煤、燃氣、再生能源外,核能、氫能也都應列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