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是台南常見作物,但你可曾聽說菱殼也能脫胎換骨,成為最夯的「生物炭」?崑山科大團隊排除萬難,讓台南官田的菱角殼,成為地方創生的「烏金」。
提到台南官田,你會浮起什麼印象?黑白黃羽色優雅的水雉,輕踩在翠綠菱角葉上。殊不知,菱田碧波雖美,卻也是官田產業老化的縮影。
官田土地肥沃、水源充沛、物產豐沛,菱角種植面積與產量高居全國第一,有「菱角之鄉」的美譽。但農業為主的在地經濟,卻也讓官田20多年來陷入居民外流、人口老化的窘境。
如何讓在地產業有機會進一步加值與活化,吸引年輕人回鄉,幫地方找回生機?
答案,是把農廢「菱角殼」燒製成媲美竹炭的「菱殼炭」。做成吸附包,可用來除臭、濾水;添加在肥料、飼料中,動植物更健康;製作成香氛品、機能織品、炭陶藝品等文創商品,更成為官田觀光一大賣點。
把無用農廢化成含金量飽滿「烏金」的,是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副教授楊泰和與成功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林弘萍組成的團隊,與官田區公所合作,成立「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成功把菱殼炭商品化與商業化,商品賣進北中南實體通路和網路電商,合作社理事李政憲更因此成為回鄉青年。
打造出國內地方創生代表案例,也讓崑山科大的「既培力也使力——以人才培育為底蘊創生新官田」USR計畫,榮獲《遠見》2022年大學社會責任獎在地共融組首獎。
解決社會議題,串連關鍵Keyman
其實,國內大學團隊協助地方推出農特產品牌的案子非常多,但不是開發出Demo品就沒了後續,不然就是風光開場後,能見度太低而無以為繼。
「官田烏金」如何走出不一樣的路?
「一開始,我們就專注打造『永態性機制』,」楊泰和分享,USR最怕淪為「福利性的給予」或「一次性大拜拜」,前者由學校帶著經費到地方,一旦計畫結束,財盡則人散;後者觀光活動熱鬧,雖創造一時媒體聲量,卻無法長久經營。
當2018年一進到地方,研究企業策略的楊泰和就鎖定「串連各界、建立平台」。唯有把上中下游利害關係人串連在一起,建立共同目標,並知道各自扮演的角色,了解能得到哪些利益,所有人才會願意付出,並持續參與。「只靠愛地方的熱血,再好的初衷,最終都將消磨殆盡,」楊泰和說。
而在這個案子中,楊泰和找到兩位關鍵人(Keyman):
一是技術端的成大教授林弘萍,其高溫低氧的上方點火法(Top Lit Updraft, TLUD),可以把菱角殼燒製成品質純淨的生物炭(Biochar),符合歐洲生物炭認證(EBC)和國際生物炭倡議組織(IBI),幾乎不會產生多餘二氧化碳,符合永續趨勢。
二是在地端的前官田區區長顏能通。楊泰和強調,USR要落地,一定要有能對接地方的關鍵人,他得熟悉地方人事物,並獲得在地人信任,「我們非常幸運,和顏區長說明計畫後,馬上獲得他大力支持,建立起一致的共識。」
而所謂「串連」,不只是找到各方人士,更重要的是據此「明確分工」。「熱情是起點,執行是關鍵,」楊泰和說,很多USR失敗,就是角色分工不清,一旦遭遇問題,誰該解決、誰要負責,最後變成踢皮球大會。
在官田烏金的推廣中,行政由區公所負責,技術來自成大,崑山則協力對接各個單位的問題與需求。
區公所接洽農民,說服參與相關計畫;成大與廠商合力,把實驗室技術轉為量產方法;崑山串接農民、廠商、通路、地方政府、中央部會、研究機構,把不同單位的需求,傳達給對的窗口,協助排解困難。例如經費要從哪申請,崑山就找上國發會尋求協助;在地企業對於品牌行銷沒有經驗,崑山就幫忙接洽商發院提供指導。
不能只靠熱血,賺錢才能真正永續
楊泰和說,USR解決的是地方問題,當「人」是主體,就必須找出「大家願意參與的動機」。官田烏金社區合作社於是鎖定「社區營造」與「創造商模」。
打造官田在地品牌,才能創造地方光榮感,激起民眾參與的熱情;商品銷售能獲利,參與者才不會覺得做白工,「賺多賺少都無妨,但有賺,大家才會對未來有信心,」這也是許多USR案風光開場後,無疾而終的關鍵。
為了增加營收,這幾年,官田烏金團隊持續開拓商品與通路。從最初的7樣品項,到如今將近30樣,從單純內填菱殼炭顆粒的吸附包,進一步運用菱殼炭粉末強力吸附與緩效釋放的特性,推出香氛產品、精油肥皂、涼感衣物、餐飲食器等。
而通路除了公私單位的多家網路電商,也與台南、新竹、台北等地的賣場、旅館合作,持續拓大銷售據點。去年更與台南億進寢具合作,推出機能布料寢具,進一步擴大菱殼炭商機。
「台灣不缺好物,但缺品牌,官田烏金就是要打造品牌,」楊泰和說,品牌的塑造與推廣,但單純開發產品不同,牽涉到技術、製造、推廣、行銷、通路、地方等多方面向,唯有抱持廣結善緣、開放系統、成功不必在我的信念,當「專業技術」結合「商業思考」,並讓參與者都得利,成為此案發揮綜效的關鍵。