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亮在危亂中接掌晶華,不論是SARS、金融風暴、兩岸觀光急凍、到近年新冠疫情,晶華都在他掌舵下安然度過,持續在逆勢發掘商機曙光。未來,晶華將如何發揮品牌優勢延伸,值得期待!
2021年12月底,在疫情衝擊下,晶華酒店董事長潘思亮依然豪氣喊出「年終照發」的宣言。
這絕非打腫臉充胖子,潘思亮確實有底氣。疫情間,晶華憑藉創新:仿觀光郵輪的一站式度假模式、電商美食外送平台、一泊六食,一次又一次顛覆業界思惟。
不僅對內革新,潘思亮更當起業界KOL,主動向政府請命、為同業發聲,呼籲政府協助飯店業走過產業寒冬。
這不是潘思亮第一次為晶華創造奇蹟。接掌晶華30餘載,從經營權之爭、金融危機、SARS、兩岸觀光急凍、到近年的新冠疫情,每一回驚濤駭浪,潘思亮不但要穩住舵,還得乘浪而起,將晶華帶往下個巔峰。
臨危受命返台,成業界最年輕董座
對潘思亮來說,接任晶華,是場人生的意外;出任董座,是捍衛晶華的一場必然。
1976年,潘思亮的父親潘孝銳,與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羅勃特安德森合資建立台北晶華酒店,沒想到安德森中途退出,當時,政府另找來東帝士集團董事長陳由豪接手。
1990年,台北晶華酒店正式營運,陳由豪出任董事長,潘家則由潘孝銳長子潘思源負責飯店管理。孰料,兩年後,潘思源因與陳由豪理念不合出走,留學美國的潘思亮緊急返台接手處理。
「那真是人生的意外!」憶起回台救火,哥倫比亞大學MBA畢業的潘思亮坦言,當時自己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做好專業經理人,盡力替家族企業謀取最大利潤。
潘思亮
出生❚1965年
學歷❚哥倫比亞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柏克萊大學經濟學士
經歷❚第一波士頓銀行財務管理分析師
現職❚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
「為了搞懂飯店經營,我整整一個月都住在晶華,沒出門!」兩大家族合伙,各有領域,原本相安無事,未料,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竟燃起了晶華的經營危機。
當時,為補東帝士集團的財務危機,陳由豪一度將腦筋動到晶華頭上。為了捍衛晶華,當時年僅33歲的潘思亮,被迫站上火線,調度家族資源與資金應戰,在波濤洶湧中,穩住晶華經營權,成為飯店業最年輕董座。
危機轉型〉重管理、輕資產,登上股王
未料,甫接任掌門人,考驗接踵而至,九二一大地震與SARS疫情,接連重創台灣觀光旅遊產業,晶華股價應聲腰斬,從25元暴跌至12元。
接連危機,讓潘思亮思考晶華轉型,從過去的資本密集,轉型為「重管理、輕資產」。
潘思亮分析,台灣飯店早期發展,多是為了賺資本財;晶華若想走向國際化,就得轉型「賺管理財」的「輕資本」模式,才能大幅降低持有資本的風險。
為此,潘思亮籌劃台灣史上首次的現金減資。歷經2002、2006年兩度減資後,2007年,轉型後的晶華迎來市場青睞,股價暴漲20倍,突破500元大關,登上股王寶座。
除了調整晶華財務體質,潘思亮積極創新商業模式。為讓晶華從OEM轉型ODM,2001年,晶華接連催生備受市場歡迎的餐飲新品牌,包括從書法藝術研發的蘭亭、頂級牛排Robin’s等,都是潘思亮親自設計與督軍。
攻上國際〉併購麗晶,擁世界級品牌
2008年,全球觀光飯店業受金融海嘯重創,卻是晶華轉型躍上國際舞台最關鍵的一年。
潘思亮回憶,當時擔心與麗晶的合約即將到期,集團也積極開發新飯店品牌SILKS、晶英、捷絲旅等。一聽到美國卡爾森集團決定出售「麗晶」品牌,潘思亮不假思索,立刻啟動收購計畫,2010年如願以償,以新台幣17.5億元,收購了晶華「20年的老東家『麗晶』。」
潘思亮再度為台灣飯店業改寫歷史,成了第一個擁有世界級觀光品牌的酒店集團。藉由麗晶平台,也讓晶華正式邁入原創品牌行銷為主的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原創品牌生產)時代。
「國內能像Steven,精準掌握國際飯店趨勢的管理者非常少,」結識潘思亮超過20年的風傳媒董事長張果軍分析,不論是掌握「輕資產」趨勢,或是布局飯店品牌戰,晶華總能超前業界,關鍵就在於潘思亮對國際市場的精準洞察,且深諳金融工具,借力使力。
拓展版圖〉攜手洲際集團,共創雙贏
然而,晉升麗晶負責人後,也讓潘思亮被迫過起「空中飛人」的日子。
「我當初回台灣,是希望落葉歸根,最後卻不停在外面飛,」長年奔波世界各地管理,也讓潘思亮重新思索起經營晶華的初衷。2018年,潘思亮做出一個大膽決定:出售麗晶一半的股權給洲際集團。
背後原因,除了希望與洲際集團合作,重現麗晶在香港的昔日榮光,潘思亮也放手台灣以外的業務給洲際,好讓自己能回歸初心,將心力放在台灣晶華集團的發展上。
他強調,幾度與全球頂尖酒店集團交手,他領悟,「要在全球化中勝出,關鍵還是回歸在地領導能力(Local Leadership)。」沒想到,海外市場外包,讓晶華意外躲過疫情重創,更讓潘思亮有了餘裕,專注帶領台北晶華走出困境。
近年來,全球吹起永續趨勢,也與潘思亮對晶華的規劃不謀而合。
在晶華工作超過20年、晶華集團副總經理張筠有感而發,疫情下,晶華各單位積極轉型為「學習型組織」,就是透過鼓勵員工共學、共創,讓晶華成為永續企業。
潘思亮坦言,對企業共好的追求,其實源自父親潘孝銳。談起父親,他忍不住激動地說:「父親總提醒我,旅宿業是最深入本地的,這樣特殊的平台,能讓博士到政經弱勢族群一起工作,讓晶華好,就是社會的共好。」
掌舵晶華30年,潘思亮坦言,「因為家族企業,我才有這個機會,」但與其說是繼承者,潘思亮更像是開創者,將晶華帶向迥異於台灣同業發展的國際舞台。潘思亮特有的風格,已深植晶華企業DNA。「我在晶華,就是當好一位園丁,創造一個環境,給所有人學習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