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您正使用的 IE 舊版瀏覽器於2022年6月正式終止服務,本站所提供的線上服務需要較新版本的瀏覽器才能使用,建議您更換至 MS Edge、Google Chrome 或其他新版瀏覽器,謝謝。
 
 
全球趨勢

計算碳足跡先看碳身影!氣候變遷新詞彙一次看

近年環境專家提出「碳身影」概念,與其消極減少「碳足跡」,不如留心個人行為對環境造成的改變。Unsplash by Tom Barrett

|

各國企業常將減少「碳足跡」掛在嘴邊,若只是消極減少排放量,結果恐怕不盡人意。2023年,環境行動專家提出「碳身影」概念,呼籲人們不僅要降低「足跡」對地球的負面影響,還得留心個人行為對環境造成的改變。全球氣候變化,逐漸從天災演變到人禍? 

「新聞中充斥著環保主義的話術!」美國非營利機構「氣候溝通」(Climate Communication)的主管哈索(Susan Joy Hassol)解釋,隨著全球暖化加劇,有關環境、氣候的詞彙正在增加。 

語言不僅可以塑造人類的認知行為,也牽動政府決策和行動。「如何將艱澀的氣候變遷、科學政策,轉化成大眾容易理解且能促進公共參與的語言,便是首要之務。」哈索接著提出3個氣候相關用詞,希望2023年能夠更普及、擴大社會溝通。 

延伸閱讀:全球8大嚴重災難都是它害的!溫室效應是什麼?溫室氣體有哪些?

計算碳足跡,先看「碳身影」

第一個氣候用詞是「碳身影」(Carbon Shadow),它比計算個人消費活動的「碳足跡」更具系統性,且涵蓋整體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碳身影」,又稱「氣候身影」(Climate Shadow),發明自經常在《紐約時報》、《衛報》撰文的獨立氣候專業記者艾瑪・派蒂(Emma Pattee)。她的初衷是幫助人們想像生活中的選擇如何牽動氣候危機。 

2021年,派蒂在個人網頁的一篇文章中闡述,每個人因應氣候變遷的言行舉止就如身後映照的影子,如影隨形。碳身影的長度不僅會因開車里程數、空調使用時間而異,也會受投資標的、工作選擇、生育計畫及投票對象等影響。 

「碳足跡」是計算每人交通、用電、購物等消費行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身影」則較為抽象,包含不易量化的行動或價值。 

派蒂舉例,比較一個每週搭飛機一次的人,和每天走路上班的人,前者不論碳足跡或排放量都高出許多。倘若搭飛機的是個氣候科學家,飛往全球呼籲大眾重視氣候變遷,而走路上班的人任職於石油公司營銷部門,且負責「漂綠」企業形象,試問誰更有可能加劇氣候危機? 

派蒂認為,碳足跡無法準確描繪每個人對氣候危機的真實影響。反之,碳身影涵蓋了不易計算的行動,像是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發起的「氣候罷課」(Fridays for Future)、安裝太陽能板、放棄飛行等具有散播力的行為。 

她希望藉由傳遞「碳身影」的觀念,讓人們更有意識地選擇消費方式和職業,並對氣候議題投入更多關注。因此,環境運動專家與倡議組織正推廣氣候變遷新詞彙,強調注重自身「碳身影」,有助提高民眾的氣候意識、對抗全球暖化。 

圖/碳身影涵蓋不易計算的行動,像是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發起的「氣候罷課」活動。Unsplash by Mika Baumeister

氣候風險溝通,須與時俱進

盤點過去一年,全球接連遭極端氣候肆虐,從歐洲熱浪、美國颶風、格陵蘭融冰到巴基斯坦洪災等。《歐洲新聞網》(Euronews)指出,過往人們定義的「自然」災害現象,在21世紀已經變得不「科學」、不「自然」,這些大多是人類行為加速全球暖化的後果。 

巴基斯坦氣候部長雪莉・拉赫曼(Sherry Rehman)坦言,「當我聽到人們將之歸類為自然災害時,我認為這都是人為造成的。」美國非營利機構「氣候溝通」的哈索呼籲,將極端反常的氣候災難改稱為「非自然災害」,以提高大眾警覺。 

最後,哈索提議以更強烈且範圍更大的「溫室氣體汙染」(Heat trapping Pollution)來取代「二氧化碳排放」(Carbon Emissions)一詞。 

語言專家托德(Todd Ehresmann)分析,氣候危機屬科學研究範疇,用字遣詞較為生硬,大眾不易理解相關專業術語,更容易產生距離。然而,他認為,以公眾容易消化的字句或隱喻手法,將抽象的科學概念具象化,能有效促進氣候風險溝通。

托德提醒,與大眾溝通氣候議題的詞彙,必須隨著情況緊迫程度不斷更新,「這也是為什麼會從『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一詞衍生出『氣候危機』(Climate crisis)。」

★現在就訂閱《ESG遠見》電子報,掌握更多永續轉型秘笈★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