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驅動下,中華民國太陽能永續發展協會(TPiSA)第二屆年會中,展開一場政府與產業的對話,究竟政府政策與產業發展之間的距離是否更近了?
台灣真的可以嗎?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看似遙遠卻又迫在眉睫,而若現在不做,起步時間越晚必須付出的代價將會更高。為了達成這個長遠目標,政府政策與產業界落實缺一不可。
在中華民國太陽能永續發展協會年的年會上,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台泥總經理程耀輝、大亞董事長沈尚弘等國內能源相關的一線企業以及5大光電協會龍頭齊聚 ,同時並與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經濟部部長王美花、台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能源局局長游振偉等進行交流。
鄭文燦開3張支票挺光電
在2050淨零碳排的大旗下,再生能源的發展是已經沒有回頭路,鄭文燦致辭時直言,「你們發展的好就代表我們的政策成功,也代表台灣能源轉型又往前走一步,我們彼此是夥伴關係,是命運共同體。」
鄭文燦對於光電產業也開出3張支票:第一張支票,在經濟部下設能源署。
第二張支票,解決土地與場域的難題。行政院會協助簡化審查,讓用地許可跟再生能源許可盡量同步完成。
第三張支票,完善基礎建設。光電專區裡面該有的升壓站、變電站、饋線等基礎建設,想辦法讓更簡單處理,業者能夠專注在案場的土地的整合跟綠能的工程。
鄭文燦更舉過往自己擔任桃園市市長推動綠能,8年綠能成長達80倍,宣誓他推動政策的決心。他強調,施政上會把綠能的比例提高,做為支撐台灣出口經濟的重要基礎。
王美花表示,經濟部的團隊好不好,若是換成別的團隊事情會做成什麼樣子?太陽光電(產業)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問題要解決,不是今天規則定好了,明天就不會有問題,經濟的同仁都是盡心盡力的在做事,盡力的程度好比「趴在地上做事情」認真。
面對能源結構的改變,歡迎產業界跟經濟部一起做政策面的推動,有碰到問題就一個一個來解決。王美花舉例,像是在地方縣市成立工作站就近解決問題、增加人力審查、還有饋線的問題等。最近也在討論營農型及屋頂型的光電產業應用,不論是那一種型式的應用,也都要一步一步去推。
布道精神克服2050達標困難
中華民國太陽能永續發展協會(TPiSA)理事長蔡佳晋表示,這幾年在太陽能產業發展的路途上雖然面臨媒體、NGO及環保團體許多質疑及誤解,期待業者及從業人員都必須發揮佈道家的精神,要有耐心及信心去溝通說明。畢竟,全界依賴碳經濟巳經100多年,現在要用再生能源取代石化燃料道路上難免有質疑。
蔡佳晋強調,2050淨零碳排是人類不得不走的路,地面型、漁電型、營農型及屋頂型,各類型光電應用齊力並進,才能使台灣太陽能持續發展,在2050達標。
農業是人類身體的糧食,潔淨電力是人類文明的糧食,若能用全球1%的農業用地做太陽能發電,就可以達成全球的零碳目標。如果不做,農業也將難抵氣候變遷,面臨產值日益下滑的危機,光電產業可以與農業共存共榮,這點日本及歐洲等先進國家巳有實證。
根據統計,2022年我國光電裝置容量已達2.52GW,即時這幾年推動過程中遭遇疫情、缺工缺料及天候等因素影響,亦是有史以來設置量最高的一年。對此追日趕月的推進,有業者呼籲,完善太陽光電空間發展規劃、加強政策溝通,並維持躉購費率穩定性和完整性,才能增進產業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