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台回收近7.6萬噸舊衣、換算每人一年丟十件,但半數成了垃圾。近年台灣萌生許多循環時尚新創,要將永續轉化為新生活品味。
當你把舊衣丟進回收箱,準備「做好事」時,你知道舊衣都去哪了嗎?據艾倫‧麥克亞瑟基金會調查,其實當中將近85%最終都被掩埋、焚燒,真正能再利用者少之又少。
事實上,舊衣不只是紡織業課題,消費者也扮演箇中關鍵。
醇味研舊設計室副總監楊秉勳直言,「快時尚不是品牌,而是你穿衣服的方式!」若民眾買衣服習慣只穿一兩次,任何品牌都會淪為快時尚。
如同台灣紡織業上游端興起「循環紡織」,下游的消費服飾端也吹起「循環時尚」風。
2020年8月,日本最大連鎖二手服飾店2nd STREET來台開張,吸引大批民眾挑貨、捐衣,替台灣沉寂已久的二手衣市場掀起話題。
此外,有許多循環時尚新創萌芽,包含關注舊衣續命的醇味研舊、零廢棄時尚的Story Wear,提供消費者除了丟衣、買新衣之外的新選擇。
隱身西門町小巷弄、2017年發跡的醇味研舊,是由許紓語創辦、擔任總監。工作室內陳列許多別緻織品,材料全來自本要進入回收箱的舊衣。
先懂衣、保養,再修改、再造
「衣服循環缺了一塊叫修補!」楊秉勳說,過去舊衣專注回收,卻鮮少人談使用與回收間的保養、修補、與再造。他主張,若能替舊衣「續命」,會比回收循環更節能。
兩人開課宣導衣物教育,從舊衣議題開始談起,進而細說如何挑好衣、正確保養洗滌、基礎衣物修補,甚至不要的舊衣也能改造再製。
楊秉勳都會先帶學員看衣標,細究其材質、洗滌資訊,雖看似小細節,卻是關乎衣服壽命的大學問。以洗滌來說,每種材質特性不同,如聚酯纖維和羊毛不耐熱、麻質不耐攪動等,若未妥善洗滌,衣服恐怕就此報銷。
基礎教完後,則會進階到衣物修補、改造等技術。
不過,近年醇味研舊驚覺,快時尚衝擊下,衣服續命關鍵的修改師正凋零,民眾寧可買新衣也不願修舊衣,且年輕人不願投入修改師行業、產業逐漸沒落。
「台灣覺得修改窮酸,都把修改師趕到百貨公司角落。」許紓語感歎,但修改在日本、歐美,卻是一門專業技藝,更是文化底蘊。尤其日本後改技術高超,改完衣褲甚至價值翻倍。
為挽救衣服續命關鍵,兩人一面呼籲民眾丟衣前先找修改師;同時打造台灣「服飾鞋包修繕地圖」,讓修改師資訊更透明、易取得,也和學校產學合作,傳承修改技藝。
「找修改師不只修衣,好處是你也會認識自己的身體。」許紓語說,多數人可能從沒量過袖圍、不了解身體凹凸細節,和修改師互動後,不僅自我了解,下次也懂得如何買適合自己的衣服。
「我們要讓修改不是窮酸,而是一種生活風格,」楊秉勳堅定說,如今工作室被收入108課綱高中家政課本,他期待衣物教育從學齡深耕,重振台灣修改師產業。
舊牛仔褲復活,變時尚潮衣
走進台北市迪化街婦女新知協會,幾位媽媽正用小剪刀拆開牛仔褲、重新縫成零廢棄品牌Story Wear的時尚單品。這間僅成立兩年多的新創,不只登上台北時裝周,連台北市長柯文哲都愛穿它的再造牛仔衣。
創辦人陳冠百2018年有感時尚汙染,成立Story Wear。不做新商品,選擇改造舊牛仔褲。
起先,陳冠百向回收商、二手店買舊褲重新設計,並和婦女新知協會合作代工,拼接成新時裝;同時,也開辦零廢棄手作課,讓學員自己攜帶褲子改造、製作個人故事小物。
不久後口碑傳開,包含永豐金、萊雅等企業都上門合作,希望將公司舊制服再造成新衣。陳冠百趁勢搭配企業家庭日、野餐日行銷,推廣零廢棄,證明舊衣再造也能很時尚。
「我們不會一直強調環保,反而希望消費者先喜歡設計,再來說故事。」陳冠百說,現在Story Wear每年讓6000件牛仔褲重獲新生,也歡迎民眾捐出不穿的牛仔褲。
儘管偶爾被質疑,為何要多花錢買舊衣再造品?陳冠百淡然一笑說,溝通的路還長,希望未來讓環保再造可以時尚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