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19屆遠見高峰會的主題:「迎向大復甦,邁向新永續」,揭示產業若想迎向疫後復甦,「永續未來」將是必然掌握的趨勢。峰會次日(12月7日),《遠見》特邀經濟部長王美花,以「2050全球零碳大限,台灣產業新布局」進行專題演講。
一開場,王美花便指出,甫於11月在英國落幕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已再次向全球昭告「淨零碳排」的急迫性。
同一時間,歐盟碳邊境稅、綠色供應鏈的雙重壓力,也正不斷促使國內企業思索各式減碳路淨;控制碳排,不僅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指標,更攸關台灣長遠的產業發展。
為因應國際淨零趨勢,王美花表示,身為主管全國能源、製造部門的最高指揮官,經濟部提出「2×2淨零轉型架構」,分別從「能源、產業」兩大面向著手,擘劃「低碳—零碳」的轉型路徑。
2×2淨零轉型架構,推動綠能減碳
王美花表示,短期而言,經濟部將持續延續2016年以來的能源轉型政策,致力於「增加綠能比例」與「增氣減煤」兩大面向的推動。
而截至2021年,台灣在綠能布局上,也已有初步成果。包括:4年間太陽光電裝置量成長4倍、完成兩座離岸風場的併網,都象徵台灣正逐步邁向綠能家園。
然而,王美花也坦言:「靠既有技術,沒辦法達到零碳排。」要達到「2050零碳排」的終極目標,必須從現在起,著手突破新技術。
近年,經濟部便偕同全國各部會,召開超過50次的專家會議,成立包括地熱、海洋能、氫能、儲能等共計8個技術檢核小組,為台灣打造未來衝刺淨零的新武器。
產業界「以大帶小」,協助企業建構減碳能力
至於產業界的淨零轉型,王美花指出,國營事業作為台灣基礎工業的龍頭,必然需要以身作則。
王美花舉例,目前「中鋼」便開始計劃氫能煉鋼,以減少傳統煉鋼的大量碳排;同時,為因應石化產業的逐漸凋零,「中油」已開始計畫轉型成氫能供應商,著手部局台灣氫能市場。
除了國營企業帶頭轉型外,王美花也表示,經濟部與台積電、日月光、亞泥、台塑等大型龍頭企業合作,共同規劃企業淨零排放路徑,並鼓勵「以大帶小」的方式,讓大企業帶著底下供應鏈,共同減碳。
談及供應鏈上產業的共同轉型,王美花更指出,淨零碳排的驅力,將重塑既有商業模式,讓企業從產品的設計源頭,開始融入零碳思惟。
雖然零碳轉型已勢在必行,但王美花也強調,推動淨零轉型的同時,也將持續評估轉型過程中,也將持續給予配套與社會溝通,對傳統產業與相關從業人員的衝擊,落實達成淨零目標的公正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