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在8月24日排放福島核廢水,在國際上引發軒然大波,台灣民眾更是擔心核廢水影響水產食安。究竟,日本如何排放核廢水?衝擊到誰?含氚廢水吃到怎麼辦?一文告訴你!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8月22日表示,即便國內漁民憂心可能為日本水產出口帶來衝擊,當地居民與鄰國也表達反對,日本政府仍將在天氣狀況許可下,從8月24日起,自福島第一核電廠開始排放含氚的核廢水。
據瞭解,東京電力公司的排放計畫是在24日的正午12點開始排放入海,首波17天內將排放7800噸經稀釋處理的核廢水,究竟衝擊多大?《遠見》9大QA帶你瞭解。
一、為何日本要排放核廢水?
日本要排放核廢水的原因,得追溯回12年前。2011年311大地震,以及隨後的海嘯,使福島第一核電廠六座反應爐中的三座熔毀、冷卻系統失靈,是1986年俄羅斯車諾比核電事故以後,最嚴重的核災。
為了讓反應爐內熔融核燃料保持穩定狀態,防止反應爐發生爆炸或更大災難,日本當局決定持續注水冷卻,這些冷卻水,加上流進反應爐的地下水、雨水,形成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的汙染水,至今已累積超過130萬公噸,逼近儲存槽容量極限,使日本政府不顧反對聲浪,毅然決定排放核廢水。
二、日本政府會怎麼排放核廢水?
岸田文雄強調,這項排放核廢水的計劃將持續數十年,政府也將扛起責任,確保核廢水經過先進液體處理系統(ALPS)處理,並安全完成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停運,協助民間妥善回應對日本產業活動的疑慮。
日本政府也成立兩大總值800億日圓(約合5.488億美元)的基金,應對潛在聲譽損害、支持當地漁業,持續敦促各國解除對福島產品的進口限制。
而營運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TEPCO)和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也將攜手第三方私人公司對排入大海的核廢水進行檢驗,確保這些核廢水會先經過海水稀釋百倍以上,每公升含氚量將不到1500貝克,是日本境內標準每公升6萬貝克的1/40。
三、「氚」是什麼?吃了會怎樣?
日本政府如此大動作釋疑,反應大眾對於核廢水中「氚」物質的疑慮。氚是一種氫放射性同位素,通常用來製造核子武器、醫學用的生物顯影劑,或逃生口標誌等必須在黑暗中發光的物品。
加拿大核安委員會表示,氚化水在生物體內半衰期(指物質濃度經過某種反應降低到剩下初始一半濃度所消耗的時間)為10天,但在身體內,少量的氚會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結合,平均半衰期是40天。加拿大政府規定,飲用水中的氚,每公升不得超過7000貝克。
氚會透過呼吸、攝食,或皮膚接觸進入人體,若極大量攝取氚,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風險。然而,大多數的氚,會以氚化水型態以尿液方式離開體內,或是透過呼吸、流汗排出。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報告也證實,氚的排放量只要保持在日本宣稱法定水準以內,並不會對環境造成顯著傷害。
延伸閱讀:2023日本福島核廢水將排入海!核廢水對人體有害嗎?
四、日本國內有哪些反應?
即便如此,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的決定,還是在國內引起反彈。日本全國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會長坂本正信表示,雖然組織內部有不少成員已經接受政府對排放安全的承諾,但只要一想到可能衝擊漁民生計,他們仍反對此舉。
而日本最大零售集團永旺(Aeon)也宣布,將會和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合作,對來自福島縣的漁產品進行自主氚物質檢測,並定期公開檢測結果,讓顧客購買相關產品時能少些憂慮。
五、哪個國家抗議聲量最大?
至於國外,截至8月15日為止,中國、韓國、香港、澳門、台灣、法屬玻里尼西亞在內的七個國家和地區,均對福島縣與周遭漁產、食品實施不同程度的進口限制。
其中尤以中國反應最為激烈。《紐約時報》認為,這是對不到一週前美國、日本、韓國舉辦歷史性峰會,達成安全協議,在亞洲組成「小北約」的反制。
7月7日,中國海關總署宣布禁止進口福島及周遭九縣海鮮,並對日本其他地區生產的海鮮進行全面輻射檢測。而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也顯示,7月份日本海鮮進口總額為2.345億人民幣(約46億日圓),比6月減少33.7%,也較去年同期下降28.5%。
受中國海關嚴格審查日本進口海鮮影響,過去只要一天就能通關的程序,如今延長到最多四個星期。不少中國餐廳擔心這段期間會讓海鮮腐壞,因而轉而從其他國家訂購漁貨,而日本政府也在日前正式對冗長通關程序提出抗議。
但這股夾雜反美、反日情緒的怒火愈燒愈烈。由河南省政府經營的網路媒體《猛獁新聞》甚至在評論中倡議,「日本已經展開新型態的核子戰爭,我們應該拒絕日本餐廳和日本產品!」
六、哪個國家與中國站在同一陣線?
此外,中國還和俄羅斯聯手向日本提交文件,要求日本政府放棄排放核廢水,轉而採用氣體排放策略替代,降低對鄰近國家的環境與生態影響。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8月21日在記者會上更強烈抨擊日本排放核廢水的決策,表示日本只是為了降低經濟成本而選擇這種方法。
而日本政府也正式回應,已經考量過把核廢水汽化並釋放到大氣中的選項,但會比排放到海洋中監測更加困難。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格羅西(Rafael Grossi)也在接受CNN專訪時附和日本政府說法,強調由於風、雨等環境因素,氣體排放的方式可能更難控制。
七、過去反日的南韓,這次為何挺日?
過去幾年一向反日的南韓,這次卻支持日本作法,與美國在幕後發揮的影響力有關。
美日韓峰會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表示,美國對日本排放核廢水的決策並無異議。而在日韓關係逐漸破冰之際,南韓雖然仍維持禁止自福島周遭海域進口水產,但總統尹錫悅也未對日本的作法表達反對。
南韓與日本也達成共識,韓方將派專家定期訪查國際原子能總署福島辦事處,該署也會定期與韓方共享核汙染排放海洋最新資訊。
但此一作法仍在南韓國內掀起波瀾。反對黨議員李炳勳(音譯)批評,「我們不能讓一項關係民眾生活安全的政策,由總統的個人感情和對日本的友好程度來決定。」
而南韓民間也早已掀起自救浪潮。消費者擔心鹽巴會遭到核廢水汙染,爭先搶後囤貨,使韓國鬧起鹽荒,大多數超市的貨架上全被掃空,今年6月南韓鹽巴平均售價也比4月要貴上近三成。
八、核廢水何時會影響台灣?
而在台灣,中央氣象局也透過「歷史擴散分析」,以電腦模擬含氚核廢水在周遭海域的擴散情形,發現核廢水主要會隨黑潮延伸流、北太平洋流往東太平洋和美國西岸傳輸。過程中會有少部份往南傳送,再隨著北赤道洋流、黑潮影響台灣周遭海域,預計在福島核廢水排放後一到兩年到達台灣附近海域,並在四年後達到氚濃度最大值。
但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朝榮則從實際觀測發現,汙染物在海洋移動速度會比預期更快,福島核廢水可能在一年內就會抵達台灣。
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表示,將會持續進行漁產、海水監測,也會新增海洋氚濃度擴散預報,也對針對日本進口食品進行輻射檢測,確保海域環境與民眾食品輻射安全。
然而,目前檢測均以食物輻射檢測為主,針對氚物質的檢測,僅能由今年5月成立全台第一座檢測氚的實驗室執行,一年量能僅有500件,恐怕無法因應核廢水排放後需要的檢測能量。
衛福部食藥署則指出,從去年第四季迄今已抽驗52件日本水產品,建立生物氚背景值,但都沒發現異常,因而暫時不改變對日本進口食品的管制措施,預計今年和明年都會規劃各抽驗日本進口食品100件,保障民眾食安。
另一方面,台灣遠洋捕撈秋刀魚季的傳統作業漁場,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僅有約700公里,在核廢水排放後,此漁場將受衝擊,影響台灣漁民權益。農業部漁業署表示,將會持續檢測在相關海域捕撈的秋刀魚等魚類,確保農民權益,也使民眾吃得安心。
九、個人該做哪兩件事抗「氚」影響?
至於在個人層次,該如何因應福島核廢水的影響?
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日本排放核廢水濃度遠低於國際標準,對人體傷害不大。只要多喝水、多運動,增加排泄和代謝能力,由水稀釋體內有害物質,也能加速肝臟、腎臟排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