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新能源

德國直擊/德國拚百分百綠電,電網公司如何突圍轉型?

原文自《遠見雜誌》2023年02月號

為因應能源危機,德國正加速改革斥資龐大、耗時費力的電網。此為50赫茲能源經濟部主任基維特。張智傑攝

| 攝影 張智傑

能源危機中,德國正加速完善全國基礎建設。其中,斥資龐大、耗時費力的電網,是重中之重。為東北電網區1800萬居民輸送電力的電網公司「50赫茲」,肩負能源轉型責任,他們如何加速前進?

從「50赫茲」(50Hertz)13層樓高的總部屋頂朝下眺望,龐大、現代的柏林火車總站映入眼簾。遠方的市區邊緣,成群的風力發電機翼,在藍天下緩慢旋轉著,將寶貴的風電從郊區輸進市中心,日夜供應整個柏林日常運作。 

50赫茲新聞發言人古斯泰特(Volker Gustedt)解釋,此區人口相對較少,農業活動較低。大塊土地掌握在投資者手中,而非零碎農地,都是發展風電場的優勢。 

然而,綠電再多,送不到需求處也是白搭。電網的建置與更新,就變得十足重要,隨著歐洲能源危機持續蔓延,這更成了當務之急。 

「所有的計畫都得加速,比過去快還要更快,這讓我們壓力超大。」50赫茲能源經濟部主任基維特(Wilhelm Kiewitt)表示。 

50赫茲是德國四大輸電業者(TSO)之一,在德東北區營運約1萬公里長的電纜。目前,50赫茲電網區已有約六成電力來自再生能源,更計畫2032年就要達到百分百綠電。這極具野心的目標,50赫茲打算怎麼做到? 

延伸閱讀:輸不起的能源轉型戰,綠能發展與經濟可兼顧?

供電不穩挑戰〉 產電方式及地點多元,如何集中入電網並穩定供需? 

隨著再生能源供電比例提升,供應不穩定的挑戰也會更加嚴峻,而再生能源除了產電時間不定,其實,產電地點亦是關鍵。 

過去,中心式的發電廠,可以建置於靠近大量需求之處。輸電業者的主要工作,是將發電廠的電力送往配電處,過程相對單純,所需人力也不多。 

許多傳統發電廠,將被產電規模近似的大型太陽能場與風電場取代。但這些綠電場未必能就近設在需求所在地,而更可能出現在風最大、或是空地面積最完整之處。 

安裝在家屋的太陽能板、社區性的小型風場等「分散式發電裝置」,數量也逐漸增多。要如何有效率地將這數百萬台零散的產電裝置融入電網,並將更遙遠的大規模電力輸送至需求處,是第一層新挑戰。 

其次,為了節能、去碳,愈來愈多設備轉向電氣化。例如,即便在安裝工人吃緊的限制下,歐洲多國熱泵銷量創下新高。未來幾年,預計會有更多建築淘汰天然氣保暖系統,轉用耗電的熱泵。這表示整體需電量將會上揚。 

另一項愈趨強勁的電氣化趨勢,是電動車。在理想狀態中,電動車中的電池也能做為小型儲電裝置,在必要時吐電回到電網,幫助平衡整體供需。 

但這種「V2G」( Vehicle to Grid)模式至今尚未成為現實。愈來愈多的電動車車主會在何時充電?哪些時候可以汲取這些車中的電力?對電網公司來說,仍是未知數。連電量需求的尖峰、離峰變化都難以預測,也就遑論要利用它們做為解方了。 

電力總需求上揚、但需求模式未明,成了第二層新挑戰。 

推動典範轉移〉 價格透明化,依據智慧裝置可調整用電需求 

面對這新興的龐大挑戰,尚不存在單一性的終極答案。但有著數項各有助益的對策組合。 

首先,是加強跨國電網之間的連結度與負載量。 

德國身處歐洲電網之中,是一大優勢。因為在一個龐大的電網中平衡供需,會比小規模電網來得容易。例如,丹麥生產的風電,可以送往慕尼黑家庭的熱泵使用,這比大規模儲電裝置更具成本效益;「我們也可以利用北歐的抽水蓄電站,那就像是歐洲的巨大電池。」基維特說。 

另外,50赫茲也正與歐洲其他輸、配電業者合作,優化歐洲電力市場設計,促成價格透明化。 

「過去,人們想用電時就用電,因為電力隨時都在,需求可說是『毫無彈性』。」基維特說,「未來在以再生能源為大宗,這種模式勢必要改變。」 

簡單來說,過去是發電廠根據使用者需求,產生足夠的電力。未來,從家庭、商業到工業,將根據供給量,來「彈性化」自己的需求。這就是所謂的需量反應(demand response)。而要讓人或機械可以「做出反應」,就需要讓他們收到市場送出的價格信號。 

這樣的事例已經存在。例如,許多德國駕駛人會在App上查看加油站的即時油價。趁油價低的時段填飽油箱。在德國工業界,工具機亦已可監控歐洲能源交易所現價,調整機械運作,在電價走低時增產。 

未來,各種裝置都需要作出這類智慧決策,調整自己的用電需求。但目前在一般家庭中,智慧裝置幾乎不存在。事實上,估計只有不到1%的德國家庭安裝智慧電表,遠遠落後瑞典、西班牙等早就達成百分百覆蓋率的歐洲鄰居。 

因此,數位化是成敗關鍵。無論是智慧熱泵、智慧冰箱、智慧電動車,都能根據電價調整耗能程度。基維特說:「即使只是少用電半小時,或是十分鐘,我們都想要利用,這是穩定電力系統的一大因子。」 

要讓數量如此龐大的裝置彼此溝通,就必須建立標準通訊協議;其次,是確保這樣的通訊協議安全性。 

菲尼克斯電氣能源垂直市場副主任海沃德(Kevin Hayward)觀察,許多客戶亦有整合建築多項用電、發電及充電裝置的需求;尤其,眾多分散式發電裝置的抵禦網路攻擊的能力,不如過往中心式發電廠高,使得發展電力系統資安服務成為部門一大重點。 

另一個重點,是提升這些裝置的能源效能,以及人民的節能意識。 

由於高度電氣化的社會用電量上揚,如果單一裝置耗電量無法壓低,總需電量會變得過高。基維特觀察,「能源危機,有助於提升社會智慧用電表現。」 

德國前車之鑑〉 忙著建置再生能源,卻忘了更新電網 

50赫茲相信,能源轉型中,優先使用現有技術,是當下更務實的選項。 

例如,與其等待長時儲能裝置大規模發展,不如先設法善用現有的小型儲能裝置;無論是家用的太陽能電池,或是電動車電池,都有助於平衡電網供需。 

不過,基維特推測,對於電網較德國獨立的台灣來說,儲電裝置會更重要。只是這種儲電裝置的主要功能,是穩定電網,本身商業利益較低。但除此之外,諸如電力價格透明化、彈性化需求面等策略,應也適用於台灣。 

基維特也認為,裝設發電彈性較高的發電裝置,優先性應會比大規模儲電裝置更高。德國也正在思索,是否應跟上英、法等國的腳步,引入容量市場,來支持這樣的可調度式發電系統,其中一個可能,就是氫能發電廠。 

換言之,在零碳排的未來中,不再有燃燒煤、天然氣這樣的發電廠,但總會有極少數沒有風、也沒有陽光的黑暗靜滯之刻(dunkelflaute),需要可立刻發電補充供給的機動裝置。容量市場機制便能支持這些每年可能只產電幾十小時的發電廠,透過提供儲備容量來獲得營運收入。 

基維特提醒,「建議台灣不要重蹈德國覆轍。應該整體規劃再生能源與電網的發展,可減少社會付出的成本。」 

德國隱形冠軍菲尼克斯電氣,決定不再隱形 

如果拿著一張條列德國「隱形冠軍」常見特質的清單,走進菲尼克斯電氣(Phoenix Contact)位於布隆伯格的總部,許多敘述都會被勾選起來。  

這裡是人口不到五萬的小鎮,許多員工服務超過20年,且多來自當地。公司是一家代代相傳的家族企業,年銷售額突破30億歐元,但社會大眾大多不太認識它們的產品。  
如今,菲尼克斯電氣改變很多,世界的樣貌也全然不同了。從製作電車的電線接頭起家,菲尼克斯已在電力市場發展超過十萬件產品,並進入軟體解決方案。客戶遍布全球與電扯上關係的各大領域,包括德國電網公司50赫茲。  

任職30年的執行長施圖倫伯格(Frank Stührenberg)說,「你無法再隱形,也不該再隱形。我們現在更想做一個『開放的全球冠軍』。」 施圖倫伯格解釋,菲尼克斯電氣為太陽能、風能提供轉換器等硬體與軟體服務,也是推動自動化的助力,並為許多電解槽與電池供應技術:「我們了解自己位於一個特別的位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願景是為全電力社會賦能。」  

施圖倫伯格表示,當前世界面臨的挑戰非常龐大,諸如氣候變遷這樣的議題,任何公司都無法獨力面對。「我們現在的心態更加開放、透明、尋求合作。」他表示,「隱形冠軍的描述,無法準確傳遞這樣的改變。」  

施圖倫伯格指出兩大風險。一是缺乏人才,包括老員工退休,而擁有數位時代新技能的員工又難尋。第二是氣候變遷造成社會衝擊,將對企業營運帶來挑戰。  

「我們不能只等政府提出解方,企業們也要有所行動。」他說,「百年來,我們仍保有家族企業的文化。以長程思考,在乎的不只是財務表現。我們想結合這樣的特質與企業規模,迎戰未來的挑戰。」

圖/菲尼克斯電氣執行長施圖倫伯格帶領2萬多名員工迎向公司百週年紀念。張智傑攝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